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愛情就是我國文學創作的永恆主題。而詩歌是表達愛情最動人及最有意味的方式。歷朝歷代的詩人,不乏歌詠愛情的名篇佳句。說到用詩歌來表達愛情,就不得不提唐代最會寫情詩的李商隱。「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等千古名句皆是出自李商隱之手。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便是李商隱很經典的一首情詩。它是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是李商隱組詩作品《無題二首》中的第二首。而說到李商隱的情詩和無題詩,相信大家都知道它的特點,即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寫得那叫一個纏綿悱惻,優美動人。當然這離不開李商隱是晚唐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
那麼李商隱這首詩究竟寫了什麼呢?從詩意來看,它主要抒發了主人公的身世之感和相思之情,尤其最後兩句「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為了愛情而甘願受折磨的表示,可謂太虐,說出了多少人的心聲。而從其寄託來看,正如清人何焯所說:「直露(自傷不遇)本意」。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李商隱的這首《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
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首聯「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是對女主人公居住之處的環境氛圍描寫。即層層簾幕深垂在一個有所戀思的女子的閨房,她躺在床上感到夜晚是那麼的漫長。「莫愁」,原指古樂府中女子名,後泛指少女,這裡借喻有所戀思的女子。由此可見,瀰漫在這位女子閨房中的是靜寂孤清的環境氛圍,以及籠罩在她心頭的一層無名的幽怨。所以接下來,她便開始追憶往事。
頷聯「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即回想起曾經的經歷,在愛情上儘管我也像巫山的神女那樣,有過自己的追求與幻想,但最終不過是一場夢幻而已,現實卻是到今天,我還像青溪小姑那樣,獨自居住,沒有情郎。這兩句主要引用了兩個典故。其一,宋玉《高唐賦序》稱楚王游高唐夢見神女,神女稱「旦為朝雲,暮為行雨」。
其二,南朝樂府《青溪小姑曲》中有「開門白水,側近橋樑。小姑所居,獨處無郎」之句。可見這位女主人公,曾經有過一段不幸的愛情經歷。頸聯「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則是從不幸的愛情經歷轉到了不幸的身世遭遇。它的意思是說,她本是柔弱的菱枝,卻還慘遭風波的摧折,本是具有芬芳品質的桂葉,卻又無月露滋潤使它飄香。
簡單來說,就是她一方面受到了社會生活不公正的對待,甚至是惡意的打擊、摧殘,另一方面又得不到應有的同情與幫助。結合前面愛情的不幸,可以說是雪上加霜了。也正因為這兩句詩與李商隱自己的仕途經歷不謀而合,加之本來就是「無題」詩,所以也就有了「直露(自傷不遇)本意」的寄託一說。但用來表達愛情,又何嘗不是沉痛至極。
尾聯「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是這首詩的名句。它的意思是說,即便相思一點益處也沒有,但我還是願意痴情的落個惆悵終身的結果。簡單來說,就是我愛你,與你無關。由此可見,她在遭遇過一場夢幻愛情後,又在身世上慘遭不幸,卻沒有放棄過對愛情的追求,哪怕只是銘心刻骨的單相思。而這種經歷,相信我們都曾有過。
綜觀李商隱的這首詩,主要是抒寫了女主人公的身世之感和相思苦戀之情,並且表示出了為了愛情甘願受折磨的千古名句:「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最後,它有沒有說出你的心聲呢?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_fRNlXAB3uTiws8Kxo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