九月,褪去夏日的熱烈,芳草依依的舒爽上線。街頭沒有了車水馬龍和熙熙攘攘的人流。
但地鐵上,卻依然能看到一群人,步履急促卻面色溫和地穿梭在家與工作崗位之間,只為保障這座城市的正常運轉。
乘地鐵的他們,是這座城市的「堅守者」。
放射科醫生:照常到崗 下班也隨時準備支援
下午三點半,樹木鬱鬱蔥蔥,空氣有些溫熱。31歲的李智戴著口罩、拿著手機進入市一醫院地鐵站。此時他下班了,但又在備班狀態,得趕快回到家向單位報備,隨時準備著支援核酸樣本採集工作。
9月1日以來,作為醫護工作者的李智和他的同事們都照常上班。「我是在放射科,雖然是輔助科室,但我們的工作還是要照常運轉。」
最近,李智科室的接診量比往常少了。科室里調配了醫護人員去支援防疫,因此儘管接診人數少了,但他們依舊滿負荷運轉。
快步走進地鐵站,李智看著略微空曠的通道感慨道。「但這個時候還和我一樣在通勤路上的人,肯定是這個時刻我們的城市最需要的人,也希望我們能共同努力,早日回到那個活力的城市。」
等待地鐵的李智
一半「大白」一半職場 只為守護城市健康
此時,倪家橋地鐵站外,29歲的辛朝委正快步進站,準備去上班。辛朝委也是一名醫護人員。
9月1日晚,辛朝委所在社區和他相熟的社區工作人員問他是否願意協助核酸檢測採樣,「我之前也培訓過核酸檢測,得知他們人手不足,我立刻就答應了。」於是這幾日他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
辛朝委所在的單位保持著正常的運行,所以他在上午協助社區完成核酸採集後,下午就會趕去單位。一半屬於「大白」,一半屬於職場。
地鐵里的辛朝委
辛朝委說,他負責的點位是一個老舊院落,每天需要檢測的人數在七八百人左右,做完一輪核酸,才感覺到自己肩膀有點酸,腰也不舒服。這一切,在辛朝委看來,都不是「問題」。
「很多居民每天很早就來等著,作為檢測人員,我們也想減少他們等待的時間,所以都沒有休息,儘快做完,他們也儘快上樓,減少聚集的時間。」辛朝委說,目前有很多人仍堅守在不同的崗位上,維持著城市的基本運行,「相信我們一定可以一起,守護這座城市的健康。」
地鐵站里,守護每一個忙碌的身影
今年是行車調度王處陽在成都地鐵工作的第四年。本輪疫情發生後,這位「90後」小伙和同事像往常一樣,依舊堅守在崗位上,注視著每一輛列車進站、駛出。
行車組織、監控設備、行車調整……工作時,王處陽「細節控」上線,他時刻緊盯螢幕,不放過每一個細節,並迅速記錄下關鍵數據,及時與同事配合,為每一位乘客的安全出行保駕護航。
工作之外的他,也是成都地鐵的「深度用戶」。王處陽家住較遠,每天上班時,他都需要騎車到達金星站,坐上17號線,然後換乘9號線,最終到達武青車輛段。
王處陽說,「最近車裡的乘客較少,每次和他們一起坐地鐵,我都有一種奇妙的熟悉感。這一刻,儘管我們互不相識,但我們都在為這座城市努力、奮鬥著!」
工作的王處陽(資料圖)
成都全市全員全域核酸期間,成都地鐵每日安全、準點運營,為承擔城市基本運行保障、醫療保障和防疫任務的市民提供出行便利。
嚴格落實落細各項防疫舉措,認真、仔細查驗進站乘客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全力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成都地鐵全線網嚴格落實「4個100%」措施,即100%掃碼亮碼、100%體溫檢測、100%口罩佩戴、100%場所工具消毒通風。
每一處角落都不放過,每一處細節都認真對待。精準到位,落實落細,只為給市民乘客提供安全可靠的出行環境。
疫情下,生活在這個城市的每個人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守護著、奉獻著。
「堅守者」為我們的城市帶來安全感,撫慰著居家市民的心。
這是來自一座城市的責任擔當,是這座城市的文明實踐延伸。
因為有他們的堅守和付出,匯聚成愛與力量,我們的城市定會取得最終的抗疫勝利!
溫馨提醒
大家要繼續主動配合
疫情防控各項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
自覺落實個人防護責任
常通風,勤洗手
口罩千萬要戴好
左右滑動查看
部分來源︱紅星新聞網
編輯︱小川
校對︱木木
責編︱皮蛋
16000餘通電話,是他們與這座城市的雙向奔赴
抓防疫 保生產,成都地鐵在行動!
守護這座城,我們在行動!
精彩視頻
點個在看,抗疫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