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先成: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團詳考

2021-03-08     歷史研究

原標題:何先成: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團詳考

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團【本文的婦女獨立團是一個整體概念,包括川陝蘇區時期婦女獨立團成立前的婦女獨立營、婦女獨立團(一團、二團)、西路軍時期的婦女獨立團(抗日先鋒團或先鋒團)等。】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支獨立且規模最大的正規婦女武裝,「在川陝時期、長征途中以及西路軍的艱苦歲月里,頑強戰鬥,英勇不屈,在中國婦女運動的歷史上,樹立了一面光輝旗幟」。【徐向前:《歷史的回顧》,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59頁。】其事跡和精神值得大書特書。

目前,學界對婦女獨立團的研究儘管有一些論著,【王玉蘭:《川陝蘇區的婦女武裝》,《川陝蘇區歷史研究》1984年第2期,第28-37頁;元江:《對紅四方面軍婦女武裝若干問題的考訂》,收入溫賢美主編:《川陝革命根據地論叢》,四川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339-347頁;王玉蘭:《川陝蘇區婦女武裝在革命戰爭中的特殊貢獻及歷史地位》,《達縣地區黨史資料》1989年第1期,第24-29頁;徐峰:《性別視域下川陝婦女的解放與革命——以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團為中心》,《黨史研究與教學》2014年第5期,第28-33頁;徐峰:《剪髮與革命:蘇區革命婦女的身體政治史研究——以婦女獨立團剃光頭為例》,《北京社會科學》2015年第2期,第78-83頁,等等。】但總的來說影響有限;而且,由於相關歷史文獻資料缺乏,有些口述回憶錄說法不統一,在一些重要的史實上存在較多錯訛或混淆不清的現象。因此,其中有相當部分的成果在探討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營與地方婦女獨立營(連)的關係,婦女獨立團是否由婦女獨立營擴編而來,婦女獨立團是否存在一團、二團,婦女獨立師是否存在等問題時,可謂眾說紛紜。更為重要的是,長期以來,學界並未清楚完整地呈現婦女獨立團的面貌,忽視了對長征時期、西路軍時期婦女獨立團的討論。【就筆者管見所及,目前研究西路軍婦女獨立團的論文只有董漢河:《西路軍婦女先鋒團考略》,《黨史研究》1987年第3期,第71-74頁。但此文尚不夠深入、細緻和完善。】為彌補上述缺憾,本文擬對上述問題進行考辨與研究,希冀深化對婦女獨立團及蘇區婦女解放運動的認識。

一、婦女獨立營廣泛存在

(一)紅四方面軍總部直屬婦女獨立營

關於紅四方面軍總部婦女獨立營成立時間及成立時的人數,老紅軍們的回憶並不一致。劉永福回憶,婦女獨立營成立時有400多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甘肅省金昌市文史資料委員會編:《金昌文史》第3輯,1989年內部版,第40頁。】據劉堅回憶,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營成立於1933年8月,人數共200餘人。【劉堅:《婦女獨立團二三事》,星火燎原編輯部編:《星火燎原叢書五:女兵回憶錄專輯》,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版,第194頁。】學界相關研究成果或一些有關革命史的工具書對這一問題也沒有定論。比如王虹生等人主編的《工青婦大辭典》認為婦女獨立營成立於1933年3月,人數共300人。【王虹生等主編:《工青婦大辭典》,中國經濟出版社1990年版,第188頁。】《通江蘇維埃志》認為婦女獨立營成立於1933年3月下旬,成立時有400餘人。【中共通江縣委黨史辦研究室編:《通江蘇維埃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8頁。】《婦女詞典》在編寫「婦女獨立團」這一詞條時,述及婦女獨立營的人數沿用了劉堅的回憶。【《婦女詞典》編寫組編:《婦女詞典》,求實出版社1990年版,第136頁。】但是,學界大部分觀點認為,紅四方面軍總部直屬婦女獨立營成立於1933年3月,成立時約300餘人。筆者在此贊同並沿用此觀點。 

1933年3月,為粉碎四川軍閥田頌堯發動的三路圍攻,集中主力部隊,加強警備力量鞏固後方,中共川陝省委和紅四方面軍總部抽調機關婦女幹部百餘人和婦女群眾積極分子二百餘人,在紅四方面軍總部駐地通江縣成立婦女獨立營。

婦女獨立營成立之初,並未明確建制和歸屬。直到1933年6月底木門會議後,才明確規定婦女獨立營屬於紅四方面軍直轄部隊,【徐向前:《歷史的回顧》,第169頁。】直屬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部領導。婦女獨立營營長陶萬榮,政治委員曾廣瀾,軍事教員秦基偉(男),可見,婦女獨立營並非全由婦女組成。婦女獨立營上級主要負責人實際上是張琴秋,有重大事情向她彙報請示。 

婦女獨立營成立之初有三個連的編制,每連約七、八十人,其中一連的人數最多,有一百多人。據川陝省委第一任婦女部長張庭福回憶:「訓練結束後組織把我們編成三個排,我任獨立營一排排長。」【張庭福:《我當上了川陝省委第一任婦女部長》,李樹海主編:《紅色講述——川陝革命根據地巴中老紅軍口述史》,內部資料,第365頁。】從中可知,每連下轄三個排。 

各連主要領導人如下表:

連長

指導員

一連

向翠華(一說向翠花)

劉桂蘭

二連

詹應香(一說詹映香)

侯守玉

三連

馬正英

胡玉蘭

婦女獨立營成立後不久,就擴編為四個連。據陶萬榮回憶,鷹龍山戰鬥時,婦女獨立營一連立即控制山口要道,二連、三連看管俘虜,四連打掃戰場。【《通江蘇維埃志》,第162頁。】林江回憶:「我參加紅軍後,被分配在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營,當時我十四歲,我所在的那個連的連長是潘家珍。」【林江:《滔滔江水永向東》,四川省婦聯:《巴蜀巾幗壯歌——紅四方面軍女戰士革命鬥爭實錄》,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27頁。】從中可以推知,四連連長應為潘家珍。

