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雷雨交加的季節
我們常常會想到
高聳入雲的建築物上安裝的避雷針
它們如同守護神一般
保護著建築物免受雷電的侵襲
但你是否想過
在地下運行的地鐵
也需要這樣的保護嗎?
沒錯,地鐵也有它的「避雷針」
今天
就讓我們一起揭開地鐵防雷的神秘面紗!
雷電感應是雷電放電時,巨大的衝擊雷電流在周圍空間產生迅速變化的強磁場引起的,它可以沿電路傳播,也可以通過空間電磁場傳播。
雷電感應引起的電磁能量,若不及時泄入地下,可能產生放電火花,引起火災、爆炸或造成觸電事故。
雖然地鐵大部分結構位於地下,看似與雷電無緣,但實際上,地鐵系統包括地面站房、高架線路、車輛段等多個部分完全暴露在外部環境下,更容易受天氣等外界因素影響。
在修建設計階段,工程師們就充分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因此,給地鐵系統設計了一套「防雷裝置」。
地鐵「避雷針」在哪裡?
1
位置:列車上
由於地鐵列車的運行全靠電力驅動,車身布滿了各類用電設備及線路,為了確保這些設備在雷雨天氣的安全運行,所有地鐵列車出廠時就配備了避雷器和熔斷器等硬體防護設施。
避雷器
列車上的「避雷針」,專業術語叫做「避雷器」,它並不像傳統意義上的避雷針那樣顯眼,安裝在車頂,一般在受電弓附近。
主要作用為確保當接觸網或受電弓附近發生雷電等過電壓時,避雷器能夠迅速響應並將過電壓引導至接地裝置,從而保護列車電氣系統。
絕緣子
一般搭配避雷器使用,主要作用為將列車的高壓電流與車體進行隔離,防止電流直接流向非電氣部分。
熔斷器
地鐵列車高壓主電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作用為在電流過大時熔斷,切斷電路,從而確保地鐵供電線路的安全。
為列車前進提供動力的接觸網和變電設備
也有它們的「防雷設備」
2
位置:接觸網
由於接觸網結構相對複雜,不同設備的防雷要求和方式也不盡相同。
以最常見的避雷器為例,在正常系統工作電壓下,其內部呈現高電阻狀態,僅有微安級電流通過。當雷擊時,雷電波的高電壓使其內部呈現低電阻狀態,此時,電流就能夠通過避雷器順利導入大地,起到避雷的作用。
通俗的來講,就是「遇強就弱,疏導為主」。
露天區段的接觸網設備,在隧道口、饋線上網點、地上區段都設置有避雷器。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部分線路還將架空地線抬高兼作避雷線。
3
位置:設備房
藏在隧道、高架站和場段設備房裡的變電設備雖然不會像露天的接觸網和列車有直接被雷電擊中的風險,但為了安全考慮,同樣設有避雷器。
不止有「物防」
「人防」也很重要
上述的防雷裝置是通過物理方式來防止雷電災害對地鐵系統造成影響。除此之外,還有通過人為的管理和操作來預防,稱為「人防」。
1
專項檢查
無論是日常的檢修作業還是專項維護,車輛專業對電客車避雷設施的檢查均有覆蓋。
小到日常的登頂檢查,大到大架修的拆解維護,對相關設備進行參數的測量、外觀清潔維護及故障更換等都是運營維保的重要內容。
除此之外,針對雷雨極端天氣,一般在進入夏季前,維保人員會組織開展針對避雷設備的專項工作,對相關設備的參數及功能進行一次系統的摸排,確保其工作狀態。
2
預防性試驗
雷雨季節性天氣,接觸網專業每月會定期組織正線高架段巡視,巡視過程中重點對設備進行檢查,確保接觸網設備穩定運行狀態。
除此之外,還會對防雷設備進行預防性更換,對更換下來的防雷設備進行預防性試驗。
3
加強正線瞭望
列車正線運行時,司機重點加強地面及高架區段接觸網狀態及列車網壓瞭望,異常信息第一時間報行車調度,並根據行車調度命令採取限速等舉措。
地鐵的「防雷」措施
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
面對大自然力量
成都地鐵始終保持著
高度的敬畏心和警惕性
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確保地鐵運營的安全和乘客的出行順暢
夏季雷雨天氣較多
如果發現地鐵突然慢了一點
請耐心等待
慢下來一點
安全多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