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半輩子參加過的票友比賽用半個巴掌都能數出來。
幾年前,我參加過本地電視台舉辦的票友大賽。說是「大賽」,那充其量也就是個「微賽」,當時為了擴充力量,只要能張嘴的本地喜歡京劇的業餘愛好者,雜七亂八的人都被收攔了不少。
據說舉辦的人信誓旦旦,說要搞一個京、津、冀的聯合票友賽,獎金5000。結果京、津、冀確實也來了一些人,但不知道為什麼,從北京請來的三位所謂的評委,在幾個從北京以及天津來的所謂票友,連音準都有問題的情況下,硬是給他們名次往前端,結果可想而知!
很多人對他們的這種偏向行為非常不滿,我也很奇怪,這三位年紀輕輕,別的沒學會,這些個藝術界亂七八糟的風氣可學了一個「底掉」,不由得本地人不懷疑,這三位所謂評委和他們離得近帶過來的這些人暗通款曲,不清不楚,才會偏向不公!
這次活動的導演是一位據說是本地電視台請來的,在央視星光大道上,給「他姥爺 」當過助手的年輕小胖子,咋咋乎乎,倒是挺能嚷嚷。
開始,我並沒有想參加,因為,我從心底有一個概念,男旦還是少在社會上搖來晃去的好,從年輕時候,雖然酷愛楊派藝術,但因為本嗓調門太低,自己當時又對京戲沒來由的喜愛,難割難捨,所以,試著喊小嗓卻莫名其妙的有,陰差陽錯的就開始學旦角的唱段,結果越學越多,但我從心底不想讓人家知道我唱旦角,哪像今天的一些小男旦,恨不得全宇宙都知道他會「春秋亭外風雨暴」。
不想參加並不妨礙認識我的人給你推薦,結果電視台打電話過來,人家小女孩,左一個老師右一個老師的叫著,我這裡就有點把持不住,首先是不好意思回絕,其次,從心底也想檢驗一下自己的水平,當時信心滿滿,哪知道這裡頭貓膩重重,這是後話。
其他地方舉辦的戲曲票友比賽
記憶里那天去電視台的演出大廳,說是彩排走一下,然後錄像,其實我就選了一段清唱,也沒什麼排的,不過人家叫去,你既然答應了,那就去吧。
我來的時候,已經有不少認識的戲友,「他姥爺」的助手,就是請來的那個小導演,也在大呼小叫,亂亂鬨哄的,我就坐下來和人聊天。
一會,從門口一堆人擁進來了三個小年輕,兩女一男。其中一個說是女的,我到跟前才認出來,因為她打扮得非常男性化,但個頭很低,很瘦小,還挺朋克,像個男孩子,說是唱老生的,叫什麼什麼。開始有幾個人犟,有說是男的,有說是女的,最後主持人說女老生,這夥人才不嘚嘚了。看這位女老生的個頭,我都不知道在台上得什麼人給他配戲,那位的面相也不和善,果然後來聽她點評,嘴裡很是刻薄,確實應了那句話相如其人。
電視大賽中的評委點評環節
三位所謂的評委,後來才知道,基本都是剛從戲校畢業時間不長,女老生又瘦又小,實話實說,唱的還有那麼點意思,但這個頭身量,難有配角,旦角個頭長相到還可以,唱了一段實屬一般般,那個男孩是唱花臉的,唱得更不行。
我那天唱的是張派《女起解》:「玉堂春含悲淚忙往前進」一段,三個小評委,裝模作樣面無表情正襟危坐的在那裡盯著演唱的人,我唱完了,女老生評委說:不像張派,像梅派,恨勁差點。旦角評委說:優點就不說了,說說不足,不足就是字,尖團字分的不是很清楚,比如像「玉堂春含悲淚忙往前進」,「前」和「進」都是尖字,你沒唱出來,後面的拖腔你像梅派。
京劇《女起解》
看著小評委很學究專家的樣子,我很想笑,但我還是忍住了。其實,如果在私下裡,我可以和他們探討,但這舞台上,那性質就不一樣了。
首先,他們作為評委,無論你有沒有問題,總得給你提出點問題,否則這評委的錢不好拿!其次,雖然說的不是那麼回事,但也得裝的像那麼回事,因為,即使學了好多年京劇的人,尖團字、流派的特點這些東西都還未必明白,何況主持人更是外行,一通尖團上口字說的玄玄乎乎,那外行的眼裡不由自主都會露出崇拜的目光!女主持還連叫師傅。
京劇大師張君秋演《蘇三起解》
我這兩個字唱錯了嗎?沒有,先不說我學了三十多年,普通的尖團上口字還不至於不知道唱錯了,那個所謂「兩個尖字遇到一塊唱一個」的規矩我非常清楚,但是,她為什麼說錯了呢,我不知道,是離得遠聽不清楚,還是什麼原因,那我就不知道了。就退一萬步按照她說的,我「前進」兩個字唱成了趨於團字,那也是有根據的,因為張先生,就有兩種唱法一種「前進」二字都唱成趨於團字的錄音,為什麼這樣唱,其實是涉及到張派發音的音色特點問題,這一點,別瞧小評委是戲校畢業,他們若不去深研張派,還真不一定知道,所以,她才會對我唱的說出如同八股文一樣的評語。
那次比賽,最後我還是得了小組第一,後來還弄了一回彩唱,彩唱的那次那真是故事多多,今天話不多說,後面的事情以後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