紅四方面軍總部婦女獨立營下轄各連連長並非一成不變。洪江縣婦女獨立連併入婦女獨立營後,其連長張克勤被任命為二連連長;謝成明擔任過三連連長。【姚芝珍:《被活埋而又倖存的女俘》,朱廣振、周桂英編:《浩氣壯河湟——西路紅軍在青老戰士》,西寧市民政局1991年內部版,第103頁。】

婦女獨立營中不僅有營長、連長、排長、班長,還有副營長、副連長、副排長、副班長。如陳懷秀擔任過婦女獨立營副營長。【鄒開志:《我親身經歷了鷹龍山戰鬥》,《紅色講述——川陝革命根據地巴中老紅軍口述史》,第428頁。】

在嚴峻的戰爭形勢下,婦女獨立營的營長、政委等要職均由總部直接任命。據陶萬榮回憶,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副主任張琴秋讓她去當營長,同時組織任命曾廣瀾作政委。【陶萬榮:《憶在烽火瀰漫中的巴山婦女》(1982年9月),《達縣地區婦運史資料選編(川陝革命根據地時期部分)》,第125頁。】營長、營政委和部分連排幹部來自鄂豫皖根據地,戰士大多為川北邊區苦大仇深的窮苦婦女、童養媳、婦女積極分子。

最初,婦女獨立營建制不完善,沒有女號兵。其後,川陝省委婦女部長肖成英(劉堅)將紅十一師的周苦娃帶到婦女獨立營營部當號兵兼通信員。【劉堅:《婦女獨立團二三事》,《星火燎原叢書五:女兵回憶錄專輯》,第196頁。】

值得一提的是,婦女獨立營的人數並非一直是300人。其後,婦女獨立營吸收、合併部分地方婦女獨立營、獨立連,比如洪江縣婦女獨立連與其合併。【《女連長——西路紅軍婦女獨立團在青連長張克勤》,《浩氣壯河湟——西路紅軍在青老戰士》,第158頁。】因此,直到婦女獨立營解散前,其人數當不止300人。 

總部婦女獨立營存在僅七個月。1933年10月,婦女獨立營被撤銷編制,大部分指戰員被分配至各軍,專門從事後勤、醫院護理、工廠等部門工作。其解散原因有三:第一,1933年10月,三大戰役的勝利,使蘇區擴大到十幾個縣,各地方機關需要婦女同志參加具體工作,建立地方蘇維埃,發展革命力量。第二,婦女獨立營內部流行一種麻疹傳染病,為防止大面積傳染,紅四方面軍總部在了解情況後,決定分散婦女獨立營的女同志。【中共張掖地委黨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辦公室:《西路軍婦女抗日先鋒團》,中共甘肅省委黨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編:《悲壯的征程》下,甘肅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頁。】第三,國民黨組織了六路圍攻,紅四方面軍採取收緊陣地、積極防禦的作戰策略,軍委決定把婦女獨立營分散到各軍以及地方蘇維埃的後勤、醫院、工廠工作。【陶萬榮:《憶在烽火瀰漫中的巴山婦女》(1982年9月),《達縣地區婦運史資料選編(川陝革命根據地時期部分)》,第126頁。】

(二)川陝蘇區所轄各地方存在大量婦女獨立營、連

學界既有研究成果幾乎都將紅四方面軍直屬婦女獨立營與各地方的婦女獨立營(連)混為一談。但筆者通過研讀大量關於川陝蘇區女紅軍的回憶錄發現,其時,紅四方面軍總部直屬婦女獨立營只是眾多婦女獨立營中的一支。在它成立前後,蘇區所轄各地方存在大量不脫產、半脫產、脫產的婦女獨立營、連等婦女武裝。即使直屬紅四方面軍總部的婦女獨立營在1933年10月解散後,各地方仍然存在婦女獨立營(連)等婦女武裝。這些地方婦女武裝一般由各縣成立的赤衛軍指揮部直接指揮。據陶萬榮回憶,在紅四方面軍總部婦女獨立營成立之前,各縣亦有婦女武裝,少先隊、兒童團、赤衛隊中婦女的人數至少有一個排,多者一個連。【陶萬榮:《憶在烽火瀰漫中的巴山婦女》(1982年9月),《達縣地區婦運史資料選編(川陝革命根據地時期部分)》,第125頁。】1932年底,洪江縣委組織不脫產的婦女獨立連,張克勤任連長。【《女連長——西路紅軍婦女獨立團在青連長張克勤》,《浩氣壯河湟——西路紅軍在青老戰士》,第158頁。】1933年4月,長赤婦女自發組織成立長赤婦女獨立營,其後,該營被編入紅四方面軍總部直屬的婦女獨立團。【南江縣婦聯:《長赤縣婦女武裝——記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長赤婦女的武裝鬥爭》(1982年),《達縣地區婦運史資料選編(川陝革命根據地時期部分)》,第84-85頁。】南江縣有婦女獨立營,下轄三個連,營長姓李。據趙秀英回憶,她曾是南江婦女獨立營二連三排的戰士。【趙秀英:《關於婦女獨立營、團情況的談話紀要》,引自何光表:《川陝蘇區的婦女狀況》,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第233頁。】1933年10月營山戰鬥後,鼎山獨立營四、五連的女戰士留下一個連的人數,成立鼎山婦女獨立連。【吳朝祥:《紅四方面軍婦女武裝的鬥爭》(1962年1月),林超:《川陝革命根據地歷史長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80頁。】1933年,紀念十月革命勝利大會期間,廣元縣七區有四名婦女加入獨立連,【《在大會上擴大黨員團員》(原載《共產黨》第20期,1933年11月23日),西華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編:《川陝革命根據地歷史文獻資料集成》,四川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554頁。】說明廣元縣存在婦女連。有的女同志因素質高,甚至在地方獨立連、營中擔任領導職務。比如1933年9月成立的鼎山獨立營,由吳朝祥(女)擔任營長。要注意的是,此獨立營並非全由婦女組成,不過女同志所占比例很大,其中四連、五連全是女同志,連長分別是張清華和許世品。由於複雜的戰爭形勢,其時地方婦女獨立營(連)的領導幹部不是由戰士們推選,而是實行任命制,即紅四方面軍總部派遣工作人員到地方武裝中出任要職並指導工作。吳朝祥最初在省委工作隊工作,經吳先恩的介紹而被任命為獨立營營長。她能成為至少轄五個連的鼎山獨立營的營長,統管由男同志和女同志混合組成的獨立營,可見她具有很強的領導才能且被紅四方面軍總部所信任。【吳朝祥:《紅四方面軍婦女武裝的鬥爭》(1962年1月),《川陝革命根據地歷史長編》,第280頁。】

