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智慧:越聰明的人,越肯下「笨功夫」

2024-09-26     富書

文|熹微(富書專欄作者)

最近看稻盛和夫的書,發現原來稻盛和夫也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

出生在普通的家庭,不算聰明,成績常常不及格。

他考入了一般的大學,進入了一家瀕臨倒閉的公司。

和他一起進入公司的大學生紛紛辭職了,但他留了下來。

在經濟不景氣的陶瓷廠,稻盛和夫並沒有和其他員工一樣以罷工宣洩負面情緒。

而是每天吃住在實驗室,在沒有知識和技術支持,又缺少經驗和設備的艱苦條件下,靠著不斷想、不斷思考、不斷嘗試,開發出了世界領先的發明。

他研究的全新材料,不僅給快要倒閉的工廠帶來了生機,還為他以後成功的人生打開了大門。

稻盛和夫認為,自認為聰明、名校畢業的學生,或背景深厚的人,並不一定能取得大的人生成就。

在他看來,通常讓人們引以為傲的優勢,恰恰是專注做事的障礙。

真正聰明的人,都肯下「笨功夫」。

就像國學大師錢穆說的:「古往今來有大成就者,訣竅無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勁。」

肯下「笨功夫」,能力增量

電影《熱烈》中,陳爍出身底層,因父親生病,家中負債纍纍。

他每天為還債、生存,一人打著幾份工,艱苦度日。

與富二代凱文相比,儘管他們同為街舞愛好者,但一個生活飽經風霜,一個日子平坦順暢。

追夢的路上,兩人展開了不同的旅程。

陳爍參加「驚嘆號」海選,雖實力出眾,但因為沒有人脈和資源,錯失了名額,而凱文卻帶資進組,搶占了名額。

面對不公,陳爍並沒有怨天尤人,反而鉚足勁,玩命練舞三年,終於盼來一個給凱文當替身陪練的機會。

即使替身陪練不能上台比賽,陳爍依然抓住一切機會努力練習。

然而,陳爍遭凱文嫉妒,被趕出了舞團。

失去了教練的指導,他就捧著手機自學,一遍遍地練習動作,練到滿意為止。

終於,陳爍憑藉一以貫之的苦練,取得了全國街舞大賽的第一名,跳出了自己人生的「驚嘆號」。

而擁有優越條件的凱文,成了陳爍的手下敗將,屈居第二。

有句話這樣講:「那些等待爆發的時刻,叫沉澱。」

誠然,再破碎不堪的生活,只要能沉下心來,用汗水填滿一切不滿,就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陳爍的成功,不因他的舞蹈天賦有多高,也不因他有多幸運,而是因為他足夠用功。

凱文的失敗,不是他不夠優秀,而是優越的一切,阻礙了他努力的步伐。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所謂的幸運,背後都是「笨功夫」在支撐。

生命因肯下「笨功夫」而厚積,人生因肯下「笨功夫」而薄發。

「笨功夫」是日復一日的能力增量,是讓人生因沉澱而更富有力量;

是在迷茫時慢慢積累能量,在焦慮時踏實耕耘;

是用最質樸的力量,積累你人生的增量,而你想要的,終將奔赴而來。

常下「笨功夫」,機遇增量

稻盛和夫一直認為,企業中能升遷的,大多是頭腦敏捷,做事眼疾手快的「聰明人」,不承想現實情況卻是相反的。

廠里有一位工友,稻盛和夫一直認為他是個「笨」人。

這位工友在人群中毫不起眼,反應遲鈍,行事緩慢,每天都做著枯燥的工作。

20年後,當稻盛和夫再次見到這位工友,卻發現這個工人已經當上了事業部長。

更讓人驚奇的是,他的言談舉止中,處處透露出很有見識、很具人格魅力的領導能力。

原來,這位不被看好的工友,20年如一日,一心一意地精進工作,一步一步積累了成就。

這件事讓稻盛和夫感嘆道:最終能抓住機遇,取得成就的,往往是那些看起來「很笨」的人。

很多時候,看似不通情理、頭腦遲鈍的人,總是能不知疲倦地在某一領域內孜孜以求。

因為他們懂得沉澱的力量,能將「平凡」變為「非凡」。

而自認為聰明的人,總喜歡尋求捷徑,不屑於積蓄能力,卻在機遇來臨時白白喪失。

正如作家李筱懿說的:「不走所謂的捷徑,也從來不相信天上掉餡餅,他們的聰明,不過是堅持不懈地、認真地做好必要的功夫,直到有一天積累的功力可以一覽眾山小。

開掛的人生,從來沒有什麼捷徑,不過是常下「笨功夫」,通過日積月累,讓自己擁有吸引機遇、把握機遇的能力。

而機遇,也只會在你有準備時,才能帶給你豐厚的回報。

能把握住機遇的人,無非是不言放棄地沉澱,將別人做不到的事做到極致。

不肯下「笨功夫」,再好的機遇,你也抓不住。

工作中,總想快速掌握技能,就只能學到皮毛,難有成績;

