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大余
在雲南昆明,有一所很特別的學校,
叫做「醜小鴨中學」。
這裡招收的學生,就像童話故事裡的醜小鴨一樣,
被嫌棄、被排擠、被針對。
有逃學早戀的,
有抑鬱自殺的,
也有被其他學校開除的……
人們理所當然地,
為這些孩子貼上了「問題孩子」的標籤。
可是這所學校無數孩子背後的故事,
卻和想像中不同……
副校長楊柳講過這樣一段話:
「我們這裡的孩子,95%以上是名校的孩子,
都是非常優秀的家庭的孩子。
孩子當時讀的名校,也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的。」
這些被人嫌棄的「問題孩子」,
大多數層是「天選之子」。
他們不僅是成績優異的學霸,
曾在名校就讀,而且家境也不差。
有的孩子的爸爸是官員,
有的孩子父母都是高校老師,
有的孩子的父母自己開公司當老闆……
但是為何最終成為「問題孩子」,進入這個特殊的學校呢?
事情還要從他們的經歷說起。
醜小鴨中學裡,有一個15歲男孩。
他曾在長沙當地一所很好的中學讀書,
他本身的學習成績也很優秀。
平日裡在學校,他每天6點上早自習,
一直到晚上10點40下晚自習,回宿舍睡覺。
日復一日,反覆循環。
看似充實的日子,
沒人知道他承受了多少壓力,
以至於心態逐漸崩壞。
有一次,他自己在家,躺在床上,
莫名就開始情緒崩潰,嚎啕大哭。
哭著哭著,他決定自殺。
他跑到廚房,毫不猶豫地拿起刀,
狠狠地割在自己手上。
抑鬱和優秀,
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在孩子身上共存。
女孩小優,人如其名,做什麼都很優秀。
學習成績好,能歌善舞,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
就是這樣一個女孩,突然有一天在家割腕自殺。
因為發現及時,女孩的身體並沒有什麼大礙。
但是醫生覺得她的心理狀態有很大問題,
建議家長帶孩子去看看心理醫生。
她的父母卻不以為然地說了一句:
「她就是考試考不好,一時想不開而已。」
學校里很多孩子都是這樣。
他們的父母永遠把關注點放在學業上,
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最終把孩子推向了抑鬱,
變成了所謂的「問題孩子」。
有一個女孩陳陽,父母都是浙大博士。
從小到大,父母對她要求非常嚴格。
她的爸爸在杭州一所專科院校當老師,
在她很小的時候,爸爸就警告過她,
如果她考上了專科,就要打她。
平時在家,
媽媽幾乎每隔幾分鐘就要進入她的房間,
看看她是不是在學習。
有一次,媽媽進來的時候,
看到她在畫畫,就沖她邊罵邊哭。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里成長的陳陽,
也莫名有一種「不考個浙大都說不過去」的感覺。
只是這些壓力,
除了讓她越來越焦慮外,幾乎沒有其他作用。
成績稍微下降了一點,
她就焦慮得整夜整夜失眠。
心裡的焦慮無處傾吐,
獨自硬扛又壓得她喘不過氣,
到最後,走進一個難以掙脫的惡性循環中。
(昆明醜小鴨中學一位剛入學時的孩子)
醜小鴨中學的校長詹大年,
就曾經說過一個學生的故事。
學校曾有一個孩子,
被診斷為重度抑鬱,藥物治療都無效。
剛到學校的時候,這個孩子的話題都是「想死」。
學校找了很多專家,用了很多方法,
才「救活」這個孩子。
但是父母看到孩子變好了一點,
就馬上對孩子提出學習要求。
這樣的做法,
讓孩子好不容易重新積聚起來的生命力,
再次分崩離析。
類似的故事,在醜小鴨中學的孩子身上不斷重複發生:
逃課、休學、厭世、抑鬱……
而這樣的現象,不
僅僅只存在於這所學校。
想起2019-2020國民心理健康報告中,
就有一組讓人觸目驚心數據:
小學階段:抑鬱檢出率約1成,
其中重度抑鬱率檢出率約1.9%-3.3%;
初中階段:抑鬱檢出率約3成,
其中重度抑鬱檢出率約7.6%-8.6%;
高中階段:抑鬱檢出率約4成,
其中重度抑鬱檢出率約10.9%-12.5%。
很多父母只看到這些孩子的陰鬱,
卻沒有給他們正確的指引。
這些所謂的「問題孩子」,都在呼救。
醜小鴨中學裡的教育,恰恰相反。
相比於孩子的成績,
老師們更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
很多剛進來的孩子,叛逆、抑鬱,
渾身都裹著一層厚厚的防備和絕望。
而詹校長給予這些孩子的,
只有無限的接納和包容。
孩子不想上課,
學校里的老師就會帶孩子出去走走。
孩子做錯了事,
等著他們的不是責罵,
是老師們認真耐心地開導。
很多孩子在這樣的環境里,
一點點卸下心防,
生命力一點點回流。
其實那些陷入困境里的孩子想要的,
只是一份愛和接納。
採訪視頻里一個女孩讓我印象深刻。
剛進學校的時候,
她的臉上沒有絲毫的笑容,
似乎整個人都被陰鬱籠罩著。
可在後面面對鏡頭的時候,
她笑得特別開心。
她跟採訪的工作人員說:
「我媽媽給我送東西過來了。」
話語間的歡喜,眼睛裡的興奮,
滿當得要溢出來。
她還迫不及待地取下脖子上的圍巾,
告訴工作人員,
說這個圍巾應該是媽媽親手織的。
她一邊說,一邊找到圍巾粗糙的收尾處。
看著這麼粗劣的圍巾,
她自己都笑彎了腰。
但是她的手,一直反覆撫摸著這個線頭,
最後還抹了下眼角說:
「挺快樂的,她還記得我。」
這個時候的她,一顰一笑都無比鮮活,
和剛進醜小鴨學校時的那個陰鬱的她,
判若兩人。
父母或許很難相信,僅僅只是一條圍巾,
就能讓自己的孩子變得充滿陽光。
但這就是父母的關愛帶來的溫暖和力量。
孩子會因為這份愛而得到救贖
爸爸媽媽的愛,
是他們對抗世界時最堅硬的鎧甲啊!
作家劉娜曾寫過這樣一段話:
「一個孩子的種種表現,是他內心世界的投射。
一個孩子的內心世界,是他所處關係的反映。
一個孩子所處的關係,主要是他和父母的關係。」
醜小鴨中學這3000個問題孩子身上,
其實都是一種映射和警醒。
所謂的「問題孩子」,其實並不是真的有問題。
醜小鴨學校,只是一個孩子們的臨時療愈所。
真正的問題,出在家庭里,出在教育上。
作為父母的我們,要盡力接住孩子,
為孩子的成長兜底,
成為孩子的特效藥。
就像校長詹大年解釋,
為什麼要把學校取名為醜小鴨中學時說的:
「『醜小鴨』是白天鵝的品種,
長大後是要飛向藍天的。」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
從醜小鴨,變成白天鵝。
飛向自己的世界。
—— End ——
作者:大余,忠於自己,忠於生活。你最願意做的那件事情,才是你真正的天賦所在。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