除上面所舉的之外,其時各地還存在一些婦女獨立營(連),見下表:

各縣婦女獨立營、獨立連、偵探隊等地方武裝組織情況表

組建時間

名稱

人數

營長/連長

1933年9月

萬源縣婦女獨立營

200人

楊桂英

1933年10月

萬源縣婦女赤衛軍連

200人

何蓮芝

1933年10月

江口縣婦女獨立營

200人

尹潔爾

1933年11月

營山縣婦女獨立營

300人

王定國

1933年

長勝縣婦女獨立營

200人

吳朝祥

1934年3月

蒼溪縣婦女獨立連

260人

覃幫秀

(不詳)

赤北縣婦女獨立營

900人

(不詳)

據中共巴中市委、巴中市人民政府主編:《川陝革命根據地簡史》(2005年內部版,第262頁)整理而成。

二、川陝蘇區時期的婦女獨立團

反六路圍攻期間,川陝蘇區面臨嚴峻挑戰,紅四方面軍收縮陣地,轉入內線防禦。為了打一場持久防禦戰,根據地動員廣大軍民全力投入到「保衛赤區,消滅劉湘」的戰鬥中。蘇區掀起參軍參戰、擴大地方武裝的熱潮。其時,邊沿區大批婦女幹部撤退到中心區來,革命熱情高漲,紛紛要求上前線直接參加戰鬥。為便於直接領導,紅四方面軍總部、川陝省委、省蘇維埃決定將各地婦女武裝及各部門機構中的婦女(比如各縣縣委部分婦女幹部或工作人員)抽調出來,成立婦女獨立團。

婦女獨立團的成立有一個過程。首先,利用紀念廣暴日活動廣泛宣傳成立婦女獨立團的重要性。1933年11月,廣暴紀念日臨近,此時劉湘正準備發動對川陝蘇區的第一期進攻。川陝省委宣傳部發布《紀念廣暴消滅劉湘標語大綱》,其中的標語之一:「紀念廣暴要成立婦女獨立團!」【《紀念廣暴消滅劉湘標語大綱》(1933年11月29日),《川陝革命根據地歷史文獻資料集成》,第1313頁。】在一份名為《關於婦女工作》的文件中指出:「最近期內完成婦女獨立團。」【《關於婦女工作》,《川陝革命根據地歷史文獻資料集成》,第1218頁。】川陝省委喉舌《共產黨》發文號召省委附近各縣和綏定所屬各縣執行省委的決定,動員群眾,在廣暴紀念日成立一個婦女獨立團。【《廣暴紀念前擴大紅軍潮,各地群眾風涌參加革命戰爭,閬南工人師已完成一連》(原載《共產黨》第22期,1933年12月1日),四川省檔案館編:《川陝蘇區報刊資料選編》,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193頁。】其次,組織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並下發成立婦女獨立團的文件。1933年12月11日至20日,劉湘第一期進攻期間,川陝省委在巴中召開了黨的第三次代表大會,張國燾在會上發表題為《為保衛赤區,消滅劉湘而戰》的演說,進一步強調成立脫產的婦女武裝——婦女獨立團的重要性。他提出當前最要緊的事之一便是「組織婦女偵探隊,脫離生產,去和敵人作戰。……按縣為單位或一區為單位,要組織多數的獨立團、獨立營、少先隊的模範營、游擊隊、婦女偵探隊」。【《川陝革命根據地歷史文獻資料集成》,第933頁。】這篇演說詞表明了川陝省委堅決抗擊劉湘圍攻的決心,實際上是紅四方面軍確定建立婦女獨立團的正式文件。為貫徹落實張國燾的指示,不久,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川陝省委會發布決議:「堅決完成少年先鋒團與工人師、婦女獨立團,各縣要馬上鄉鄉送來,堅決完成這一任務,絲毫不能放鬆這一工作。」【《動員青年群眾消滅劉湘工作決議》(1933年12月23日),《川陝革命根據地歷史文獻資料集成》,第188頁。】同月,川陝省巴中道蘇維埃主席召開聯席會議,形成《川陝省巴中道蘇維埃主席聯席會議決議》,《決議》進一步明確了在反六路圍攻期間的具體工作:「各縣要加緊擴大地方武裝,猛烈成立新的獨立團、獨立營、赤衛軍、游擊隊、襲擊隊、婦女偵探隊、婦女獨立團、獨立營,一律脫離生產,馬上拿起刀矛到前線上同敵人作戰。」【《川陝省巴中道蘇維埃主席聯席會議決議》(1933年12月27日),《川陝革命根據地歷史文獻資料集成》,第190頁。】但是由於前方戰事密集,婦女獨立團並未在廣暴紀念日和川陝省委黨的第三次代表會結束後成立。

1934年3月,總部經過充分準備,在長赤成立婦女獨立團,直接隸屬於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領導,總指揮長是徐向前,副指揮長是王樹聲。婦女獨立團後來遷駐巴中。張國燾對婦女獨立團的成立評價很高,他在《我的回憶》中說:「這是我們第一次有了單獨的女子軍。」【張國燾:《我的回憶》第3冊,東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191頁。】

學界有觀點認為,婦女獨立團是由婦女獨立營擴編而來。【四川大學川陝革命根據地科研組:《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團概述》:「於1934年3月,在長赤縣將婦女獨立營擴編為婦女獨立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四川文史資料選輯》第21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93頁)】由前述關於婦女獨立營的史實考證,可知婦女獨立團成立前,婦女獨立營已經於1933年10月解散。因此,這種說法不符合史實。 

報名參加婦女獨立團的女戰士非常多,據張國燾回憶,婦女獨立團成立時,「報名參加的人數極多,經過精選的結果,這個團還是有一千多人」。【張國燾:《我的回憶》第3冊,第191頁。】這些女戰士年齡一般在15-20歲,軍中稱為「女娃兵」或「娘子軍」,其軍事素質、身體素質都經得起戰爭考驗。【據華全雙回憶,婦女獨立團成立時有1200餘人。(華全雙:《長征中的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團》,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紅軍長征回憶史料(2)》,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版,第388頁)】

