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腦洞不大,也沒那麼多創意,適合做運營嗎?

2019-11-07     運營的小事

很多同學對於運營這個崗位都會有很多誤區,比如認為寫文案就是寫文章,就是拼文筆;再比如看到市面上各種各樣的新奇玩法,自己也盲目的去模仿;

還有一個常見的誤區就是,認為做網際網路運營工作就是「拼創意」、「拼腦洞」。

所以我們十分有必要在正式學習課程之前,踏入運營崗位的開始,就把這樣錯誤看待問題的角度和工作方法指出來。

並且知道這樣的想法和行為錯誤的原因是什麼,在掃除了對運營這個崗位的一些錯誤認知之後,我們後續的學習和工作才會更有針對性。

那麼認為做網際網路運營工作就是「拼創意」這個想法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創意不是萬能的

實際的情況是,創意不像自來水,說來就來。

創意之所以是創意,簡單來說,就是你遇到一些觸點,這些觸點帶給自己一些啟發,突發奇想了一些想法,並且這些想法是「有用的」。

這樣的經歷我們可以稱之為創意產生的過程,所以並不是說,你每天都會有一些穩定的創意,像自來水一樣,打開水龍頭就有了。

有的同學會經常有這樣的評論:我看到很多大號在公眾號的文章里植入了廣告,她寫的文章我可喜歡看了,雖然放了廣告,我也不覺得煩,廣告和文章銜接的挺好的,真有創意啊!

但是我們先來看看,到底什麼是創意?

創意是創造力、奇思妙想、點子、妙語生花、有意思的圖片、特別有意思的活動、特別有意思的文章、特別有意思的段子、特別有爭議的話題、特別不一樣的運營方式、玩法等等,以上這些我們都可以稱之為創意。

所以有的同學就會擔心說,我是一個很內向的人,對這些信息也不熟悉,也沒有那麼敏感,我自己好像本身也沒什麼創意,我是不是不適合做網際網路運營和市場的工作呢?

事實上,你的視角是不全面的。因為我們要知道,僅僅有「創意」並不能搞定所有事情!

並不是說創意這件事情不對,而是說,真正的工作當中,「創意」是需要和「科學的工作」一起,去幫助產品帶來更多的績效。

我們來看上面這張圖片。縱軸表示的是給產品帶來的好處,橫軸代表的是時間;黃色的部分的陰影面積代表「創意 」給公司帶來的好處,藍色的部分則表示「科學工作 」給公司帶來的好處和績效。

那麼我們可以看出,實際的工作中,創意能給公司帶來的好處有大有小,有高有底。

當你有很好的創意的時候,你當然可以給公司帶來一波流量、關注這樣的效果,但首先創意絕對不會是每天都會出現的事情,其次,創意不會保證每次都有效果。

所以這就造成了陰影部分出現的頻率是不固定的,並且有高有低。而下方「科學工作」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呈現出來的是一個穩定的矩形,而什麼是科學工作,也就是我們理論課程中一直強調的部分。

當「創意 」可以給我們工作帶來的好處,和「科學工作 」可以帶來的好處,加在一起才是整體給公司帶來的績效。

創意是不穩定的,而科學的工作方法是可以給我們穩定帶來好處的。

創意是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的,創意本身沒有錯,但是創意的產生是不穩定的,而科學工作帶來的效果才是穩定的。

由於科學的工作方法是比創意更重要更穩定帶來收益的事情,那麼我們就花一點篇幅介紹下到底什麼是科學的工作方法?

什麼是科學的工作方法?

科學的工作方法和思維總結為兩個字就是「有效」。

那麼到底什麼是有效?我們來舉個例子,看看有效的工作到底包含哪些必要的因素。有效做事的同學Candy,她的工作目標是做社群幫助產品進行轉化:

她去了解了用戶的需求,並且潛伏到了很多社群當中,觀察別人是怎麼做的;

帶著調查來的結果,她總結並在自己的社群中嘗試了ABCD四種在社群進行轉化的方式;

在嘗試的過程中她得到了明確的數據反饋,得知A、D兩種方法數據明顯好得多;

最後她決定放棄其他兩種方法,並且針對A、D兩種方法進行優化和疊代。

通過Candy的這五個行動,其實就是有效做事的五個環節,分別對應的是:有目標—有依據—有行動—有反饋—有優化。

所以有效做事可以總結為一句話:你需要有目標,有理有據的做事,得到結果之後並且可以不斷得到更好的結果。

通過下面的表格,我們可以看到有效做事和無效做事的一個對比,方便我們很好的理解什麼是科學的做事。

只有有效的做事才能讓自己持續進步,升職加薪,而沒有目標,漫無目的的嘗試只能讓自己原地踏步,沒有有力的證據證明自己的價值。

創意能帶來多少績效,需要科學的檢測

開頭我們提到,你的創意帶來的效果可能很好,但僅僅是「可能」,那我們如何確定創意給我們帶來實際的效果到底如何呢?這個時候就要靠科學的監測,才能知道這個創意帶來的效果,到底是什麼。

我們還用開頭同學提出的「公眾號植入廣告」的例子,現在我們的問題是,公眾號文章中植入廣告這個「有創意」的內容帶來的實際好處到底有多少?那麼不能評估的創意效果和可以評估的創意效果,差別在哪?

不能評估「創意效果」:只看到了轉發數、閱讀數可能是10W+,看起來傳播效果很好,但是實際上這些數據和轉化結果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也就是說,這樣的數字並一定意味著落到你的產品上轉化效果也很好。轉發數和閱讀數隻體現了給產品帶來的曝光數,但究竟有多少人看到了你的產品繼而進行了轉化,這個結果,是不好評估的。

能評估「創意效果」: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對於每一個為產品付費的用戶做一個調查,了解到底有多少個付費用戶是通過公眾號的文章得知產品進而購買的。

如果我們的產品單價是100塊,我們賣出去了100套,但是這個公眾號廣告植入收了我們10W塊。

所以理論上來說,我們可以通過實際付出的成本與自己實際獲得的收益進行比較,從而判斷我們的「創意」和廣告到底是不是划算的。

通過這種方式去評估,自己的工作究竟是有收益的,還是無法評估效果的、或是損失的,這件事情對於我們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總結一下:

1、創意不是萬能的,不需要盲目追求創意。創意帶給我們的收益是不穩定的,科學的工作才是會給我們帶來持續的進步和穩定的收益的。

2、科學工作的核心是「有效」,而有效做事的五個環節包括:有目標—有依據—有行動—有反饋—有優化。

3、創意帶來的效果需要科學的監測,沒有辦法監測結果的創意是沒有說服力的。

4、沒有創意和腦洞也沒關係,只要真正學會科學的做事方法,一樣可以成功入職、持續提升、升職加薪。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本站根據CC0協議授權轉發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聯繫:[運營的小事]編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Zm0sSG4BMH2_cNUgRGg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