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餐飲人才觀的幾點思考,當老闆的要學會示弱,好漢也要人來幫

2019-10-04     張大寬

2019年10月04日

第【497】篇原創


好漢,也得有人幫

--張大寬


人太難招了

今天是國慶假期的第四天,也是「基本功」的第三篇。

今天咱就聊一件事,那就是「人」

經常會有老闆說,餐飲的員工是越來越難招了。

是的,確實是這樣的。

為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我覺得有這兩個重要的原因

1、年輕人少了

從人數上來看,90後比80後少了大約30%,而00後比90後又少了30%。

年輕娃娃越來越少,也就意味著,他們的工作選擇越來越多了。餐飲行業招聘的競爭力就弱了。人同樣的工資,自然會找更輕鬆的活。

你看以前,富土康的崗位多吃香,而現在,有多少外賣小哥,都是之前在類似於富土康之類的工廠工作。

2、餐飲的競爭激烈了

餐飲店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各家餐飲企業也開始了優秀人才的競爭,只要人有才,哪怕工資高也願意。

那些實力不那麼強的中小餐飲店,想用之前的薪資標準招到優秀的人才,更是難上加難,別說招聘新人了,能留住現在的人才都不容易。

餐飲本身就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玩的就是個人。這兩年房租越來越高,都說房租壓死了餐飲,但你仔細算算,其實人工才是更大的開支。

雖然這些年,大家都在想辦法「去人」,從料理包去廚師,到智慧餐廳去服務員,都希望把人工成本降到最低。

但從眼前看,至少十年內,餐廳去人這個事情,幾乎是不可能普及的。

所以,要活下來,隊伍還得強化,人還得招。

你在等,別人都開搶了

既然要繼續招人,那麼問題來了,為啥你覺得招人費勁呢?

我問過不少老闆,他們說,總覺得通過招聘廣告碰不到合適的人。

我說這是必然的問題。

人才市場上,有個343法則,啥意思呢?

就是說,30%的人才是打算換工作的,他們會在市場上尋找工作機會。你平常貼出去的招聘廣告,幾乎都是被他們看到的,來應聘的,也是這一部分人。

另外的40%,,他們在其他店裡乾的不錯,薪資獎金等各種福利待遇也都不錯,這部分人,是沒有換工作的打算的。所以,即使看到你的招聘廣告,也不見得會動心聯繫你,你也不知道這群人在哪裡。

還有最後那30%,他們大多是我們說的牛人,他們都在其他店裡身居要位,不但薪資不錯,大機率還有分紅甚至股權。是老闆們嚴密關注,甚至願意把閨女嫁給他們,就為留住的牛人。

那麼,問題來了,請問你想要的是哪類人呢?

大機率是後兩類吧。

可你想想,你的招聘廣告,他們看得到嗎?有機會了解嗎?

所以,你覺得合適的人很難招,真正的原因是你想要的人,壓根看不到你的招聘信息。

那咋辦呢?

一個字「搶」!

大公司招人,尤其是招重要崗位的人才,大多會找獵頭公司來物色合適的人。

那麼,對你來說,簡單方便的方法,就是平常多物色,看上合適的人才,就搶來用。

變被動為主動,才更容易找到你想要的人才。

人才是資源,不是成本

人才招來了,接下來就是如何用好的問題了。

關於用人,首先要轉變的觀念,就是「人才是資源,不是成本」

工資開支是費用很大的一部分,有些店甚至會達到30以上。也正因為支出的多,難免有些「肉疼」。肉疼了,就總琢磨怎麼省。

可往往一開始省錢,問題就來了。

員工消極怠工,幹活還有情緒,經常會和別的店攀比,甚至提出離職……

其實,只要你想通,這些員工是幫你創造更多價值的,只要團隊夠強,高工資壓根不是問題,你投入的都會翻倍,甚至多倍的給你賺回來!

以前,資本比人才重要,而現在,人才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資本的力量反而降低了。大小企業都越來越重視人才。沒聽說嗎,風投現在做決策,都是人第一。他們覺得靠譜的人,比項目更重要。

所以,如果你還是把人才當做成本,還想著省,那麼,這個潛力無限的資源,大機率無法發揮其應有的能量。

給高薪,是因為你身價高

很多經營者有個誤區,就是見到薪資要求高的員工,心裡總在想,憑什麼你要這麼高的工資。或者,一想到開高工資,就難受肉疼。

其實,能開高工資,並不一定是因為這個人真的只那麼多錢。

開得起高工資,是您為您身價高,您有錢,您願意花高價請優秀的人。

就像去高檔酒樓吃飯的客人一樣,一頓飯幾千上萬,是因為請吃飯的人有這個身價,掏得起這個錢,不能說這家店為啥那麼貴。

您種的梧桐,自然就引來了鳳凰。您要種的歪脖樹,那就不知道能引來啥了。

人才不屬於任何人

人才是屬於社會,屬於市場的,在你這裡如果發揮不了最大的價值,他自然就會流向更能發揮價值的地方。

對於這一點,可能很多老闆都不願意接受。畢竟,花了很大功夫招聘來,又培訓好,無論是物力財力,都付出了那麼多,結果說走就走。覺得前面投入了那麼多都打了水漂,太傷心了。

可現實就是這樣子,反過來想,你在管理你店裡人員的時候,不也是常說「能者上」嗎?你那個店長的職位,不也是屬於能力強的人嗎?

人走人留都不奇怪,這也是為什麼大企業必須有人員流動率,要吸納更有能力的人,也要淘汰末位員工。也是一個道理。

人才不屬於任何人,職位也一樣,打個顛倒就都清楚了。

那有人說,既然他們終究要走,那還有必要投資他們嗎?

有必要,非常有必要。因為他在職的這段時間,是在為你創造價值,只要你們共處的這段時間,有一個愉快的合作,不就成了嗎?

算大帳,別糾太具體的得失。

好漢也要人來幫

絕大多數創業者,初期都是單打獨鬥拼出來的。

當逐漸做大,也就需要更多的人來一起做一件事。這時候就需要創業者具備協同合作的能力。

一旦進入合作期,就需要學會「示弱」,學會「尋求幫助」。可這正是很多老闆不願意接受的,畢竟自己拼出來了,自己很強。

可如果你要做強做大,就一定要有比你更加優秀的人才加入團隊才行。

最終,作為老闆,你要做的就是套娃裡面最小的那個娃。讓更多大娃來幫你,才能越做越好。

好漢也要人來幫,才能做到更好。

我是大寬,每天一篇原創文章,解決一個餐飲問題。

歡迎你在評論區分享,與大家一起交流。

你有哪位朋友是不是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你可以把今天的內容分享給他,或許你能幫到他。

著作權歸張大寬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轉載請註明:作者:張大寬 微 信 個人 ID:BG9FBG,頭條號:張大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_jbAmm0BMH2_cNUgCBi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