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智:15年前,在地震中被埋近30小時,失去女兒和雙腿,如今怎麼樣了?

2023-12-25     富書

原標題:廖智:15年前,在地震中被埋近30小時,失去女兒和雙腿,如今怎麼樣了?

作者:如是(富書作者)

2008年7月14日,在世界小姐重慶賽區的決賽中,一支舞蹈驚艷了全場。

一位身穿紅色舞衣的少女跪坐在一面大鼓上,一邊起舞,一邊用鼓槌敲打鼓面。飄揚的紅紗,伴著低沉而有力的聲響,將柔美和力量完美結合。

台下的觀眾看得如痴如醉。

一曲結束,台上的舞者,嘴角帶著燦爛的笑容,靜靜地看著觀眾。人們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一時間全場掌聲雷動。

而隨即,人們驚訝地發現,這個美麗的舞者居然沒有雙腿。更讓人們意想不到的是,此時離她做完截肢手術,僅僅相隔了兩個月。

這位憑藉極大毅力翩翩起舞的少女,叫廖智

她表演的舞蹈叫做《鼓舞》,一曲舞,鼓舞了很多人,也給予她「涅槃重生」的信心和力量。

此後的15年,這份信心和力量一直支撐她,一步步從地震後一無所有的廢墟中走出來,創造出生命中一個個奇蹟。

2008年5月12日下午,在家中的廖智正教十個多月大的女兒學走路。

此時的她,有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少兒舞蹈老師,和屬於自己的幸福小家。

突然,房子開始劇烈地晃動,然後迅速坍塌。廖智和女兒、婆婆隨著坍塌的樓房,從三層被鋼筋水泥壓到廢墟下,無法動彈。

「蟲蟲,蟲蟲……」廖智忍著劇痛,一聲聲呼喚著女兒,卻沒有聽到任何的聲音。她心如刀絞,清楚自己的女兒已經永遠離開自己了。

剛開始,她還偶爾聽到周圍其他人的呻吟聲。到後來,周遭是一片死沉沉的寂靜。

鋼筋穿過她的小腿,帶來身體巨大的疼痛。她獨自困在冷冰冰的黑暗中,已然沒有活下去的勇氣了,想著乾脆就這樣離開,在另一個世界和女兒重聚。

這時,她聽到父親在外面一聲聲地呼叫:「廖智、廖智、廖智.......」父親痛苦又滿懷希冀的呼喊,再次激發她求生的意志,她不想讓父母也遭遇失去至親的悲痛。

廖智告訴自己,一定要活下去。

這個信念,加上父親的呼喚,支撐她在黑暗和身心劇痛中,熬過了人生最漫長的近30個小時。

第二天傍晚,她終於被救出來了,是整棟樓里唯一的倖存者。

送到醫院後,她小腿的傷勢太嚴重,只能截肢。

廖智很清楚,對於一個舞者,雙腿截肢意味著什麼。但是,在生命面前其他都不重要了,她冷靜地簽了手術同意書。

雖然沒了飛翔的羽翼,但她想飛的心卻從沒暫停過。

一次,醫院廣場上有一群人在跳舞。坐在輪椅上的廖智,也隨著音樂,開心地擺動雙手和身體。

這一幕恰好被前來慰問的任虹霖看到。任虹霖此時正好擔任2008年度世界小姐重慶賽區的導演。

任虹霖找到廖智,問她是否還想跳舞。

廖智大吃一驚:「我已經沒有了雙腿,還可以跳嗎?」

任虹霖又問了一次:「你還想跳舞嗎?」

這一次,廖智堅定地回答:「想。」

此時,距離她的截肢手術,僅過了一個月。她雙腿膝蓋以下只剩7cm的腿骨,還裹著厚厚的紗布。

為了完成舞蹈,她必須用膝蓋跪立在鼓上。

父親很擔心:「你就剩一個膝蓋頭了,萬一摔了,可能膝蓋就保不住了。」

但是廖智清楚,這估計是她重返舞台最後一次機會了,她不能放棄。

廖智開始了艱苦的訓練。

此後的每一天,她扶著輸液的杆子,在床上練習跪立。

剛開始,一跪下,雙腿就開始顫抖,身體失去平衡,倒在床上。不到幾分鐘,整個人就大汗淋漓。

練習完後,紗布被滲出的血染紅,整個腿都腫起來,連蓋上被子都會引發劇痛。

父母心疼不已,勸她不要再練了。

廖智對他們說:「我現在只是身體上有殘缺,但如果精神上也殘缺了,那我就完了。」

就這樣在血汗中訓練了一個月,憑藉一曲《鼓舞》,廖智重返舞台,成為眾人心中的「無腿舞后」。

