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導致超長假期,父母做到這5件事,保證孩子學習戰鬥力

2020-02-07   家學寶

關注家學寶,成為更好j的父母

中華家教APP免費開放在線家庭教育服務

包括:

1. IMES多元智能測評

2. 每周二、三、四家庭教育直播

3. 小一至初三共9個年級,576節家長必修課

4. 精品專題課

5. 一對一公益心理疏導熱線

掃碼下載,獲取免費服務

家學寶主筆團|劉彥廷

今年春節,全國各地都籠罩在肺炎疫情的陰霾之下,人心惶惶。

1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也下發了延長2020春節假期及各地大專院校中小學幼兒園推遲開學的通知。大家自覺的響應國家的號召,在家宅著,大幅度減少了外出,以防止疫情的蔓延。

不少老師都會說,經過一個假期,孩子變化會很大,只不過有的變得更好,有的變得差了。一對比隔壁家的孩子,一設想開學後的期中考試以及家長會,老父母的焦慮感一觸即發。

人的差異取決於他的業餘時間,與其焦躁不安,盼望著能早點開學,不如來規劃規劃孩子這段時間的學習計劃。我們要意識到,假期延長正是讓孩子新學期實現彎道超車的好時機。

身為父母,我們在替孩子做好疾病預防的同時,在家讓孩子做這5件事,能讓他變得更優秀!

高效親子陪伴

很多父母雖然和孩子在一起,但陪伴的質量卻不高。因為對有些父母來說,陪伴只是一個形式,但是對孩子來說,那是愛和重視。


有時候,我們的「假陪伴」甚至要比缺席更為糟糕,因為這很可能在孩子們眼裡,是父母對自己的忽視,是在對自己說:你並不重要,陪你的同時我也可以做其他事情。

由於平時孩子的學習任務重,家長的工作忙,導致彼此缺乏一定的溝通,也因此容易引發諸多問題。在假期延長的這段時間裡,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高效的親子陪伴。

歐巴馬有一個不變的執行標準,就是不管多忙,傍晚6時30分都會準時上樓與家人共進晚餐,耐心地回答孩子們的問題。只要有時間,他就會像普通家庭一樣帶著妻子女兒,去餐廳吃大餐、去遊樂場玩耍。

通過歐巴馬的耐心陪伴,女兒無論是遇到開心的事兒還是碰到了坎坷,都願意和父親坦誠交流,那份安全感令她們更好的成長。

無論是在家陪孩子看電視,還是和他一起閱讀、玩遊戲,切記要「用心」,而非「用力」。用心關注,用心傾聽,試著放平姿態和孩子做朋友,有充分的互動。

在孩子表述自己的想法時不要去打斷,認真的聽孩子講完,並適當進行複述,讓孩子感覺自己講話爸爸媽媽有在認真聽,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尊重。

培養孩子堅持練習書法

學習書法的重要性,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國有句古話:「字,是一個人的臉面」。憑你的字寫得怎樣,人家就能斷定你是何等人。

對書法的結構美、線條美、章法美有了初步了解和薰陶後,能讓孩子的真善美的識別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孩子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會變得溫柔且堅韌,修身養性,自然而然會收穫耐心、專注、沉著等寶貴品質,字裡行間透露的是孩子的才氣與涵養,由內而外,散發出高貴的美。然而,練習書法,不僅能修身養性,開發智力、提高自信心,對孩子學習成績也會有很大幫助。

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是孩子們擁有一手好字的開端,合理的教學安排是孩子們科學練習書法的重點,同時也要及時監督孩子的練習成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書法的大忌。

掌握孩子的學習進度,培養孩子持之以恆的堅持練習,是書寫水平不斷提高的關鍵。除此外,在關注孩子的書寫時,要以鼓勵為主,及時的給予孩子肯定。

加強課外閱讀

早在50多年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這樣說過: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閱讀能力一般有以下幾種要素:認讀能力、理解能力、鑑賞能力、評價能力、活用能力、閱讀技巧。它不僅僅是一個語文學科的事情,它對任何學科來說都起著觸類旁通的作用。

事實上,對中小學生尤其是小學生而言,閱讀可不是一件課餘時間錦上添花的事兒,而是實打實的學習需求。但相比較電視劇和手機遊戲,閱讀顯得有些乏味。實際上,這是因為孩子只看到電子產品的快樂,卻沒有嘗到閱讀的甜頭。

怎樣加強孩子的課外閱讀呢?有4點建議分享給你:

1.首先,我們要把選書權教給孩子。父母為孩子選擇的圖書不論多麼好,但如果孩子不喜歡,讀不進去,最終還是沒用的。只有孩子感興趣的書,他才有可能認真地耐心地讀完。

2.約定好固定的時間陪伴,讓孩子有一個儀式感,養成閱讀習慣。

3.大量閱讀能刺激大腦掌握閱讀技能,更有效率地處理信息的輸入輸出。有時候「量」比「質」重要,只有量上去了,閱讀能力才會有一個質的提高。

4.看書,不僅僅是閱讀,更要啟發和引導孩子去主動思考。

培養孩子適當做家務

有研究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通過家務勞動,可以幫助孩子鍛鍊身體素質,練習分類歸納,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增強孩子的家庭責任感。

很多家長不願意讓孩子插手家務的一個原因就是,嫌孩子搗亂,嫌孩子笨拙,還擔心各種不安全。

但如果我們轉變一下思維,把家務變成一件親子遊戲,而不是需要儘快完成的事,多一點耐心和容忍,你會發現適當地讓孩子做家務勞動,會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人民日報曾發布過一份《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明確列出了孩子在不同階段應該學會的家務。






當孩子完成一定的任務後,切忌拿成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的勞動成果,多給予正面、全面的評價。

培養時間管理能力

有些孩子做作業總是慢慢吞吞的,就是缺乏了時間管理能力,意識不到時間的重要性,更意識不到哪些是需要自己完成的。

事實上,成績好和成績差的孩子之間,差距不是因為智商,而是因為學習差的孩子不會管理自己的時間。

會管理時間的孩子,對時間有掌控感,能夠做到心裡有數;不會管理時間的孩子,被時間催著走,永遠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該做什麼。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首先要讓孩子意識到時間的重要性,對時間有充分的認識,認識到為什麼要合理的安排時間。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

和孩子一起制定出一張合理的作息時間表,規定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寫作業,什麼時候玩,嚴格執行,這樣長期堅持下去才會有效果。

教孩子分清做事的輕重緩急,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形成利用時間、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逐步建立時間概念,強化目標意識。

希望以上建議能對你有所幫助。

也願每一個家庭都能在這個特殊的長假裡,過得平安、健康、有意義!

您的轉發、評論、點贊是我們分享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