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洗手日|從小洗到大的手,你洗對了嗎?

如果你是一名醫護人員,你一定知道預防患者間疾病傳播和感染最重要的措施。

有一種既便宜又高效的方式。

你能猜出那是什麼嗎?


醫護人員可以採用以避免有害細菌傳播及預防患者間與醫療衛生相關感染最重要的措施即是: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這一簡單行為。

每年10月15日是全球洗手日,我們加入了「全民洗手」的全球號召,其中包括「所有醫護人員保持雙手清潔」的響應。

手是醫療過程中細菌傳播的主要途徑。但不幸的是,全世界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因在接受醫療衛生服務時感染病菌而死亡。

對於醫護工作者來說,為防止有害細菌的傳播,有5種場合需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水徹底將手洗凈。

如果你是非醫護人員,從小洗到大的手,到底洗對了嗎?一起來看看!

洗手,別入誤區

否則,洗了也是白洗!

洗手雖是件小事,卻不容忽視。正確、合理的洗手可以預防很多傳染性疾病和感染,對我們的健康意義重大。

然而生活中,人們不是忽略了這件小事兒,就是沒有用對方法,並沒能真正發揮洗手的效用。比如:

以擦代洗

用紙巾或濕巾、毛巾擦手不能充分去除手上的殘留污物和細菌,所以擦手絕不能代替洗手。

濕手即止

象徵性地把手全部打濕,就算是洗好手了。沒有充分摩擦,難以去除手上的污物和細菌。

盆中洗手

用一盆水反覆洗手,而不沖洗,洗下來的髒東西仍然會經由盆中的水附著在手上。如果多人共用一盆水,更會使各自手上的髒東西在水中交換,容易發生交叉污染。

共用肥皂

洗手前取用肥皂,手上的污物和細菌等會留在肥皂上,容易形成經手-肥皂-手的傳播。尤其是一塊肥皂反覆被多人取用, 更容易形成交叉污染。

洗完衣擦

洗完手之後,用衣服下擺擦一擦,或者在褲子上拍一拍,結果剛洗乾淨的手又被衣物污染了。所以,洗手後自然風乾或烘乾,使用乾淨的毛巾、紙巾等擦乾都沒有問題,但不可以用不潔凈的物品擦手。

正確的洗手方法,看這裡

洗手不是形式,洗乾淨才是目的

科學洗手三要素:

用洗手液洗手;

用流動的水沖洗;

動作標準、保證充足時間。

接下來,讓我們對照著「七步洗手法」,一起學習如何正確洗手吧!


與家人、朋友和從事醫療衛生行業的同事分享本文,提醒他們認真洗手,身體棒棒~

小循綜合整理自:新華網、世界衛生組織、大眾醫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YpdR0m0BMH2_cNUgoUm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