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會計那些年》12
雖說財務部是公司最重要的幾個部門之一,但作為初入職場的普通會計,我的收入卻非常一般。
國有企業的收入完全是論資排輩的,以工齡的長短和職務的高低作為主要依據。公司普通員工的收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每月工資、每月獎金、年終獎以及過節費等;而中層以上的除了這些收入外,年底還有一個不錯的紅包。
工資主要是根據每個人的工齡和職位來定的,中層以上的都有不少的職位補貼;對於普通員工來說, 進公司越早,工資基數也就越高,普通員工如果工齡長的話,基本工資比大部分中層都要高,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但月度獎金和年度獎金則只和職位掛鉤,每個人根據職位不同有一個固定的係數,職位越高,係數越大,分配的獎金也就越多;作為剛入職的新員工,這個係數還要打折。
我剛進公司的時候,基本工資只有300多元,加上各類補貼,以及不固定的月度獎金,每月實際到手大概在800元到1000元之間,年終獎最多也就1000元左右。以當時的收入水平,和其他國有企業相比,我們的收入還是屬於不錯的,但是要想在我們這個城市過上像樣的生活,這點收入是無論如何不夠用的。
我的職業雖然可以看到一些發展前景,但是仿佛又很遙遠,對於中層這樣的位置,對我來說更是遙不可及的。早些年進公司的大學生,很多都已過而立之年,但大多數還只是普通科員,有些人之所以願意留下來,無非是想在公司熬點資歷,到了一定年齡,公司還有福利分房的機會,而到了我們入職的那一年,這項福利也取消了。
我們的工資和獎金都是透明的,但中層以上的紅包是保密的,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
財務部在年底提取現金的時候是知道這些紅包總金額的,但如果你以為這些就是國有企業中層以上的全部收入,那就錯了。
在那個還沒有完全物質化的年代,不管是什麼樣的領導,都還是比較收斂的,但漏洞總還是有的。在金屬冶煉企業,生產車間會留下不少廢料,如爐灰、爐渣、邊角料等,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文不值的垃圾扔掉,帳務處理上毫不費力,但也可以賣給那些從正規渠道無法得到這些貨源的外地個體戶;至於那些邊角料,都是貨真價實的金屬原料,如何處理的主動權完全在公司手裡,以上這些都是現金交易的。
在全部資產都屬於國家所有的國有企業,雖然有著各種各樣的制度,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國有企業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老闆這個稱呼叫著叫著,真成了公司的老闆了。
我進公司的時候,幾個副總經理每天都是騎著破自行車上下班的,後來公司出錢讓他們去學車,等到學會開車後,就慢慢開始以各種名義把公司的車開回去,供自己使用。除了總經理、副總經理這些實際參與企業經營的人,黨委書記、工會主席也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公司都有著各自的利益。
所有國有企業在改制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家公司都有;相信在後面改制過程中受益的那些人,也都是很清楚國有企業是如何變成一家民營企業的。
但不管怎麼樣,時代總是在不斷地向前發展,這樣那樣的問題也總是難免的。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健哥他說』,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章,請在公眾號的文末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