婦女獨立團成立之初,下設三個營。不久,整編了長赤婦女獨立營、萬源婦女獨立營和鼎山婦女獨立連等部分縣裡組織的地方婦女武裝。遲至1934年夏天,婦女獨立團發展為四個營。【徐美蓮:《長征中的女紅軍——紅四方面軍三十一軍婦女獨立團戰鬥生活散記》,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組織部編:《豪情憶征程》,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74頁。】每營有三個連,共十二連,一千多名女戰士。婦女獨立團下轄的營、連主要以數字編號命名。如一營、二營、三營、一連、二連等。有的連隊為突出特定的職能,有具體名稱,比如婦女獨立團中有偵察連。偵察連的女戰士基本上全是川籍,年齡一般不超過20歲。據趙玉香回憶,偵察連戰士的選拔有兩條標準,「第一,偵察連的戰士平時要扮成要飯的,讓敵人看不出來;第二,偵察連的戰士不能說夢話,不能在睡夢中泄露秘密」。【趙玉香:《那個歲月生與死》,黃國柱等編:《我的長征——尋訪健在老紅軍》下,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第499-500頁。】1936年11月下旬,偵察連與馬家軍激戰,損失慘重,建制被取消。

婦女獨立團團長和政委不是張琴秋就是曾廣瀾,但具體到誰是團長和政委,老紅軍的回憶並不一致。陶萬榮回憶,婦女獨立團成立時,曾廣瀾為團長,張琴秋任政委。【陶萬榮:《憶在烽火瀰漫中的巴山婦女》(1982年9月),《達縣地區婦運史資料選編(川陝革命根據地時期部分)》,第125頁。】華全雙回憶,婦女獨立團第一任團長是張琴秋,第二任團長是曾廣瀾。【華全雙:《長征中的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團》,《紅軍長征回憶史料(2)》,第388頁。】李玉南回憶,婦女獨立團成立時團長是張琴秋,政委是曾廣瀾。【李玉南:《川陝時期黨領導下的婦女運動》(1982年9月30日),《達縣地區婦運史資料選編(川陝革命根據地時期部分)》,第137頁。】楊清香回憶說,婦女獨立團團長先是曾廣瀾,後是張琴秋。【楊清香:《婦女獨立團主要負責保衛後方》,《紅色講述——川陝革命根據地巴中老紅軍口述史》,第51頁。】徐美蓮回憶,張琴秋是婦女獨立團第一任團長,副團長有兩名,分別是郝桂芝和廖大柱,參謀長是吳朝祥。【徐美蓮:《長征中的女紅軍——紅四方面軍三十一軍婦女獨立團戰鬥生活散記》,《豪情憶征程》,第167頁。】曾廣瀾回憶,她在獨立團中擔任政治委員。【曾廣瀾:《回憶婦女獨立團的鬥爭》(1961年12月29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史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史資料選編·川陝時期》上,解放軍出版社1993年版,第472頁。】因相關材料缺乏,筆者對老紅軍的回憶難以遽下定論,只將相關事實列舉出來,存而不論。 

婦女獨立團中的團、營幹部基本上是跟隨紅四方面軍從鄂豫皖蘇區到川陝蘇區的幹部,連排幹部和戰士則以通南巴籍為主。【楊清香:《婦女獨立團主要負責保衛後方》,《紅色講述——川陝革命根據地巴中老紅軍口述史》,第51頁。】由於行軍緊張,婦女獨立團的領導直接由總部任命。曾廣瀾回憶說,「一切工作都是由軍參謀部組織好後,才調我去任團政治委員兼主任」。【曾廣瀾:《回憶婦女獨立團的鬥爭》(1961年12月29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史資料選編·川陝時期》上,第472頁。】

值得一提的是,婦女獨立團並非全部是女同志。徐美蓮回憶,因為女同志體力弱,難以勝任繁重的運輸任務,所以,婦女獨立團的每個連都有一個由男同志組成的運輸隊。【徐美蓮:《長征中的女紅軍——紅四方面軍三十一軍婦女獨立團戰鬥生活散記》,《豪情憶征程》,第168頁。】

紅四方面軍粉碎六路圍攻不久,為應對國民黨部署的川陝會剿,1934年10月19日,川陝省委在巴中召開黨的第四次代表大會,會議通過的《開展游擊戰爭》文件中有「發展婦女游擊隊和婦女獨立團」的內容。【《開展游擊戰爭的決議》(1934年11月14日),《川陝革命根據地歷史文獻資料集成》,第345頁。】同年11月,清江渡軍事會議後,全軍進行整編,規定婦女獨立團保留原建制,進一步明確了婦女獨立團正規軍的地位。【徐向前:《歷史的回顧》,第223頁。這兩次會議為紅四方面軍總部在西渡嘉陵江前對婦女獨立團進行擴編提供了支撐。】

1935年2月,紅四方面軍以及各部轉移至廣元旺蒼壩,並在此地對婦女獨立團進行擴編。原婦女獨立團改稱為婦女獨立團一團。川陝省委和總部的女同志以及各縣的婦女部長(隨軍西撤的地方女幹部)等集中起來組成婦女獨立二團,如反帝擁蘇大同盟聯絡部長吳朝祥所帶的一排人被編入婦女獨立團二團第一連;【吳朝祥:《從通江到大藏寺》,《紅色講述——川陝革命根據地巴中老紅軍口述史》,第361頁。】又如,當時在省財委會工作的伍蘭英與李保珍、吳英、宋學珍、孫桂英等五人在1935年大年初一被分配至婦女獨立團第一連,其中伍蘭英任七班班長。【伍蘭英:《參加婦女獨立團》,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部隊川陝革命根據地軍事鬥爭史編委會編:《巴山烽火——川陝革命根據地回憶錄》,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91頁。】

