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傲 FiiO FH7 五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Soomal」

2019-08-28     數碼多

徵集了十來天的FH7對比樣機,看來沒有人願意送測,那我們就來單獨寫寫FH7吧,從這款耳機本身的玩法來說,還是有一些值得研究和體驗的地方。只不過,上一款飛傲圈鐵FH5文章發布於2018年11月,4單元動鐵FA7發布於2019年1月,記憶確實不能保證精確了。

飛傲 FiiO FH7 五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

  • 樣機來源:網友送測
    樣機類型:市售量產版
    是否商業關係:否

飛傲FH7從定位來說是目前飛傲耳機的旗艦型號,雖然FA7的數字也是「7」,但卻只是一款不到2000元級別的耳機——四單元純動鐵。而FH5的定價是1698元。FH7的配置來到了四單元1動圈,按發燒圈的說法這叫「十單元」,而售價竟然只有2998元!如果表現不太離譜,那麼性價比一定是非常出色的。當然,經過了FA7和FH5,我們預期FH7不會表現離譜,但更想知道的是「旗艦」到底應該有什麼水平,畢竟當你的定位和配置來到了「旗艦」的位置,性價比不再是第一要素,能否發揮旗艦真正的作用才是更重要的。感謝神奇網友提供送測樣機,因為FiiO這幾款耳機都來自這位網友送測。

飛傲 FiiO FH7 五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

此次FH7的整體設計風格和FH5保持一致,外觀上一些造型也基本和FH5一樣,均來自飛傲所說的TRISHELL的專利結構。這包括了耳機整體外殼全部是鋁鎂合金金屬,而從官方結構視圖來看,內部的動鐵單元、分頻PCB等固定以及動圈安放的位置和固定也都有專門的金屬部件來完成。就算拋開內部看不到的部分,整個外部的造型和全鋁合金外殼,也會讓FH5和FH7都看起來足夠高檔,絕對比萬元級某些耳機還在用老舊的鋁切個斜角搭配塑料件的工藝強不少。

FH7此次配置的動鐵單元為常說的四單元,從官方結構圖來看應該是每兩個為一組。高音和超高音組,是樓氏的新單元SWFK-31736,這在FA7上是使用過的,當時飛傲宣傳稱是飛傲定製?現在說法是樓氏的高端型號之一。中音單元的兩隻為另外一組叫做DFK。這部分配置就和FA7明顯不同了,FA7的中音和低音分別是兩隻動鐵,而負責更低低頻的單元叫做CI-22955,當時還專門提到是樓氏動鐵低音單元中振膜尺寸最大的一款。FH7動圈部分,也和FH5的不同,使用了一個鈹鍍層振膜的13.6mm直徑的動圈,負責低頻較低部分的聲音。

飛傲 FiiO FH7 五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

而這次FH7比較有意思的是,在可玩性方面的加強。FH7的入耳部分管嘴的金屬「物理濾波器」有三種聲音風格可選,中性、偏低頻和偏高頻,這部分會是下面測評的一大重點,因為確實很有效。而在耳塞套方面,配置和之前一樣很豐富,主要是人聲、低頻加強和中性塞,還帶了一組Spinfit和一個雙節塞。

飛傲 FiiO FH7 五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

飛傲 FiiO FH7 五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

飛傲 FiiO FH7 五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

FH7耳機使用了MMCX的可換線設計,標配比較粗的銅鍍銀線材,感覺稍微有點重之外沒什麼缺點,比較遺憾的是,在F9時代都會送一根2.5mm平衡線的配置在FH7上竟然沒有?為什麼說遺憾,看到下文就明白了。MMCX接插件質量很好,卡扣力度很大,插拔很費勁當然固定也更牢靠。FH7官方指標,16歐姆阻抗,111dB/mW的靈敏度,都是@1kHz。不過需要注意,對於多單元耳機來說,由於多隻單元的頻率阻抗特性互相影響,分頻器影響等,這個在1kHz下的傳統指標更沒有太大參考價值。