生活中,總想走便捷的路,少些奮鬥,就難有成就。

真正聰明的人,總是常下「笨功夫」,獲得更多機遇增量。

越聰明的人,越肯下「笨功夫」

《一句頂一萬句》中寫道:「世界上有一條大河特別波濤洶湧,淹死了許多人,叫聰明。」

生活中,總有些人期冀用一些「聰明」的方式,少走一些彎路,少出一些力氣,去獲取最大的收益。

殊不知,這樣往往背道而馳,甚至給自己的未來埋下隱患。

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中,謝曉夏跟謝師傅學非遺手工藝手雕。

手藝初見成效,他便按捺不住想掙錢的心思,想要出去闖一片天地。

慢慢地,手雕也不認真做了,原來一兩天能雕好的小手雕,現在三四天雕不完。

後來,謝曉夏乾脆在網友的慫恿下,準備進城創業,卻被網友欺騙,損失了3萬元積蓄。

最後不得不流落街頭,靠擺攤度日。

經歷這番波折後,謝曉夏想起師父曾教導他:人要多沉下心學點技術,有了真本事傍身,未來才能有所成就。

在大城市的這番經歷,也讓他看到了傳統手工藝的真正價值。

後來,謝曉夏毅然回到家鄉,開始靜心學習手雕,下苦功夫練習,終於找到了新的生活出路。

財富也隨著他的踏實付出悄然而來。

在《人民日報》上看到過一句話:「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誰跑得快就能行。那些看得長遠、懂得慢慢來的人,才更有可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誠然,很多事情,急於求成反而容易失敗,唯有慢下來沉潛,才能呈現更好的結果。

想要知識淵博,唯有伏案閱讀,點滴積累;想要身材健美,唯有持續暴汗,管住口欲。

不要高估一時的興起,也不要低估長期的沉潛,世間之事,大都需要下「笨功夫」,才能實現人生增量。

而今日積蓄的增量,將是你明日雄起的基石。

莫言說了這麼一段話:

「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的時候,你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

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就應該沉下心來歷練;

夢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澱和積累。」

確實,當自己還沒有足夠出眾,足夠成功,我們需要用歲月積攢實力,以「笨功夫」創造神奇。

試著做到以下幾點,獲取人生增量。

1、做事保持空杯狀態

人無志會廢,志太滿會敗,最好的狀態是時刻保持空杯狀態。

每天讀一些書,可以開闊知識面;開發多項興趣,增加生活的樂趣;掌握一項技能,給自己多一個選擇。

人只有保持不斷求索的精神,才會像海綿一樣,孜孜不斷地吸納新的事物。

2、不緊不慢,日拱一卒

曾看過一個公式:

每天進步0.01,一年就是(1+0.01)的365次方,等於37.8;

每天退步0.01,一年就是(1-0.01)的965次方,等於0.99.

這兩個結果,相差一千多倍。

日拱一卒,可以從量變實現質變,長期的堅持,可以很大地拉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3、打磨自己的底層能力

肯下「笨」功夫,需要專注和毅力,需要深耕細作自己的底層能力。

嘗試在一個領域內創造無可替代的價值,努力讓自己成為獨一無二的高手,才是一個人能最夯實的底氣。

作家劉震雲說:「大師都是很笨的人。只有很笨的人才肯下苦功,才會堅持不懈登上頂峰,才會十年磨一劍,一劍號江湖。」

真正聰明的人,都是為了實現人生增量而下「笨功夫」的人。

肯下「笨功夫」,能力增量,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常下「笨功夫」,機遇增量,才能在不確定中抓住機會翻身。

只要積累了足夠的人生增量,那麼不管當下如何困難,未來如何不定,我們都能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迎難而上。

願當下苦心耕耘的你,能收穫一個碩果纍纍的未來。

作者簡介:熹微,富書作者,富小書的人,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重磅推出新書《屏蔽力》,一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屏蔽力,第4本書已出版,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本文:富小書,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a0804f964a1b4990a5fb42f85fb0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