據吳朝祥回憶,二團成立時,曾傳六明確指出二團由軍委直接領導,黨政工作歸總政領導,供給由總經理部提供。其主要任務是保衛後方機關、醫院、倉庫,清剿土匪,運輸武器、彈藥等物資,轉運傷兵。【吳朝祥:《紅四方面軍婦女武裝的鬥爭》(1962年1月),《川陝革命根據地歷史長編》,第280頁。】二團並非全是婦女,其副團長由一名男子擔任。【劉照林:《我當娘子軍》,中共通江縣委黨史資料徵集組編:《通江現代史資料選》第2輯,1982年內部版,第70頁。】

婦女獨立團在旺蒼整編後,每連人數基本保持在120-140人。比如西渡嘉陵江時,由潘家珍任二團某擔架連連長的連隊承擔了轉移傷病員的任務,該連被分配轉運傷員的任務是抬三十副擔架,每副擔架配四個人,從中可以推知,該連有120人。擴編後的婦女獨立團一團、二團共有兩千多人,但在長征初期,兩個團的人數已達到幾千人,據18歲就加入婦女獨立團的張秀英回憶,「我入伍時婦女獨立團就已經有了,大概有幾千人」。【《婦女獨立團的影子張秀英》,楊高峰主編:《迭部史話》,甘肅文化出版社2010年版,第70頁。】

親歷的老紅軍關於誰是婦女獨立團一團、二團的團長和政委的回憶不一致。為便於觀察比較,筆者現將老紅軍對此問題的回憶列表如下:

一團

二團

回憶人

團長

政委

團長

政委

張琴秋

陶萬榮

張琴秋

劉伯新

劉照林

張琴秋

張琴秋

曾廣瀾

曾廣瀾

趙蘭

張琴秋

劉伯新

吳朝祥

王傳野

劉伯新

曾廣瀾

華全雙

筆者根據部分女紅軍的口述回憶發現婦女獨立團擴編後一團和二團團長還有一種可能性,即一團團長為劉伯新、二團團長為張琴秋。據伍蘭英回憶,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西渡嘉陵江之前,總部規定婦女獨立團擔任轉運傷員的任務,傳達命令的是團長張琴秋。【伍蘭英:《參加婦女獨立團》,《巴山烽火——川陝革命根據地回憶錄》,第192頁。】而婦女獨立團擴編後,一團主要負責上前線配合主力部隊作戰,二團的主要任務是保衛後方機關、醫院、倉庫,清剿土匪,運輸武器、彈藥等物資,轉運傷兵。【吳朝祥:《紅四方面軍婦女武裝的鬥爭》(1962年1月),《川陝革命根據地歷史長編》,第280頁。】換言之,張琴秋是給二團傳達總部命令。由此可以推斷張琴秋是二團團長。吳朝祥回憶說,長征開始,張琴秋帶領獨立二團的幹部戰士,進行了多項戰勤任務。【吳朝祥:《紅色女戰士》,引自《達縣地區婦運史資料選編(川陝革命根據地時期部分)》,第176頁。】進一步印證張琴秋擔任二團團長。紅四方面軍西渡嘉陵江之戰,婦女獨立團參加了這次戰鬥,根據婦女獨立團一團、二團的主要分工,可以推知參戰的是一團,而指揮一團作戰的團長是二十來歲的劉伯新(欣)。【劉堅:《婦女獨立團二三事》,《星火燎原叢書五:女兵回憶錄專輯》,第198頁。】因一手資料不足,這個問題尚難考證清楚,筆者在這裡推斷出的結論只作參考。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川陝蘇區時期婦女獨立團在旺蒼擴編後是否存在婦女獨立師的問題,老紅軍在回憶文章中的說法頗不一致。曾在川陝蘇區戰鬥過的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主任傅鍾回憶:「各縣先後即組織婦女獨立連、營等戰鬥組織,以至後來發展成為川陝邊婦女獨立師。」【傅鍾:《紅四方面軍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及長征情況概述》,《巴山烽火——川陝革命根據地回憶錄》,第12頁。】吳朝祥回憶說,1935年春婦女獨立團在旺蒼壩擴編為婦女獨立師,師政委是張琴秋。【吳朝祥:《從通江到大藏寺》,《紅色講述——川陝革命根據地巴中老紅軍口述史》,第361頁。】王秀英回憶說,婦女獨立團在旺蒼壩擴編為婦女獨立師。【王秀英:《婦女獨立團在旺蒼壩擴編為婦女獨立師》,《紅色講述——川陝革命根據地巴中老紅軍口述史》,第337頁。】李萍回憶說,川陝蘇區時期存在婦女獨立師。【艾蕪:《艾蕪全集(第17卷):日記(1963-1965)》,四川文藝出版社2014年版,第65頁。】華全雙回憶說,1935年2月,在旺蒼壩將婦女獨立團擴編為婦女獨立師,轄婦女第1團和第2團,張琴秋任師長。全師2500餘人,直屬紅四方面軍總部領導。【華全雙:《長征中的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團》,《紅軍長征回憶史料(2)》,第388-389頁。】然而奇怪的是,傅鍾後來修正了他的說法,1986年8月21日,他通過秘書張文苑轉告成都軍區元江,說川陝蘇區時期只有婦女獨立團,沒有婦女獨立師。【元江:《對紅四方面軍婦女武裝若干問題的考訂》,《川陝革命根據地論叢》,第342-344頁。】對紅四方面軍婦女武裝最有發言權的徐向前元帥和張琴秋均未提到過婦女獨立師的存在。徐帥《歷史的回顧》一書中沒有一處提到婦女獨立師這個建制。張琴秋本人在後來的回憶中對是否成立過婦女獨立師一事也持懷疑態度。她向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史編委會提供的材料中,只是說當時婦女獨立團一團、二團對外號稱師,而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的婦女獨立師番號。【張琴秋:《關於婦女獨立團的情況》(1961年6月21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史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史料選編(川陝時期)》,解放軍出版社1993年版,第488頁。】