飛傲 FiiO FH7 五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

下面我們直接進入主觀測評部分。經過試聽我們來選擇本次測評主要使用的各種搭配。播放器搭配最後決定使用享聲MR1為主要參考,HIFIMAN R2R2000輔助參考,在如此級別耳機上飛傲應該意識到自家播放器水平已經肯定構成瓶頸。耳塞套的趨勢,在以往測評中都談到過,本次還是主要以中性塞為參考。線材非平衡使用標配線,但由於平衡輸出對FH7耳機太重要了,所以我們使用以前DIY的一根肯定沒有鍍銀的銅線,因為手裡沒有其他選擇了。沒有太好對比耳機可選,只聊聊FH7自己吧。耳機需要煲機,你不信就算了。至於管嘴濾波器,下文專門有一段會談到,差別還是很大,值得一玩。

整體印象:由於對FA7和FH5缺少精確記憶,但從之前描述文字來看,大體有一定印象。我們在FA7、FH5上都談到了飛傲在使用了高級動鐵高音後,一直都比較內斂克制,其實在FH7的標準配置下還是如此,所謂的「中性塞」和「中性網」,在這個組合下聲音風格確實中性。我們也記得似乎自從測試飛傲的FH1之後,每一次都談到了飛傲耳機的風格似乎還是放不開,尤其是開始明確和樓氏合作動鐵之後,有了高級用料,但發揮不夠極致,和預期差一點。不過,這次FH7有點不同,可以換管嘴濾波器了,這個會帶來非常明顯的聲音性格上的不同。無論加強高音和加強低音,都會讓聲音動態提升一個檔次,聲音寬鬆奔放,開始有了多單元耳機最應該追求的在小體積下實現大動態的主要目標。

高音表現:FH7的高音在中性配置[中性配置是指中性塞+中性網]下仍然表現出高端動鐵細膩和高極限的能力,雖然不很確定,但似乎在風格上還是比FA7的高頻要放開了一點,聲音密度與均衡性方面開始強於索尼Z5,但中性配置下的寬鬆感、聲場方面仍然不是Z5那樣的路數,應該也不是FLC那樣的風格。中性配置其實是比較適合聽人聲類音樂的,而追求高音的華麗和動態,應該考慮換上非中性的濾網,低頻加強和高頻加強都可以,因為這兩套配置會讓整個聲音瞬態變慢一點,聲音明顯寬鬆,動態增強。你沒有看錯,低頻加強的網也可以改善高頻,反而我們認為它比高頻加強網可能更好,畢竟如此動鐵素質之下,真的不需要再讓高頻的強度增加了。

在FA7評價時認為它的高頻足以挑戰HEM8、Z5等高級動鐵高音的實力,在FH7上幾高頻延伸部分我們認為至少它擁有這樣的實力,雖然和Z5的風格還是有點不同。但在密度和動態方面,尤其是超高頻的稍偏低一點部分的銜接和密度上均衡度很好,讓人很難察覺到是多單元的感覺,在大聲壓下「鐵味」已經非常淡,反而是在速度比較快的彈撥類樂器的高頻上,可能會覺得瞬態還是太順滑了一點,有動鐵味道。這樣的超高頻極限和密度,其實是目前高價動圈所想要追求的,但說實話,在高頻部分,動圈的這個彎路走的實在是無厘頭,完全不擅長但非要去學動鐵。只能說更新的動鐵技術再讓自己的高頻極限變得更好,甚至抹去多單元在這裡分頻和瞬態過於凌厲的所謂「鐵味」,而作妖的高級動圈卻在模仿以前老動鐵的味道。

FH7在高頻和中高頻部分表現出的解析力此次印象令人比FA7上印象更為深刻,尤其是在R2R2000播放器上,如果你真的拿FH7來聽「口水歌」,那就真的太容易聽到「口水」聲,有些不適應。在小提琴表現上,聲音非常穩定和均衡,從容不迫,至少我們不喜歡這套中性配置下的風格,如果換做低音濾網,聲音一下開闊,此時的高頻密度和動態不輸Z5,在高頻不那麼極限部分的密度要遠好於Z5,聲音紮實乾淨,聲場又比較開闊,聲音終於在所有飛傲耳機中開始有了幾分生氣和活力。

