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北約持續東擴,美俄軍事對抗持續升級,全球多個熱點地區安全形勢不斷惡化。早前美國軍方證實,名為W76-2的「迷你」核飛彈已在核潛艇完成部署。據稱,W76-2的爆炸當量只有約5000噸,大大顛覆了外界對核武器的印象。在絕大多數人的眼中,核武器爆炸當量越大,其威懾力和殺傷力就越大,但美軍新型核彈為何一反常態越來越小?
就戰略層面來說,美國國防戰略重點已由反恐重回大國競爭、信奉「叢林法則」的美國人深知,大國競爭需要的實實在在的軍力做支撐。因此,面對「老對手」俄羅斯在核武器發展的升級和進步,美國要加速找回「丟失」的十年。與此同時,五角大樓還希望扭轉美俄博弈的戰略困境。當前美軍雖然在核作戰能力上「一騎絕塵」,但確實存在「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惆悵。俄羅斯大力發展戰略核力量,但並未承諾在常規軍事衝突中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而在烏克蘭、敘利亞等問題上,俄羅斯依靠核後盾,讓美國投鼠忌器處於劣勢。因此,美國發展「迷你」核武器,是美國核力量從「存在威懾」轉向「實戰威懾」的重要舉措,以滿足未來與俄羅斯等大國進行戰略需求。
就戰術層面而言,在美軍當前的「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中,洲際彈道飛彈,潛射彈道飛彈和空射核巡航飛彈的爆炸當量均在10萬噸以上,而美軍部署的W76-2「迷你」核飛彈的只有5-6千噸當量。相較於高當量的戰略核武器,低當量戰術核武器所造成的附帶損傷更小,實戰運用前景也更廣闊。同時,美軍部署W76-2還有戰術技術威懾力的考慮。隨著全球監視網絡和防空反導技術的不斷進步,「核威懾」的定義只有在核武器的實用性足夠強時才具有實質內涵。W76-2特有的小型化,精確化、智能化正是核武器實用化發展方向和難點。縱觀全球,能夠研製生產與W76-2同等技術水平核彈頭的國家鳳毛麟角。
五角大樓官員認為,美軍現役核武器的爆炸當量普遍較高,不能在實戰當中靈活使用,導致美國核威懾能力降低,當對手使用低當量核武進攻的時候,如果美軍使用高當量核武器反擊,可能會造成毀滅性後果。但如果使用傳統武器還擊,則起不到威懾的效果。考慮到W76-2這類戰術級核武器不再《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限制範圍內,美國還積極在對B61型核炸彈進行升級和改造,使其爆炸當量降低到不足1000噸,並提升打擊精度。
然而,當量再小,打得再准,W76-2和B61本質上仍是一型核武器,自然具備核武器的所有特性,包括核爆炸帶來的持久輻射污染,這些道理特朗普及其幕僚們不可能不清楚。對此,俄羅斯外交部明確表示,美國潛艇敢動手,發射任何彈道飛彈,無論彈頭多大,都必將遭到俄羅斯的核打擊。同時,俄羅斯還指出,美國部署低當量核武器的行動是想混淆戰略武器和常規武器的界限,降低核門檻。不僅俄羅斯持這樣的立場,世界許多國際專家和學者也有同樣的看法。畢竟,彈頭變小了,殺傷力減弱了,擦槍走火的風險自然就會大增。所以,美國核武器正從一個象徵威懾的符號變為一把傳遞威脅的尖刀利器,極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的軍備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