當廖智剛剛從絕望中看到一絲希望的光亮,生活又給了她重重一擊。

在醫院治療期間,丈夫就對她不管不問,幾乎沒來看過她,更不要說悉心照顧了。

2009年初,春節剛過,丈夫扔給她一張離婚協議書,告訴她:「我無法面對你,因為我看到你,就會想到母親和女兒。」

廖智心灰意冷,同意離婚。

那個時候的廖智,沒有了雙腿,失去了女兒。在人生最艱難的時候,丈夫選擇棄她而去。

命運將她推進深淵,但是她不願意在絕境中沉淪。

她在自傳書《感謝生命的美意》中寫道:

「在道路的盡頭,你是選擇仰望光明,還是選擇留戀黑暗?唯有活出來的生命,才能有力地證明一個人內心深處真正的盼望。那試圖擊垮我的,反而成為生命中至深的感激。」

為了能更好地生活和跳舞,廖智決定穿戴假肢。

最初,廖智認為穿上假肢就可以行走。但是,當她穿上假肢,試圖往前走的時候,發現根本就無法抬腿。

當時,她體重還不到一百斤,而一副假肢就有二十多斤。儘管她內心無比希望能走到對面,身體卻始終留在原地。

廖智沮喪極了,覺得乾脆一直坐輪椅算了。這時,她看到媽媽眼神里無法掩飾的失落。

第二天,趁媽媽午睡時,她偷偷去康復中心,忍著疼痛練習了兩個多小時,無數次摔倒,無數次重新爬起來,整個人大汗淋漓。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能夠抬起腿,往前行走兩步。

廖智興奮極了,趕緊回病房叫媽媽出來看。媽媽立刻跑了出來,拿著手機給她錄像;整層樓的很多病人也跑了出來,為她鼓掌加油。

她是因這次地震而截肢的人中,最早學會用假肢走路的人。

截肢後第一次重新行走的經歷讓她發現,即使沒有腿,只要咬牙堅持,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做到的。

2011年,她被邀請參加《舞林大會》踢館賽。

2013年,她和舞伴楊志剛憑藉一支「輪椅舞」《怒放的生命》,在全國「舞出我人生」比賽中,贏得了評委的好評,獲得亞軍。

評委楊麗萍評價她:「心是軟的,但意志是堅強的,所以特別敬佩你。」

除了繼續從小就有的舞蹈夢,她還開始其他各種嘗試。

地震前的廖智,膽子很小,什麼都怕。

地震後的她,在一步步重新站起來的過程中獲得巨大的自信和勇氣,反而更願意去體驗各種新鮮事物:跑馬拉松、攀岩、游泳、爬長城、演戲、支教、坐滑翔傘、爬雪山……

很多讓正常人都心生畏懼的項目,她都一一去挑戰。

「拿出十分熱情,我要熱氣騰騰地活下去!」她這麼說,亦是這麼做的。

廖智的勇氣不僅體現在她敢於嘗試各種挑戰,更體現在她敢於重新再愛一次。

2013年,為了定製能配合舞蹈穿的高跟鞋假肢,她走進一家上海假肢公司。接待她的,是一名高大帥氣海歸學霸:查爾斯。

廖智觀察到,查爾斯雙膝有骨突,跪立會比一般人更疼,但他為了讓截肢者感到尊重,總是跪立在旁做檢查和調整截肢。

隨著更多的接觸,查爾斯的耐心,熱心和體貼給廖智留下越來越深的印象。

而廖智的堅強和樂觀,以及她隨時掛在臉上的笑容,也深深吸引了查爾斯。

有一天,查爾斯鼓足勇氣對廖智表白:「和我約會吧。」

查爾斯鼓勵廖智去掉假肢的膚色外殼,穿短裙和他約會。

兩人走在路上,查爾斯牽著廖智的手,坦然面對大眾的異樣眼光。

很多人,包括查爾斯的父母,剛開始都不理解他為什麼要選擇一個殘疾人。

其實,在查爾斯心中,廖智與正常人無異。「每天早上,她第一件事戴上假肢和我第一件事戴上眼鏡,並沒有什麼區別。」

2014年1月,兩人在溫哥華註冊結婚。

婚禮現場,查爾斯親自為廖智穿上假肢。他想讓大家看到真實的廖智,讓所有人知道妻子有腿和沒有腿的樣子他都會一樣愛。

雙向奔赴的婚後生活非常甜蜜。他們經常互相打氣和嬉戲,也會在睡覺前抱著對方傾聽彼此的心裡話。

廖智成為曬夫狂魔,時常在網上分享和丈夫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幸福溢出螢幕。

在今年出版的第二本新書《活著,像光和鹽一樣》中,廖智感慨道:

