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清明節快到了,思親掃墓,寄託哀思,是中華傳統。今年為防控疫情,山東暫停所有公墓的現場祭掃、集體安葬等活動。各地群眾通過網上祭掃、代祭掃等特別方式,表達對逝去親人的哀思。
【同期聲】 記者 殷明慧
我現在位於濟南的玉函山公墓,現在天正下著小雨。每年這個時候每天將會有五六萬人來這邊進行掃墓,但現在只有工作人員在場,可以看到他們把鮮花放在每個墓碑前。
【正文】 玉函山公墓是濟南市城區內最大的國有公墓。今年暫停現場祭掃後,120名工作人員,將對所有逝者格位和墓穴逐一祭掃並擺放鮮花,實現寄存格位「一格一花」、「一墓一花」。
【同期聲】 濟南市殯儀館工作人員 辛沙沙
明天基本上能擺放完畢,放上一束鮮花表達出對親人的一份思念,我們也替家屬把這種心情和情緒表達一下。
【正文】 淄博、東營、煙台牟平、威海榮成等地的陵園開通「代祭掃」服務,群眾通過電話預約,園區工作人員可以為市民提供免費代祭服務。
【同期聲】黃冰冰
我們以敬獻鮮花、擦拭墓碑等方式,來進行祭拜。然後我們以視頻的方式發送給逝者親屬。
【正文】 除了代祭掃以外,為滿足市民對先人祭掃的需求,濟南市民政局運用微信公眾號開通公益性網絡祭掃服務,截至今天下午三點,累計參與人數4萬多人,創建祭奠廳1.8萬多個,留言近6萬條。
【同期聲】 東營市利津縣趙莊村村民 劉紅梅
雖然網上的技術是虛擬的,但是我們對親人的懷念是真實的。
來源:新華網
來源:新華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_Ak5P3EBfwtFQPkdN-g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