說說FH7的高頻不足,極高頻部分雖然密度不錯,但是動態也就是體現聲音靈氣的部分[極高頻的動態]要差一些,如果印象沒錯的話,索尼的M7和M9在這方面會比較強。當然,加強了靈氣,可能會增加」鐵味「。

中音表現:FH7的中頻表現在中性配置下是不錯的,人聲部分聲音飽滿而乾淨,聲音風格並沒有因為自己是圈鐵而呈現濃郁風格,所以可能還是更像一個多單元動鐵的味道,不過從主觀聽感來看,FH7的動圈介入的頻率估計會很低,所以,在人聲等表現上似乎是完全感覺不到動圈介入的感覺。好處是結像力好,一致性好,更不像是多單元耳機的表現。不足是,似乎人聲不夠溫暖柔和,更顯得相對直白了一些。當然,這種風格可以通過耳塞套來調整,人聲套會加強中頻的一些厚度。與純動圈相比,動鐵在中頻人聲部分一直沒有太大風格上的優勢,當然,動態和解析力方面還是很強。而在人聲表現上,可能是解析力的加強感受更多。下面來看看古典交響樂等大動態表現。

我們一直期望FH7的假想對手是林韻,因為在真正為了聽感而玩多單元耳機的發燒友來說,更大的收穫來自於多單元實現了入耳式耳機下的大動態,這一直以來是單動圈沒法實現的。FH7的中頻整體的一致性很好,動圈介入頻率較低,所以在表現大場面古典音樂、交響樂、電影音樂等表現特別穩健,這是動鐵的優勢。比較好的是,這次分頻設計讓整個聲音均衡不突兀,中高頻和中低頻似乎全部在兩個中音動鐵所控制?沒有什麼銜接問題。結像和整個瞬態的一致性很好,還是很難察覺到多單元的存在。這部分聲音的解析力和層次當然已經大大領先W60這樣的耳機了,這並不奇怪,因為之前的FH5也能做到。但遺憾的是,作為有經驗的燒友,在聽到這類大動態音樂的表現之後,肯定就會閃過一個念頭:」FH7需要平衡輸出前端「。

低音表現:FH7的低頻在中性配置下不是很誇張,反而很收斂,低頻的量感真的是相當相當克制,不要說」低頻加強「耳塞能夠調整,看過之前測評就知道這個耳塞的效果並非加強量感的,而是變寬鬆的。說白了,在中頻的大動態時需要平衡,而低頻追求大動態的爆棚效果,也需要平衡。我們只能說,在非平衡下,FH7的低頻解析力很好,瞬態體現不出太多動圈鬆軟溫和的味道,反而是很乾凈比較快速的低頻風格。在鼓等打擊樂大聲壓下控制力很好,聲音乾淨準確,但爆發力不足,此時狀態FH7肯定無法和林韻一戰。所以,在低頻部分,我們必須要用平衡線來解決。

FH7的平衡輸出真的太重要了,稍有經驗就可以感覺到FH7需要更強的耳放。低頻極限下潛能力和極低頻率下的細節在平衡輸出下得到了明顯提升,並不是說量感變得多麼強大,而是動態完全不同,以及極低頻的極限的質量完全不同,明顯感覺到FH7的低頻檔次上升好幾個水平。在量感和風格上,FH7在平衡輸出以及低頻加強濾網下也不會特別濃郁,但」動圈「的味道在平衡下開始有所體現,大動態的爆發力開始有可能給你帶來想像不到的驚喜。而很低低頻下潛後還有很好控制力和細節,也是體現FH7有很高水準的部分。平衡輸出在MR1和R2R2000下完成。

