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老人守護一片山林30餘年

2019-11-30     義烏網之聲

看他走在林間小道上,一瘸一拐的,他告訴記者,那是19年前他執行完任務回家時,在路上被一輛大貨車碾斷左腿所致,之後裝上了假肢。「本以為他不會繼續干護林工作,沒想到他卻堅持到最後。」說起這位林管員,金東區嶺下鎮山林腳下的村民都知道,他的脾氣較犟。

他曾是金東區嶺下鎮5.2萬畝山林的「大管家」——湯加蘭,64歲的他依然風風火火,退休後仍時常穿行在山林之中。「我希望盡我自己的力量,讓這片山林變得更青更密,讓它們變成實實在在的『金山』。」

他與山林悄悄結緣

在成為林管員之前,湯加蘭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1984年,他進入苗木檢疫站工作。「當時運輸苗木,運輸車輛需要在檢疫站出示苗木檢疫證和運輸證,否則無法通行。」


這樣的工作簡單且重複,不是湯加蘭所追求的,「有時候碰上一些不講理的運輸車司機,還會發生肢體衝突」。所幸,在這個崗位上工作,有機會到當時的金華苗木培訓班學習。湯加蘭說,關於如何進行山林樹木病蟲害防治,就是從那時候開始了解的。


兩年後,他被調到金華縣石橋鄉(現嶺下鎮的一部分),開始接觸到林業管理。「相比其他,我對林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那時起,他開始仔細研究山林,包括山林防護、新樹培育、病蟲害防治、山林野生動物保護等,「那段時間,整個人感覺著迷一樣」。一次,上級問他:「長庚鄉(現澧浦鎮的一部分)缺個林管員,你想去試試嗎?」他想也沒想,脫口「去」。


就這樣,他正式成為一名林管員。「綠化造林和森林採伐指標審批,是當時最主要的工作。」直到1989年調回嶺下,他的護林生涯才算正式開始。


他用腳步丈量山林

「剛開始,我不知道嶺下的山林是怎麼分布的,都有些什麼山,山上有些什麼樹,山腳下是些什麼村子。」每天天剛蒙蒙亮,湯加蘭便從家裡出發,騎著自行車到山腳下,找到上坡點就鑽了進去,一去就是一整天。


剛開始的那幾年,大伙兒很少能夠在辦公室里看到湯加蘭的身影,偶爾有朋友來看他,隔壁的同事便會說,「不用猜,一定是揣著兩酥餅上山了」。採訪時,湯加蘭告訴記者,他上山前會帶上捲尺、面尺、本子和筆,每片山林里有多少棵百年大樹,都會一一記錄下來,作為之後護林的依據。他說,雖然沒有辦法做到百分之百準確,但作為林管員,至少應該做到心中有數。


用了3年時間,湯加蘭基本上摸清嶺下鎮所有山林的情況。嶺下鎮柿樹塘村老支書王寶生曾和他一起護林多年。他說,這麼多年,湯加蘭在這片山林里不知道走了多少遍,很多山路都是他走出來的。「老湯太拼了,簡直是以山為家,以樹為伴。」


30多年來,湯加蘭的腳步從未停歇,嶺下鎮的每一座山頭都留下了他的痕跡。


他為山林竭盡全力

上世紀90年代,嶺下鎮林區亂砍濫伐情況很嚴重,作為林管員的湯加蘭憂心忡忡。「林管員只有監督權,沒有執法權,只能一遍遍勸導,但效果不好。」在實在沒辦法的情況下,他只能打電話請森林派出所的警察來進行罰款,「這是下下之策」。


後來,他帶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來到山下各村,給村民進行挨家挨戶普及。「有些村民不識字,我就念給他聽;有些村民不理解,我就為他一條條解釋;有些村民不配合,那我就一遍又一遍地去……」湯加蘭說,在一年左右的時間裡,雖然受到很多冷眼,但村民開始慢慢接受,亂砍濫伐的情況基本得到改觀。


正當湯加蘭為山林竭盡全力時,一次突如其來的意外發生了。2001年,湯加蘭在某村處理一起亂砍濫伐事件,等到事情結束已是晚上7點,他騎著自行車往家裡趕。正當他停在半路休息時,一輛大貨車朝他徑直駛了過來,「嘭」地一聲,湯加蘭倒在了地上。


他說,當時兒子在西藏從軍,女兒在麗水讀書,都是事後才知道他被截肢,妻子則是在醫院搶救後知曉的。從那以後,湯加蘭的左腿便裝上了假肢。


他用熱愛點亮青山

「原本我們都以為他不會再回山里,可在術後半年,他來了,雖然走得沒以前那麼快,但眼中帶著一絲迫切。」王寶生說,當他看見湯加蘭的那一刻,心裡有些震撼,不為別的,敬佩他那一份堅守和熱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讓湯加蘭倍感振奮。「我那時候就和各村的護林員說,一定要把自己家門口的山林維護好。」他還專門買來新樹苗,分發給各村村民栽種。


湯加蘭帶頭組建了嶺下鎮森林消防應急分隊。他覺得,森林火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很有可能讓他們多年來的努力付之一炬。「下遼村2003年便發生過兩起森林火災,燒毀了170多畝山林,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他說,每每聽到這樣的消息,他都很心疼,明知無可挽回,卻依然會有些失落。


此外,他還將自己學到的病蟲害防治知識撿了起來。「有時候救一棵樹就能活一片樹;有時候砍一棵樹也能活一片樹。」2009年,他憑藉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撰寫了《松材線蟲病防治的檢測手段與防治技術》一文,沒想到在2017年嶺下鎮山林出現大面積松材線蟲病時,其中的很多技術得到了運用……


現在的他,已經退休3年多,可是他的腳步卻沒有停。「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會來村裡問,『最近山林還好嗎』,有時候還會自己爬到山坡上看幾眼。」王寶生說,他們也習慣了有問題找湯加蘭,只要山林里有樹「生病」,一個電話,他準會來。


記者採訪時,驅車來回,一路上青山環繞,樹木鬱鬱蔥蔥,在陽光的照射下愈發亮眼。湯加蘭凝神窗外,「希望嶺下這5.2萬畝『金山』越來越好」 。


來源|金華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ZCWsvG4BMH2_cNUgR-G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