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子吳謝宇高智商夢斷情商啟示:你什麼情商,孩子就什麼智商

2019-10-18     鹿媽育兒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你什麼情商,孩子就什麼智商,這是什麼道理?簡直不合邏輯嘛,你要說你什麼智商,孩子就什麼智商,這還有點邏輯道理,那不就是遺傳嗎?即便如此,也有很多父母智商一般孩子智商特別高的,又或者父母智商高,孩子智商低的。那麼,你什麼情商孩子就什麼智商,很多人覺得莫名其妙。

先從概念上來說,從情商概念的發展歷史上看,情商概念的提出來源於智力。

1925年,Thondike提出了社會智力這個概念,定義認為,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具有了解及管理他人的能力,能在人際關係上採取明智的行動」。

1983年,Gadener發展了多元智力理論,其中兩種情緒維度成分:內省智力和人際智力,引起了教育界和心理界的重視,把跨越情緒和智力交叉的東西,指向了情商領域。

專家們還一直認為,一個人是否具有較高的情商和童年時期的教育培養有著密切的關係,並認為情商應該從小培養。

從情緒對智力的影響來說:情商影響智商的發揮,進而影響孩子的人生高度和前途

我們就來看看,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是怎麼說的?

丹尼爾·戈爾曼認為情商包括5個方面:

1、了解自我:就是察覺自己的情緒,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成為你自己生活的主宰。

2、自我管理: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緒

3、自我激勵: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夠調動指揮情緒的能力,他能夠使人走出低潮重新出發

4、識別他人的情緒:通過細微的社會信號,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和慾望,這是和他人交往,溝通的基礎。

5、處理人際關係:調控自己與他人的情緒反應。

大家都知道,作為青春期的孩子是一個比較敏感的時期,既面臨學習的壓力,又面臨生理,心理方面的變化,相對於孩子單純的心理和認知的不足,會讓孩子的心理失衡產生很多不良的後果,比如叛逆,焦慮與同學關係緊張,而這些都是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重大的因素。

關於這一點,從人生的三個階段來看:

童年時期:這裡著重指的是,小學四年級之前,家長由於壓力大,孩子學習能力處在基礎,導致很多家長情緒比較差,比較典型的就是,輔導作業時,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這對於孩子的智力成長非常不利,有的形成了童年陰影,和一些不良習慣,孩子產生厭學逆反,影響親子關係,湖南沅江縣12歲孩子弒母,就是看到孩子吸煙,母親傷心情急下責罵,傷了孩子自尊,孩子動手產生的悲劇,這就是情商直接決定孩子的命運。

再來看青春期:上海楊浦大橋上,母親把車停在滾滾車流中,責罵教育孩子,結果孩子不堪辱罵跳江。網友一片指責,再急也不差那一會兒為什麼會在路上教育孩子呢?可見當時母子情緒都比較激動。

青春期典型的特點就是叛逆期,孩子不好管,講道理聽不進去,由於孩子小的時候,打罵教育的習慣方式,在這個時候,大人和孩子經常會發生衝突,很多都是因為情緒控制和教育粗暴簡單,導致很多學生厭學甚至去到特殊學校矯正。

成年以後:其實情緒的管控,人際交往能力對人的一生都非常重要。這裡我提兩個人,一個是謝彥波,一個是吳謝宇。

兩個人都是天才,前者謝彥波11歲考上中科大,80年代家喻戶曉,15歲上中科院物理所讀碩士,18歲讀博士師從周光召院士,後來去普林斯頓大學師從諾貝爾獎獲得者安德森教授,可是少年得志的謝恩波,渾身充滿傲氣,和老師關係不睦,因為理論上的爭執,謝彥波竟追到老師家裡,差點動手,把師娘給嚇壞了,再加上當時轟動一時的北大留學生殺死美國教授的事件,師娘報了警,最後謝彥波被驅逐回國。開掛的人生,毀到了情商方面。

北大才子吳謝宇,在福州是一路優秀走過來的,同學們心目中的「宇神」,因為成績優異,直接保送北大,在北大也是學霸一樣的存在,大一得過北京大學三好學生榮譽稱號,大二獲得北京大學廖凱原獎學金,還擔任過班長,北外GRE考試,吳謝宇也拿了獎學金。

可是你能想到,因為父親走後(母親難以走出喪夫之痛),處理不好和母親的關係,竟然心思縝密地籌劃一個月弒母,青春年華將要畢業的時候,高智商的孩子犯下了低情商的錯誤,母親辛辛苦苦培養的孩子,最終竟落了這麼個結局,真的令人扼腕嘆息。

這都是作為家長,從小注意孩子智商,忽視孩子情商培養的結果,原生家庭里,孩子的情商,首先來自於媽媽的情商和孩子情商的培養,父母和孩子關係的相處,不僅影響孩子上學時期,孩子良好的情商,甚至決定影響孩子的一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_L6Y5m0BMH2_cNUgLk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