三組管嘴濾網的差別:FH7比較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管嘴這三套濾網,讓大家熟悉這樣配置的可能是AKG的K3003?不過我們覺得FH7的濾網作用和最終的效果要比K3003上大得多。飛傲的耳機設計除了FH1上體現出了一些個性之外,之後和之前的大多數型號都在追求特別中性比較拘謹的風格。其實比較近期的FH5、FA7和FH7都大體如此,當然程度沒有那麼負面。FH7的管嘴濾網可換讓這個情況大大改觀。

前文我們已經忍不住談到,除了中性濾網外,無論加強低頻還是加強高頻,都會讓整個聲音變得明顯寬鬆動態有所加強,我們前文還忍不住提到用加強低音的濾網搭配FH7可能是目前可選擇的最佳狀態。在FH7搭配加強高音濾網時,高頻的量可能還是要比中性時候加強了不少,雖然素質已經很高,即便很亮也不會有動圈高音扯著嗓子叫的感覺,聲音還是反而更為寬鬆自然的,但這部分細節加強至少我們並不是很喜歡。而加強低音濾網,同樣相比中性濾網,讓高頻和整個聲音都會明顯寬鬆,寬鬆和動態加強之後,其實高頻的層次和動態也是要比中性濾網下更好了,所以不用擔心高頻不夠用。

而中頻和低頻的寬鬆,讓FH7中性配置下過於追求聲音的乾淨和穩定的基礎上,開始有了生氣,說實話,這才讓飛傲耳機第一次顯得有了生命,你可以在此時評價它的聲音開始有了活力。而之前基本都相當死板。

耳塞套選擇與濾網搭配:耳塞套的中性、人聲和低頻加強配置是飛傲很多耳機標配,這裡不做詳細介紹了,只是注意的低頻加強並不能太多加強低頻量感,不過反而會讓低頻和中頻松一點。Spinfit的耳塞套風格更接近中性塞,其實手捏一捏它的材質也更像飛傲官方塞,只不過尺寸和管嘴內套的硬度和尺寸略有不同。其實飛傲自家的耳塞套品質和佩戴感覺已經很好,Spinfit沒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

既然耳塞套和濾網都可以改變聲音風格,是不是可以互相組合能達到自己更想要的聲音呢?當然可以,為啥不呢。只不過,管嘴濾網的作用要遠大於耳塞套,所以組合的時候肯定可以實現不同的效果,但耳塞套改變帶來的如它名字那樣的補償會比較微小。比如,我們用高頻濾網配低頻耳塞套,想加強一下它的低頻,效果甚微。最後感覺可能還是低頻加強濾網配中性塞比較好,而聽人聲的時候可能還是中性兩件套比較好。

音源搭配:多單元耳機想要表現出足夠好的動態,尤其是中低頻以下部分的動態,或者控制力要好一直對前端音源有很大挑戰。例如,我們寫Z5測評前後一年測過的播放器、音效卡,就談到過平衡輸出對它低頻改變的巨大。W60剛拿來測試,和之後幾年測試不同前端時候,也談到過對它低頻影響。比如W60低頻如果前端輸出功率不足,可能會聲音太糊等等。而飛傲FH7在很普通的前端下,雖然表現的解析力和層次等素質還是很好,甚至更換了寬鬆的濾網後也會覺得聲音有了活力。但你稍有經驗就能知道它需要一台更強的耳放。

無論是MR1還是R2R2000,它們的平衡輸出可以讓FH7的低頻煥發活力,讓中頻的聲音張力也表現的完全不同,中高頻部分聲音也覺得完全舒展開來。」舒展「在此時是對它的變化最準確的描述。所以,飛傲官方不配平衡線,似乎和當年F9時代的配置不符,當然,大家既然選擇玩高性價比耳機,多花點錢在附件上面也是非常值得的。另外推測在享聲M2Pro下表現也會更好,更能體現細膩。在樂之邦Monitor09下,平衡也有了用武之地。

總體來說,飛傲FH7沒有令人失望,畢竟之前的FH5和FA7都已經讓我們看到了樓氏和飛傲的能力和實力。FH7的配置和性價比還是相當高,這與我們測試FH5的時候感覺一致,雖然它的售價已經要3000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Go1WwBJleJMoPMnrV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