目前學界關於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師是否存在這一問題也缺乏一致的結論。有不少黨史研究者、愛好者在敘述川陝蘇區歷史時認為,紅四方面軍存在婦女獨立師。比如王玉蘭認為,婦女獨立師轄兩個團,直屬紅四方面軍總部領導。【王玉蘭:《川陝蘇區的婦女武裝》,《川陝蘇區歷史研究》1984年第2期,第30頁。】《四川文史資料選輯》第21輯記載:「1935年2月,婦女獨立團擴編為婦女獨立師,轄兩個團。」【《四川文史資料選輯》第21輯,第171頁。】《北川縣文史資料選輯》第7輯中刊載的《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師在北川》記載,1935年,川陝根據地的婦女工作人員和原來的婦女獨立團,合編成婦女獨立師,直屬紅四方面軍總部。【孫寒清、劉洪友:《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師在北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川北縣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北川縣文史資料選輯》第7輯,1990年內部版,第48頁。】從這些有關婦女獨立師的表述來看,存在相互轉抄的情況。也有研究成果認為紅四方面軍中沒有成立婦女獨立師。比如《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史》中關於紅四方面軍的軍隊序列中始終沒有婦女獨立師。【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史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史》,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版,第486-498頁。】董漢河《西路軍婦女先鋒團考略》認為,1935年春,廣元旺蒼壩婦女獨立團擴編時並沒有成立婦女獨立師,當時只有婦女獨立一團、二團之分。【董漢河:《西路軍婦女先鋒團考略》,《黨史研究》1987年第3期,第71-74頁。】

筆者在這裡贊成徐帥和張琴秋對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團相關內容的回憶以及《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史》《西路軍婦女先鋒團考略》的結論,即紅四方面軍並沒有婦女獨立師的番號,其時只存在婦女獨立團一團、二團,為壯大聲勢才對外號稱師。因為筆者在現存有關川陝蘇區時期擴紅及組建、擴大地方武裝的近70份文件中,沒有發現一份文件中有關於婦女獨立師的內容。那麼,曾在婦女獨立團中擔任過幹部或士兵的部分女紅軍回憶時認為婦女獨立團在廣元旺蒼擴編後存在婦女獨立師,又該作何解釋呢?其時,大部分婦女獨立團女戰士年紀較小,且沒有文化,加之,婦女獨立團對外又號稱師。因此,她們過了五六十年以後回憶紅四方面軍中存在婦女獨立師的建制,是可以理解的。

三、長征時期和西路軍時期的婦女獨立團

1935年4-5月,長征初期紅四方面軍仍然存在婦女獨立團一團、二團。5月中旬,紅四方面軍總部進駐茂縣,對婦女獨立團進行整編,二團的女戰士被編為兩個連、一個營,一部分被分配至各部隊醫院工作,【劉照林:《我當娘子軍》,《通江現代史資料選》第2輯,第71頁。】一部分在綿陽地區開展宣傳、組織群眾及籌軍糧等地方工作。【孫寒清、劉洪友:《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師在北川》,《川北縣文史資料選輯》第7輯,第49頁。】茂縣軍隊整編宣告了婦女獨立二團的解散。此時婦女獨立團不再有一團、二團之分,僅有婦女獨立團的建制,張琴秋擔任團長。6月,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後,從中央機關女紅軍中挑出王泉媛、危秀英、吳富蓮等加入到婦女獨立團中。【張崇魚:《紅四方面軍在川陝蘇區歷程大事記》,2006年內部版,第325頁。】不久,張琴秋離開婦女獨立團至在雜谷腦地區臨時成立的波巴省委當婦女部長。【李玉南:《川陝時期黨領導下的婦女運動》(1982年9月30日),《達縣地區婦運史資料選編(川陝革命根據地時期部分)》,第135頁。】10月,婦女獨立團南下至四川蘆山、天全、雅安,張琴秋回歸。期間,婦女獨立團二營營長徐美蓮代理團長。【徐美蓮:《長征中的女紅軍——紅四方面軍三十一軍婦女獨立團戰鬥生活散記》,《豪情憶征程》,第175頁。】1936年3月,紅四方面軍行軍至爐霍,並原地戰略休整訓練,婦女獨立團減員嚴重,僅剩下1000餘人,總部決定取消婦女獨立團的編制,並將這些女戰士分散至各軍和機關。據趙蘭回憶:「(婦女獨立團)選出二個連,成立川陝婦女團員學校,每個連一百四十人左右,都是挑的黨團員;其餘人員分配到兵站、醫院和後方機關工作。我被分配到婦女團員學校第一連。」【伍蘭英:《參加婦女獨立團》,《巴山烽火——川陝革命根據地回憶錄》,第194頁。】因此,徐帥在《歷史的回顧》中談及爐霍整編時並未提及婦女獨立團。【徐向前:《歷史的回顧》,第282頁。】儘管婦女獨立團的建制被撤銷,但女戰士們在獨立團中的軍營生活使她們已具備過硬的政治、軍事素質。而且,被選入婦女團員學校的280人在學校里主要上軍事課,學射擊,練戰術,搶山頭。【伍蘭英:《參加婦女獨立團》,《巴山烽火——川陝革命根據地回憶錄》,第194頁。】從這個意義上說,此時雖無婦女獨立團之名,卻有婦女獨立團之實。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後,為了打通與蘇聯的交通線,成立婦女抗日先鋒團。當時三大主力中的女戰士分布在衛生部、供給部、政治部及各軍之中,共有一千五百多人。她們之中有不少本來就是原婦女獨立團或團員學校里的女戰士。軍委將這些女戰士集合起來,按個子高矮站隊,【李琳:《我成了婦女獨立營的女戰士》,《紅色講述——川陝革命根據地巴中老紅軍口述史》,第312頁。】經過簡單體檢,最終挑選了約1300餘名女戰士,【關於婦女先鋒團的人數問題,老紅軍們的回憶有差別。先鋒團團長王泉媛回憶先鋒團有1300多名女同志,先鋒團特派員曾廣瀾回憶有900多名女同志,先鋒團政治處主任華全雙回憶有1000多名女同志。(馮亞光:《西路軍:生死檔案》,陝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7-198頁)】年紀在13-22歲之間。她們跟正規軍一樣,全部武裝。10月29日,紅三十軍、九軍、五軍及四方面軍總部共二萬一千八百人西渡黃河。11月8日,中央軍委提出《作戰新計劃》,電令河西部隊稱為西路軍。此時又將婦女抗日先鋒團改為婦女先鋒團。 

