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標題設定的3大雷區

2019-10-31     運營的小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類似的經歷,從第一次寫作文起,語文老師就常說:「題好一半文,標題起好了,文章的開頭也就立住了。」

我當年的語文老師是一個40多歲的文藝中年男人,每次寫作課他都會點名讓同學們評價範文的標題好在哪裡,有什麼地方需要改進,然後自己再點評一番。

在他的教導下,至今我都記得標題的作用,例如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作為文章的線索、具有象徵意義、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不過,在微信公眾平台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初高中時代學習過的標題的作用似乎有了些許改變,那些曾經背誦過無數遍的標題的作用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繫遠不如和分數之間的聯繫密切。

換言之,如今我們對標題的需求不同了。 唯一沒有改變的,是標題的重要性 。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

我們每次打開微信訂閱號介面的時候,會同時看到眾多公眾號的文章,最終卻只會選擇一篇推文閱讀。

那麼問題就來了: 你為什麼會點開這篇文章? 促使你決定點擊進入閱讀的原因是什麼? 其實答案很簡單,只有兩個字——標題。

大家有沒有想過,當 讀者看到一篇推文的標題,決定要不要點擊閱讀的時間是多久呢?

只有0.5秒。

也就是說,如果一篇文章的標題在0.5秒內沒有吸引住讀者,幾乎就使它失去了被閱讀的機會。

即使作者為了寫這篇文章花費了幾個小時、幾天甚至幾個月的時間,並且文章內容豐富、選題新穎、邏輯嚴謹……但讀者沒有閱讀,這些就都失去了意義。

就像我們找工作,你個人能力強、工作經驗豐富、專業對口,偏偏你簡歷做得很差,人力資源專員在簡歷這一輪篩選中就把你淘汰出局了,你的所有才能都失去了展示的機會。

但如果你能多費一些心思,認真排版,仔細設計內容,讓你的簡歷在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就會首先受到人力資源專員的青睞,進而願意去了解你的能力、經驗。

標題如同簡歷一樣,是走向成功的敲門磚 ,同時也是具有決定性的因素。

在讀者一掃而過的瀏覽瞬間,只有文章標題足夠吸引眼球,才能獲得讀者的更多關注,進而促使讀者打開,最後才會有所謂的高閱讀量、高轉發率。

如果你對數據感興趣,可以自行查找一些閱讀量有10萬+或者100萬+的文章的標題,做一個對比標題的表格。

或者選取幾個你日常閱讀較多,比較喜歡的公眾號,將它們的文章標題和閱讀量數據做一個對比,自己來初步探索、領悟一下閱讀量和標題之間的內在聯繫。

如果你是微信公眾號平台的運營者,之前沒有或者極少做這種類似的標題和文章閱讀量的數據分析。

我建議你做一個長期的數據跟蹤對比,要特別注意圖文閱讀信息統計中從會話和朋友圈中點擊的次數,這對於公眾號的定位和發展大有裨益。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標題的重要性不是我講出來的,而是由數據作為強大支撐的。

既然標題有著如此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麼取一個能勾起讀者點擊欲的標題呢? 在講具體的方法前,先為大家糾正標題製作中常見的三大誤區。

01

誤區一: 標題越長越好

大家可能都聽過這樣一句話: 短標題已死,標題越長,越能吸引讀者點開閱讀 。 事實上,這是一個沒有產品思維、很不尊重事實的論斷。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接觸過微信公眾號後台運作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文章的標題在不同版本和型號的手機上顯示的字數是不一樣的。

例如,同樣一篇文章,在安卓版的小米Note手機上可以顯示30字左右,而在iOS版的蘋果8手機上只能顯示20字左右。 如果一篇文章的標題超過20個字,會造成許多讀者的手機顯示不完全。

試問,讀者看不全推文的標題,會懂得推文的主題嗎? 如果不知道文章的主題,讀者還會願意打開這篇推文嗎?

不過,這也不代表短標題就一定是好的、能吸引讀者的。

既然讀者會因為標題過長,看不懂文章的主題而不願意點開文章,那是不是也會因為標題過短,不能充分理解文章的主題而放棄點開文章呢?

因此,過分追求標題字數的多與少是沒有意義的,我們之所以不提倡標題過長,首先是從技術層面考慮的; 而從內容層面來說,標題過長或者過短,都不利於吸引讀者點開文章瀏覽。

如此,標題字數適中即可,最重要的還是能夠吸引讀者點開標題閱讀文章。

02

誤區二: 標題的信息量要大

曾經有個朋友讓我幫忙修改一篇文章的標題,它的原標題是這樣的: 「農村婦女做自媒體月入過萬: 別在前途光明的行業里,選擇失明」。

讀完這個標題,大家有什麼感受? 我問了身邊的幾個朋友,大家的普遍感受可以用3個字來概括: 看不懂 。

前途光明的行業是什麼行業? 農村只有自媒體行業前途光明嗎? 農村婦女做自媒體怎麼了? 這件事和我有什麼關係?