「在愛的關係里,一個人的快樂會感染另一個人,所以為另一半製造快樂是絕對划算的,因為你會因此收穫加倍的快樂。」

2016年,他們有了女兒。後來,小兒子也出生了。

夫妻倆告訴孩子,他們有個姐姐叫蟲蟲。蟲蟲生日時,一家人也會祝天上的蟲蟲生日快樂。

幸福的家庭,療愈了廖智曾經的傷痛。

「人是因為愛而變得堅強,還是因為堅強而懂得愛呢?」在遭遇命運劫難後,廖智常常思考這個問題。

她通過觀察發現,一個從未得到過溫暖陪伴、從未感受到尊重友善的人,即便可以堅強得像塊石頭,但這樣的生命絲毫沒有任何益處,不過是關門自封似的絕望度日。

然而,只要一個人擁有自由的愛,縱然一時軟弱,也終必學會堅強。

如同她自己,如果沒有父母的疼愛和支持,沒有陌生人的善意和鼓勵,沒有愛人的體貼和關心,她很難有力量一步步從廢墟中重生。

她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這個世界,最需要的不是堅強,而是永不止息的愛與希望!」

她在困境中得到了很多愛,也希望能把這份愛傳出去,給予其他同境遇的人更多希望。

表演《鼓舞》後,她把任虹霖導演為自己籌集的50萬善款,轉贈給了其他災民。雅安地震後,她帶著假肢為災民送糧、送衣、送帳篷,被稱為「最美志願者」。

她知道有很多截肢者,不敢露出假肢,怕被嘲笑,被歧視,於是拍攝了很多穿著假肢和老公一起跳舞的短視頻,大大方方地發布在社交平台上。

2021年底,37歲的廖智和老公離開北京來到重慶,在國博中心附近創辦了「晨星之家」截肢者康復工作室。

在一次採訪中,廖智談及為什麼將工作室取名為「晨星之家」。

晨星是日出前天空中明亮的星星,雖然稀少,但依然閃閃發光,給人們看見日出的希望。

「我們想提供一個家一樣的地方,雖然大家是帶著身體的創傷來的,但可以在這裡感受到歸屬感、安全感。」廖智如此說道。

她每年還會舉辦「晨星寶貝殘健共融夏令營」。在夏令營中,殘障兒童和肢體健全孩子共同學習、玩耍。

很多殘障孩子剛開始非常拘謹,但在感受到被完全看見和接納後,臉上的笑容越來越燦爛,人也越來越活潑,有時甚至拿自己的假肢當玩具來打鬧。

廖智曾在朋友圈分享:「如果一個人身體受了傷,他的人生只是負一分。如果他開始為此不快樂,懷疑周遭的善意,封閉自己的心門,那麼他的人生可能一路走到負十分。」

廖智清楚自己當下最想做的,就是幫助這些人生已經負一分的人,願意敞開心扉去信任他人,去感受周遭的愛和美好。

當他們不斷往前走,依然有可能走到正十分的位置。

今年11月份,在「2023國際籃球博覽會」上,廖智參加了中場不定式啦啦隊創新挑戰賽。雖然已經快40歲了,但她依然開心起舞,自信洒脫。

她把跳舞的視頻發到微博上,興奮地留言:「開心可以做一次啦啦隊員。」

平日裡她一直如此,記錄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美好,感恩生命中遇見的一切。

15年前,廖智突逢劫難,跌入絕境。15年里,她迎難而上,從廢墟中涅槃重生,從一無所有到重新擁有幸福的家庭和熱愛的事業。

正如阿多尼斯在《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這首詩中所寫:「世界讓我遍體鱗傷,但傷口長出的卻是翅膀。」

作者簡介:如是,富書作者,躬身入局,體驗生命的各種可能,一個人‬要想成功,第4本書已出版,圖書《屏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26d0d94315fa1ac42a718b365aaf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