值得注意的是,徐帥在《歷史的回顧》中提及,西路軍政委員會對部隊進行整編時的建制中稱西路軍的婦女武裝為婦女獨立團。【徐向前:《歷史的回顧》,第305頁。】而西路軍婦女獨立團的團長以及部分幹部在回憶時均稱西路軍婦女武裝為婦女(抗日)先鋒團,團長王泉媛口述這段歷史時,有時也將西路軍婦女武裝稱為女子先鋒團。【李小江認為,王泉媛本人的口述將西路軍婦女武裝稱為女子先鋒團,是由於文化背景的差異以及王泉媛本人文化水平的問題。(李小江主編:《讓女人自己說話:親歷戰爭》,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版,第101頁)】筆者認為,徐帥是紅四方面軍和西路軍的最高軍事將領,對軍隊建制情況十分熟悉,因此,他的回憶較其他老紅軍更可信。另外,會寧會師後,成立的婦女武裝叫婦女獨立團更能體現與紅四方面軍在川陝時期成立的婦女獨立團的承繼關係。至於「婦女先鋒團」或「婦女抗日先鋒團」是為了與當時整個國內國際形勢結合起來,部分人一時的稱呼。【董漢河:《七十五年來西路軍研究述評(下)》,董漢河、朱永光主編:《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論文卷》下,蘭州紅西路軍研究會、八路軍蘭州辦2014年版,第334頁。】為了便於統一行文,筆者在下面的敘述中一律將西路軍婦女(抗日)先鋒團稱為西路軍婦女獨立團。 

西路軍婦女獨立團成立時團長王泉媛,政委朱良才,副團長兼特派員曾廣瀾,副政委吳富蓮,副團長劉伯興,參謀長彭玉茹,政治處主任華全雙,秘書李開芬,組織幹事張懷碧,宣傳幹事兼團支部書記趙應蘭。【《訪華全雙同志》(時間:1986年11月10日,採訪人:王士煒、原樹勛),收入中共甘肅省張掖地委黨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紅西路軍史料》第4輯,1987年內部版,第20頁。】徐帥在《歷史的回顧》中述及西路軍婦女獨立團的領導班子結構時說,團政治委員是吳富蓮。【徐向前:《歷史的回顧》,第305頁。】而婦女獨立團團長王泉媛、特派員曾廣瀾、政治處主任華全雙回憶到,當時吳富蓮是副政委。他們回憶不一致的原因是什麼呢?通過翻閱大量文獻資料和老紅軍口述回憶錄發現,其時團政委是朱良才,副政委是吳富蓮。因朱良才兼任婦女獨立團、男子青年團和教導團三個團的政委,【《訪華全雙同志》(時間:1986年11月10日,採訪人:王士煒、原樹勛),《紅西路軍史料》第4輯,第21頁。】婦女獨立團的政治工作實際上是由副政委吳富蓮負責,因此,徐帥以及部分老紅軍五六十年以後回憶那段歷史時認為吳富蓮為婦女獨立團政委。 

西路軍婦女獨立團團長、(副)政委等主要職位均是上級任命、組織派遣。王泉媛回憶說,「由連到團,全部編制都安排好了,就派我和吳富蓮去,吳福蓮任政委,我擔任團長」。【李小江主編:《讓女人自己說話:親歷戰爭》,第101頁。】組織幹事張懷碧則是由時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長張琴秋介紹。【董漢河:《西路軍沉浮錄》,甘肅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6頁。】何福祥在獨立團成立後,由組織派至獨立團二營任營長。【王文煥:《黨,永遠在她心中——記紅西路軍婦女獨立團二營營長何福祥同志》,中共酒泉地委黨史資料徵集辦公室:《酒泉地區黨史資料彙編(1)》,1987年內部版,第272頁。】

西路軍婦女獨立團成立時轄三個營九個連,各營營長、副營長及人數見下表:

營長

副營長

人數

一營

馬金蓮

300餘人

二營

何福祥

姜菊昆

近500人

三營

李桂英

張玉蓮

400餘人

婦女獨立團中並非清一色的女同志,但男戰士並不多。據王泉媛回憶,婦女獨立團中只有一個號兵是男的。【李小江主編:《讓女人自己說話:親歷戰爭》,第101頁。】然而,她的回憶並不精確。據有關資料顯示,婦女獨立團團部的通訊班、炊事班都是男同志。【王明超:《智取土門鎮》,郝成銘、朱永江主編:《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回憶錄卷》上,甘肅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90頁。】

11月,古浪、土門一仗,婦女獨立團犧牲300多女戰士。山丹戰役後,西路軍總部根據戰爭形勢暫時撤銷了婦女獨立團的建制,女戰士們被分配至各軍從事後勤保障工作。【有的口述調訪資料認為,西路軍婦女獨立團是在古浪土門、永昌戰役後被撤銷的。(《女連長——西路紅軍婦女獨立團在青連長張克勤》,《浩氣壯河湟——西路紅軍在青老戰士》,第160頁)但筆者更傾向於獨立團是在山丹戰鬥後被撤銷。因為徐帥在《歷史的回顧》中說:「古浪戰鬥之後,西路軍後來作戰主要靠三十軍。再剩下的機關人員、醫護人員、婦女獨立團等,戰鬥力畢竟有限的。」(第307頁)從徐帥的回憶可以看出,古浪戰鬥之後,西路軍總部並未立即撤銷婦女獨立團的建制。】高台和臨澤之戰後,西路軍主力退守倪家營子,又恢復婦女獨立團的建制,但團的編制大為縮減。此時許金彪(男,湖北孝感人)擔任婦女獨立團團長,在倪家營子戰鬥中帶領婦女獨立團女戰士擔任後援工作。【丁星、郭加復主編:《新四軍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版,第404頁。】梨園口戰役後,婦女獨立團只剩300多人。1937年3月14日,石窩分兵會議後,由於傷亡很大,總部決定將集中在石窩一帶的婦女工兵營,分散在各軍、各醫院、總供給部的所有女同志組織起來,全部編入婦女獨立團,人數僅有300餘人,隸屬於張榮支隊。【徐向前:《歷史的回顧》,第322頁。】陶萬榮任團長,【也有老紅軍的回憶顯示,石窩會議後,婦女獨立團剩餘女戰士和部分傷病員是在團長王泉媛的帶領下堅持在祁連山中打游擊。(《酒泉地區黨史資料彙編(1)》,第274頁)】馮明英任副團長。婦女獨立團進入祁連山打游擊後,隨著傷兵逐漸增多,掉隊的女戰士也越來越多,部隊被整編為兩個連。【陶萬榮:《憶在烽火瀰漫中的巴山婦女》(1982年9月),《達縣地區婦運史資料選編(川陝革命根據地時期部分)》,第129頁。】最終,婦女獨立團在與總部失去聯繫後,遭遇馬家軍重重包圍而失敗。

