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格子」的常見問題和解決方法

2019-12-11     音樂共享頻道

初學者的左手,對於吉他琴頸,指板,琴弦,均沒有產生肌肉記憶,左手的基本機能也沒有得到開發。而爬格子就是針對這些情況的良藥。

1) 讓手指分得更開


第一把位的爬格,對左手四根手指的擴展有一定的幫助,因為每個品格都相對較寬,這就要求手指必須能分得比較開。


2) 培養正確的左手姿態


爬格子的時候,小指需要按住6弦的第4品,這會強迫初學者夾緊左臂肘關節,以此來「延長」小指的長度,對培養正確的左手姿態,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還為以後左手應對一些小指按在低音弦上的複雜的和弦打下基礎。


3)糾正「左手手指抬起過高」


上行爬格要求「保留手指」,下行爬格則要求「預備手指」(本文第2部分詳細介紹),針對初學者左手手指抬起過高,遠離指板,這會有很好的糾正作用。同時,下行爬格的「預備手指」,為以後的勾弦演奏,又做好了基本功的鋪墊。


4)培養肌肉記憶


六根琴弦上的爬格練習,有多種擴展與變化,比如並不依照6~1弦的順序,而是跨弦,甚至1~4品分布在不同的琴弦上,這對於初學者可以起到熟悉琴弦間距離的作用。無論將來演奏高速複雜的Solo,還是高速轉換複雜的和弦,左手的四根手指都必須對每根琴弦的位置產生強大的肌肉記憶,而爬格練習的一大作用就是在培養肌肉記憶。

02

怎樣才能正確的「爬格子」

爬格子這個練習看似簡單,但是如果不按標準去爬,反倒是做無用功。


1)右手撥弦


需要注意的是,當彈到1、2、3弦時,我們不用大拇指去撥弦,而是用食指和中指進行輪撥


2)左手:「保留手指」與「預備手指」


上行爬格要求「保留手指」,即在中指落下按弦的時候,食指並不抬起離開,其餘手指,以此類推。而下行爬格則要求「預備手指」,即小指按弦的時候,無名指同時落在琴弦品格上,做好下一個音的準備,此時只要小指抬起,無名指所按的音,早已準備就緒,中指和食指,以此類推。


3)左右手的同步


如果右手在左手落在琴弦上之前就撥響琴弦,彈出來的音不「響」;假如左手在右手撥弦之前,先落在琴弦上,那麼左手會造成一個「打弦」的聲音。這些都是髒音,都是不可取的。所以,左右手的同步,意味著左手落在琴弦上的同時,右手撥弦。每一個音都是如此。


03

爬格子容易犯的錯誤和解決辦法


1)為什麼我的小指總是夠不到?


左手手臂肘關節夾緊,手腕放好,爬格子的時候只動手指。一定要避免一開始手臂沒有夾緊,彈到左手小指按弦的時候,發現手夠不到了,才把手腕又轉過來的錯誤習慣。


2)為什麼我彈的音「一斷一斷的」?


要做好這一步,必須建立在上一步擺好「左手的正確姿態」上,只有左手在放鬆狀態下按弦,才能順暢連續地彈響每一個音。


更多常見問題:


1)標準練習練厭倦了怎麼辦?


不要把爬格子練得太死,爬格子是為了提高手指靈活性和左右手配合能力。


2)練音階還是練爬格子?


這個是討論最多的問題了。


相鄰四品的爬格練習,稍作改動,便可以成為所謂的「音階」,某種意義上,爬格練習更像是音階練習的「預科班」,並不矛盾。初學者在學習音階之前需要一定的左手機能作為基礎,這剛好是爬格練習存在的價值。


3)要不要開節拍器?節拍器開多少速度?


單音跟隨節拍器,是最基本的節奏練習,為什麼不在爬格的時候,就開始做呢?花同樣的時間,儘可能同時多練一些,各方面能力同時培養,是最經濟實惠的。

節拍器從60bpm開始,每響一下,彈一個音。在確定每個音符都演奏的飽滿連貫之後,慢慢地提升練習速度。


4)爬格子的時候手腕會酸疼,這是正常的嗎?


在練習任何樂器演奏時,一旦有酸痛或者任何身體上的不適,立刻停止,查找原因,這絕對是姿態上發生了一些隱藏錯誤導致的。最終都會發現一點,姿態的變形扭曲,普遍是因為本動作要領上的錯誤,比如:小指彈到1弦4品時,依舊像演奏6弦時那樣,伸得很直,這會導致手腕向前送,加大了手腕彎曲的角度,酸痛感接踵而至。


5)練習爬格子應該保持什麼樣的時間頻次?


爬格對於初學者,是每天必練的,是一種極好的 Warm Up 熱身,放在整個練習過程的最開始,跟隨節拍器,不用太久,20分鐘左右即可。如果一天中練琴時間比較分散,那麼每次練琴前,都可以做一些爬格練習,5分鐘,10分鐘,均可,需要根據自己手指的狀態而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ZXY2-W4BMH2_cNUgXsZ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