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消息:中國果斷出手,解放軍軍艦現身中東,伊朗讓以鬆了口氣!
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後,巴以衝突迅速升級,這一事實不容忽視。為了應對此局勢,以色列立刻採取行動,集結規模龐大的軍隊,對加薩走廊實施全面封鎖,並積極進行外交活動。最近,以色列駐華使館在其官方微博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表達了自己對於與以色列站在一起的國家的感激之情,並希望中國在這困難時刻能夠支持和聲援以色列。這明確表明了以色列公開向中國尋求幫助,希望中國能像美國和西方國家一樣,站在以色列立場上,共同譴責哈馬斯的行徑。
然而,受到當前衝突的影響,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原本計劃的訪華行程可能會推遲。以色列顯然有意通過改變中國的立場來解決巴以衝突,尋求中國的支持。這是以色列的一項外交舉措,重點是利用中國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的影響力,對巴勒斯坦施加壓力,以便能儘快結束當前衝突並重新回到外交談判的軌道上。以色列希望通過改變中國的立場,讓中國能夠對巴勒斯坦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從而幫助以色列解決當前面臨的困境。
中方對以方的喊話做出了明確回應。外交部發言人強調,中方對當前巴以局勢非常關注,並呼籲各方保持冷靜理智,立即停止衝突,避免對平民造成傷害,以免局勢進一步惡化。中方除了明確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態度,還再次表達了解決巴以衝突的根本方法,即通過實施「兩國方案」來讓巴勒斯坦實現獨立建國。所謂的「兩國方案」是指聯合國181號決議,其中規定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分別建國的內容。然而,解決問題的責任仍然需要由當事人共同承擔。儘管以色列希望中方協助停火和結束戰鬥,但要中方站隊則是不可實現的。
賈多與中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翟雋進行了電話溝通,雙方就巴以衝突局勢進行了討論。翟雋表示,中國對當前的衝突局勢深感痛心,對巴勒斯坦的安全和人道主義形勢嚴重惡化表示了關切。他認為,國際社會應當積極參與,共同推動衝突的降級。為了解決巴以衝突的循環問題,必須回到「兩國方案」的基礎上。中國將繼續推動停火和暴力的結束,並且提供人道援助,積極促進和對話,為全面、公正、持久解決巴勒斯坦問題起到建設性作用。
在回應中,賈多表示與以方的不同反應,巴方對中方提出的解決思路給予了積極回應。他首先感謝中方長期以來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秉持正義立場,並積極勸和促談。接著,賈多強調巴方對中國的信任,並希望中方在當前形勢下能夠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巴方對中方給予的一個電話的回應是信任的體現。這對接下來中方幫助巴方緩解人道主義危機、推動巴以局勢走向緩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一點是美方所追求但無法達到的。
根據媒體報道,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持續升級,為此,中國政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首先,中國決定派遣一架專機前往中東,旨在派遣中東特使並通過和平外交手段推動巴以衝突的解決。此外,中國政府還宣布將向加薩走廊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提供緊急人道援助。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讚賞。
在局勢升級的背景下,人道援助對於那些被戰火波及的人們來說至關重要。事實上,中國一直以來都致力於通過對話和合作來實現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這次中國的積極參與既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也對促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目前巴以問題的緊迫面是加沙城內的人道主義問題以及以色列的反恐和社會安定問題。而從長遠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涉及到巴勒斯坦的合法性和建國問題,與以色列國內右翼保守主義之間的矛盾。在雙方高層都能發揮實質作用的國家只有中國。從另一層面來看,中國的立場和意見成為中東各國的共識。中國從未捲入中東國家衝突,也未借中東國家矛盾謀利,更沒有煽動離間中東國家之間的關係。
為了解決巴以衝突,我們需要採取不僅是政治手段,還需要在經濟、人道主義等方面給予支持。傳統意義上的政治解決已經不再足夠,因為背景複雜的形勢需要更多關注民生和人權等問題,以解決衝突的根本原因,並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保持地區相對的穩定。總的來說,巴以衝突的解決需要靠國際社會共同的努力逐步實現。通過推動雙方對話、促進經濟發展、保障人道主義和人權等利益,我們最終可以實現以巴和平的目標。
中阿建交45周年之際,中國海軍第44批護航編隊抵達馬斯喀特,開始對阿曼進行為期5天的友好訪問。早上9點,淄博艦與荊州艦懸掛中阿兩國國旗,緩緩駛入馬斯喀特蘇丹卡布斯港,接受了阿曼軍方代表、我國駐阿使館工作人員、中資企業代表以及當地華人華僑等400餘人的熱烈歡迎。編隊官兵整齊列隊於甲板上,向迎接人群揮手致意,熱情洋溢。歡迎儀式結束後,阿曼軍方領導踏上淄博艦參觀。編隊指揮員表示,此次訪問旨在促進中阿友好交流與合作,為中阿建交45周年增添新的動力。
中國與阿曼是重要的合作夥伴,在中東地區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涵蓋了經貿、能源、文化等領域的緊密合作。阿曼積極參與並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在中東地區拓展合作提供了便利條件。海軍訪問阿曼進一步加深了兩國兩軍之間的友好交流與合作,並為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此次訪問也向其他中東國家傳遞了中國與各方加強友好合作的積極信號,為推動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根據伊朗和沙特的官方通訊社消息,伊朗總統萊希和沙烏地阿拉伯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最近進行了一次重要通話,標誌著兩國恢復外交關係以來的首次接觸。根據伊朗總統高級顧問賈姆希迪的推特,這次電話交談的主要議題是巴勒斯坦問題和停止戰爭罪行的重要性。雙方一致認為,猶太復國主義政權的行為以及美國的默認支持是導致當前毀滅性不安全局面的根源。據卡納尼通過伊朗官方媒體表示,伊朗堅定地支持巴勒斯坦,這在他們45分鐘的對話中得到了明確強調。雙方還強調了團結對於伊斯蘭世界的重要性。
根據路透社的報道,伊朗外交部發言人納賽爾·卡納尼在記者會上表達了伊朗的立場。卡納尼表示,伊朗認為美國已經在軍事上干預了巴以衝突。當被問及美國是否參與可能出現的新一輪巴以衝突時,卡納尼在記者會上回答稱,伊朗認為美國在軍事上已經介入了這一衝突。另外,卡納尼還指出猶太復國主義政權在得到美國支持的情況下犯下了罪行,因此華盛頓應該承擔責任。
根據環球網報道,當被問及以色列可能在加沙地區發動地面行動時,伊朗駐聯合國特使對媒體表示,在以色列不對伊朗發動攻擊,不侵犯伊朗的利益和公民的情況下,伊朗武裝力量將不會介入。他還表示,巴勒斯坦抵抗陣線有能力自我保護。此前,伊朗曾通過聯合國向以色列傳達了對巴以衝突升級的擔憂,強調伊朗不希望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的戰鬥進一步升級。
這不僅打消了以色列和美國的疑慮,同時也改變了外界對伊朗的看法。以色列並不會冒險主動挑起與伊朗的衝突,因此伊朗的表態被視為退縮。當巴以衝突首次爆發時,外界普遍認為哈馬斯的支持者是伊朗,而伊朗為哈馬斯提供了大量火箭彈。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甚至美國也找不到任何支持這一觀點的證據。儘管伊朗確實支持哈馬斯,但根據伊朗特使的講話,只要不涉及到伊朗本身的利益,他們不會採取攻擊以色列的行動。因此,哈馬斯背後的所謂「靠山」也失去了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