四、婦女獨立團武器裝備考

婦女獨立團使用的武器主要是馬刀、長矛、梭鏢、馬槍、土槍、土火藥炮,還有少量漢陽造的機關槍。當時分發給戰士們的槍、手榴彈、子彈等彈藥武器很大一部分是假的。據林江回憶,開始連隊給每名戰士十枚「手榴彈」、一支「槍」、一大把「子彈」。【林江:《是「瓊花」也是「小花」》,《星火燎原叢書五:女兵回憶錄專輯》,第206頁。】王紹蓮回憶:「子彈帶是二十四匣的,看起來是滿滿的,實際上,多半是用高粱稈和紙填滿偽裝的。」【王紹蓮:《我家四口人都參加了紅軍》,《紅色講述——川陝革命根據地巴中老紅軍口述史》,第122頁。】楊清香回憶,最初由於子彈缺乏,發給戰士們的子彈中,每排五顆,其中只有一顆是真的,剩下四顆是用包穀杆做的。【楊清香:《婦女獨立團主要負責保衛後方》,《紅色講述——川陝革命根據地巴中老紅軍口述史》,第51頁。】獨立團(營)的裝備會根據繳獲敵人武器情況而有所變化,比如紅四方面軍總部將婦女獨立營在鷹龍山戰鬥中繳獲田頌堯軍隊的幾百支鋼槍用於裝備獨立營,使其武器裝備有了質的提升。【陶萬榮:《婦女獨立營》,北京部隊紅四方面軍革命回憶錄編寫組編:《艱苦的歷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革命回憶錄選輯》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14頁。】

槍枝根據婦女獨立團幹部級別和戰士個子高矮的原則來分配。排級以上幹部配備的武器比普通士兵要先進,一般背馬槍。【王紹蓮:《我家四口人都參加了紅軍》,《紅色講述——川陝革命根據地巴中老紅軍口述史》,第122頁。】西路軍婦女獨立團成立時,幹部的武器有手槍,戰士配有步槍。【王明超:《智取土門鎮》,《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回憶錄卷》上,第90頁。】婦女獨立團二團成立時,根據戰士個子高矮來分配槍枝。趙蘭回憶:「不久,槍運來了。團副讓大家站好隊,高的髮長槍,矮的發短槍,身體棒的發機關槍。此外,還發給每人二十發子彈和兩顆手榴彈。」【趙蘭:《婦女獨立團生活片斷》,《巴山烽火——川陝革命根據地回憶錄》,第198頁。】

綜上,本文通過對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團成立和發展,婦女獨立團是否由婦女獨立營擴編而來,婦女獨立團是否存在一團、二團,婦女獨立師是否存在,長征時期和西路軍時期婦女獨立團等以往被學術界忽略的問題進行詳實考辨,大致可以得出如下幾點認識: 

第一,紅四方面軍總部直屬婦女獨立營剛成立時,並未明確建制和歸屬。直到1933年6月底木門會議後,才明確規定其屬於紅四方面軍直轄部隊。1933年10月,婦女獨立營被撤銷編制。紅四方面軍總部直屬婦女獨立營只是眾多婦女獨立營中的一支,在其成立前後,蘇區所轄各地方存在大量不脫產、半脫產、脫產的婦女獨立營、連等婦女武裝。紅四方面軍在廣元旺蒼壩擴編以後,存在婦女獨立團一團、二團,並沒有婦女獨立師的番號,其時,只是為壯大聲勢才對外號稱師。長征時期,茂縣軍隊整編宣告了婦女獨立二團的解散。1936年3月,紅四方面軍在爐霍戰略休整訓練,總部決定取消婦女獨立團的編制。會寧會師後,成立的婦女武裝叫婦女獨立團,更能體現與紅四方面軍在川陝時期成立的婦女獨立團的承繼關係。山丹戰役後,西路軍總部根據戰爭形勢暫時撤銷了婦女獨立團的建制。西路軍主力退守倪家營子又恢復其建制,但團的編制大為縮減,許金彪(男)擔任團長。石窩分兵會議後,總部決定將集中在石窩一帶的婦女工兵營,分散在各軍、各醫院、總供給部的所有女同志組織起來,全部編入婦女獨立團,隸屬於張榮支隊。其後,婦女獨立團在祁連山游擊戰爭過程中失敗。 

第二,婦女獨立團團長、(副)政委等主要職位均由總部直接任命、組織派遣,團、營幹部基本上是跟隨紅四方面軍從鄂豫皖蘇區到川陝蘇區的幹部,連排幹部和戰士則以通南巴籍為主。獨立團並非全由女同志組成。

第三,婦女獨立團使用的武器主要是馬刀、長矛、梭鏢、馬槍、土槍、土火藥炮,還有少量漢陽造的機關槍。當時分發給戰士們的槍、手榴彈、子彈等彈藥武器很大一部分是假的。槍枝根據婦女獨立團幹部級別和戰士個子高矮的原則來分配。 

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團是中國人民軍隊史上第一支成建制的正規婦女武裝。女戰士們在追求男女平等和求證自我價值的革命實踐中,憑著堅強的意志和飽滿的革命熱情,擔負著各種遠遠超過其生理承受能力的艱苦繁重工作,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這充分印證了在革命戰爭年代,不僅匹夫對天下興亡有責,婦女亦有責的道理。她們在革命實踐中怎樣實現對革命的體驗,是否直接參加前線戰鬥以及如何處理革命與性別意識之間關係等一系列問題,值得我們作進一步研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_qlSEHgB8MnI47Ij-Yh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