後來,我幫她把標題改成了: 「農村婦女做自媒體月入過萬,你呢? 」

我為什麼這麼改呢? 我們先來簡單地分析一下原來的標題,它恰巧存在我講的兩個誤區。

第一,這個標題有26個字,過長,讀起來費勁,難以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第二,原標題的信息量過多,不夠聚焦。 「農村婦女做自媒體月入過萬」和「別在前途光明的行業里,選擇失明」這兩句話都是很不錯的立意點。

單獨而言是能夠吸引讀者,但是放在一起就顯得冗長了,有些畫蛇添足,起到了事倍功半的反作用。

所以,我選擇把後半句直接刪掉,同時強化了前半句,在標題的末尾加上一個「你呢? 」

這樣看似平淡、不起眼的小反問句,加強了文章和讀者之間的聯繫,形成與讀者的互動,使讀者產生了好奇心,不禁反思: 「農村婦女月入過萬,為什麼我每天朝九晚九地上班卻只有5000元的工資? 」

最後需要再強調一點,當你在取標題時,要多想一想「少即是多」這句話,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爆點上的效果有時遠勝於將所有的爆點全部呈現給讀者。

就像糖吃多了,就忘記甜是什麼味道了,讀者通過標題接收的爆點太多時,反而不容易產生好奇心了。

03

誤區三: 標題的作用就是概括文章內容

這也是很多人在取標題時最常進入的誤區。

我們之前在學校讀書時,語文老師經常強調標題的作用是概括文章內容,再加上傳統紙媒新聞通訊稿的影響,使得大家習慣於把標題當作是對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和總結。

傳統媒體的新聞通訊稿標題之所以需要對文章內容進行高度概括,是受其體裁和內容需要的影響。 但是從事新媒體行業,特別是自媒體,需要根據自媒體本身的特點來進行調整。

我們來看一則典型的報紙新聞的標題——「廣州白雲機場兩日接送遊客超41萬人次」,這個標題就是對文章內容的高度濃縮和概括。

報紙的版面有限,內容呈現方式以圖文並茂為主 。

當標題和正文是同時呈現時,要求標題要非常簡練,最好可以對內容做一個高度概括和總結,這樣讀者在看報紙的時候,即使是在時間很短的情況下,只需要掃一眼標題,就能收穫重要信息。

近年來媒介融合迅速發展,新華社、人民網等國家級媒體的公眾號積極創新,順應新媒體風格,只要大家留心就不難發現,它們的不少新聞標題和內容都很接地氣兒。 例如:

《東北人都用鐵鍬吃冰激凌了?真相是……》(人民網)

《取錢後,丟了畢生積蓄!她心生絕望時,一張小紙條出現了……》(人民網)

《為生命點贊!女兒「借」母親子宮,生下自己的寶寶……》(新華社)

《母親寫給兒子的這21張請假條,讓人淚目!》(新華社)

這是因為新媒體的信息呈現方式是摺疊式的,正文是隱藏的,讀者第一眼只能看到幾十條標題,如果標題不能吸引讀者點擊,那閱讀量自然不會高。

所以,標題也需要根據載體的不同來進行區分,從而使標題發揮正確的作用。

報紙新聞標題的作用是高度概括文章,為讀者節省時間; 而新媒體文章的標題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吸引讀者打開,這一點一定要牢記。

在我剛做新媒體的時候,常常為取一個好的標題而感到心力交瘁。 有時候花費一夜時間想出來幾十個標題,自己再一條條否定,最終精挑細選、反覆修改好一個標題,結局卻是被否定。

所以我後來在網上查找了許多好標題的「生產」方法,又研究了數千個好標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終於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取標題的方法。

談起「好標題」,可能大家的第一反應是類似「快看,×小時後刪除」、「震驚! ×××竟做出……」這樣的標題。

的確,在新媒體剛興起時,這樣的標題能夠快速吸引讀者,但是,如今新媒體行業不斷發展,競爭日益激烈,好標題早已不再是最初缺乏道德底線的「標題黨」了,因為它們已經被時代所淘汰,被人們所厭惡。

好的標題不僅是吸引人的,更是貼合時代的,是符合主流審美的。

追求打開率、閱讀量絕不代表沒有底線和道德,這也是每一個從事新媒體行業的人所應該堅守的職業操守,唯有如此公眾號才能長遠發展,行業風氣也才會越來越好。

作者:呂白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本站根據CC0協議授權轉發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聯繫:[運營的小事]編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_S5_Im4BMH2_cNUgFJE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