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搶了你的功勞,或許是他因為看得起你

2019-11-07     皇家進修所

在職場中,一部分肯定遇到過上司私自把你的工作成果拿去邀功的經歷。遇到這種情況,作為下屬的你,是否應該向上司表達你的質疑、不滿甚至憤概?

在職場中,我的上司總是喜歡拿著我的工作成果、並以他的名義去邀功。為此,我都快瘋了。我到底該怎麼辦?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先「避而不談」。然後,我們再反過來思考另一個問題:上司搶了你的功勞,對你有什麼不好?

毋庸置疑的是,當你看到自己的辛苦勞動成果被「偷」了的時候,你肯定會心煩意亂,甚至敢怒卻不敢言。然而,上司搶你功勞的背後,必然存在著利好的一面。有時候,這些好處,甚至還更有益於你的個人發展。

首先,在許多工作中,無論好與壞,上司的言語觀點肯定要比你所處位置身邊的人更有分量。因此,雖然你非常希望所有人都來稱讚你,但你最應該去取悅的,卻是你的上司。

當你的勞動成果被呈送至CEO辦公室或者在全公司範圍內分享、但卻沒有你的署名時,你可能會因此而極不開心。然而,你更應該認識到的是,正是因為你的直接上司覺得你的工作成果足夠優秀,才會「落得」這樣的結果。

所以,「幫」你的上司在別人眼中變得更加優秀,你至少能在工作穩定方面得到進一步保障。

其次,在許多公司里,「愚蠢」和「職級」是兩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總有一些自視高人一等的人,當他們收到來自泛泛之輩的郵件時,根本不會去打開它,更不用提作出建設性的回應了。這類人極其讓人厭惡!但幾乎所有公司都有這類人。

所以,你的上司可能會原封不動地抄襲你所提交的方案或報告,從而確保他的上司會閱讀這些內容,並且嚴肅對待之。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理解為,你的成果得到了管理層的背書認可。

但是,如果你非常理性地分析了這些方面,仍然覺得你沒有從中獲得任何好處,並且認為上司不應該搶奪你的勞動成果的話,又該怎麼辦呢?對於這種野蠻又自大的行為,你又如何制止呢?

實際上,在解決大部分職場方面的問題或衝突時,我們都可以藉助於一個諺語:誠實為上策。

但我認為,大部分管理者,哪怕是非常優秀的管理者,如果被當面指出虛偽和自私的話,他們在本能上可能都會採取防備式回應。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你和上司關係不錯、並且認為你能夠謹慎地解決這個問題的話,那你就去做吧。但是,你的方法一定要正確。

首先,在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儘量引出更大的業務或工作目標。比如,你可以這樣表達:

我留意到,您將我的項目計劃書轉遞給了另一位部門負責人A,但計劃書上卻沒有我的署名。我想,您之所以這麼做,一定有您的考慮。但是,因為[插入工作原因],我特別希望與A以及其帶領的團隊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因此,下一次您將我的成果轉遞給他的時候,如果能加上我的署名,我將感激不盡。

其次,你就可以緊接著借用「打你一巴掌再給你一顆糖」的做法,立馬向上司表態,就與A及其部門相關的工作等方面,你願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即便當下你想不出具體的幫助內容,但通過這種非對抗的方式,你能夠讓上司直接了解了你的想法。

如果你希望謙卑地表達你的想法,同時在考慮到上司個人自尊的前提下,你也可以變主動為被動,放棄「高姿態」的提供幫助,轉為「跪地服務式」地了解上司的需求,在他需要你幫忙協助時,你可以做到隨叫隨到。試問一下,哪個上司不喜歡這樣的下屬呢?

再次,你也可以通過間接委婉的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你大體上認同並接受自己的上司,並且也不想搞事情的話,那你也可以通過各種非對抗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比如,你可以在年度評估中匿名反饋你的顧慮。或者,你可以嘗試跟HR溝通。不過,在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靈活變通。畢竟,你對HR反饋的信息,可能會以各種形式轉述到上司那裡。只要你是帶著諮詢的目的,而不是去告密的話,那你對HR的反饋,最終就可能會通過某種建設性的建議或意見交到上司的手中。

最後,也給擔任管理職責的你提個醒:如果你喜歡搶功,並且是基於業務因素才不得不這樣做的話,那行。但是,在分享或「竊取」這些勞動成果時,你應該體現自己作為領導的包容和睿智。

比如,在分享過程中,永遠都要記得保留有關員工的署名。或者,在發送郵件時,用團隊簽名替換你的個人簽名。這些做法,可以讓團隊成員看到你對他們的認可,同時也能引起公司領導對他們的更多關注。

然而,如果你真的因為某個因素,而不得不搶功、並且只以你個人的名義去分享或提交有關工作成果的話,你也應該及時地跟有關員工溝通。通過彼此的溝通,至少能夠緩解或消除下屬員工對你的憎惡或者不滿。

此外,無論什麼時候,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他人了解工作成果背後的團隊成員,對作為上司的你來說,也具有深遠意義。團隊成員的優秀,即代表你的優秀。你的團隊成員越受關注和重視,那就說明你的團隊整體能力就越強。最終,所有的結果都可以歸功於你的領導力。

只要你堅持這樣做,長時間下來,你還可以更加放心地授權團隊成員去執行更多的任務。而作為上司的你,也會有更多的時間來做更重要的事。比如,努力打造「個人品牌」,排練下一場TEDx演講,或者把時間耗費在各種以「領導思維」為主題的演講「巡演」中。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ZXbWTW4BMH2_cNUgDV5J.html




職場黑話大全

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