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生活在南京的人們應該記住這些的。
五台山,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主城內中部偏西地區,因山頂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台。傳山最早為5個台形崗地組成,故名。據記載,這裡最早是一片用來埋人的墳地。清朝時,山上有著名文學家袁枚之墓。民國初年,山下有關帝廟,香火旺盛;同時,五台山成為西方人聚居地之一。日軍侵占南京時,此處為難民區,後改建為居民區,以近五台山得名。建國前夕即有五台山(居民區)名,沿用至今。
更重要的是,日本人曾在五台山上修建過「南京神社」。
日本人為什麼要把「神社」放在這裡呢?因為五台山頂是南京城內的制高點之一,可以俯覽南京全城;同時,這裡距當年日軍在附近的一座軍用火葬場很近,方便就近安放骨灰。
1937年12月,日軍攻入南京時,我2000多名抗日將士被圍在了五台山上,日軍開動高射炮,將他們與雲集於此的難民一起全部殺害,其後,為了毀滅證據,被日軍就地掩埋。
日本南京「神社」舊址
1939年,日軍總部開始著手建造的在中國規模最大的神社,地點被選在了五台山上,叫作「南京神社」。剛開始,日本人想請中國人來設計這個「神社」,但遭到了中國人的拒絕,沒辦法,日本人便從東京調建築師高見一郎來南京,仿照東京靖國神社的規制與格式,設計出了它。
1940年2月,日本人出動兩個大隊士兵,徵用南京民工,開工建設「神社」。開挖地基時,他們發現了兩處千人坑,都是當年我抗日將士及難民的遺體。日本人將它們收集在一起焚燒,然後在我抗日將士的白骨上修建起了所謂的「神社」。工程建造歷時近兩年,於1941年底基本建成。
經盛鴻《南京淪陷八年史》:「神社」前大門位於五台山下,在百步坡、上海路轉彎處,還有高約10米,用鋼筋水泥製成的被稱為「鳥居」的日式牌坊。大門朝西的被稱為「大廟」、朝南的被稱為「小廟」,即正殿和側殿。「大廟」供奉天照大神像和被擊斃、病死的日軍校官以上軍官,「小廟」則供奉尉官以下的下級軍官和普通士兵。
經盛鴻是南京大學哲學系學士、中國近現代史碩士、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他的《南京淪陷八年史》也是令南京人民難以忘懷的歷史記憶。不過,如今「南京神社」的「大廟」 已經成了江蘇一家公司的辦公地點,「小廟」則成為了江蘇省某局的「老同志之家」。
在五台山頂,今天的人們依然可以看到這「兩家單位」的模樣, 還是日本人的風格:柱跗式台基、方形外廊柱、寬而矮的歇山頂、黑色瓦、杏黃色的牆壁、褐色的窗戶……它們在周圍的現代化建築中很是顯眼……歷史還在那裡,時刻提醒著人們把這一切都記住!
「神社」建成後,日本人常在此舉行祭祀活動,其中最大的一次是日軍第十一軍司令官冢田攻大將骨灰盒被運往這裡,而這也將我們引入了一段更加深遠的歷史。
冢田攻,日本茨城縣人,1942年夏,日軍在湘贛會戰中遭到慘敗,士氣消沉。為挽回這一局勢,日軍制定了「五號作戰計劃」,企圖將侵略魔掌伸向中國的戰略後方,徹底滅亡中國。冢田攻升任指揮官,調集約5萬餘人的主力師團,兵分六路向大別山游擊區同時發起進攻。
1942年12月18日,老天心情不好,下著雨,仿佛還要打雷。也就在這天,冢田攻上路了,坐的是飛機,為了防止被雨打,甚至有可能被雷劈,這個在累累罪行的日軍侵略者讓飛機飛得很低,在陰沉灰暗中穿行。
當日上午10時許,冢田攻經過太湖縣境內,由於飛機飛得很低,被駐該縣的桂軍第48軍138師412團3營9連的高射機槍防空組發現。士兵們向長官報告,長官連想也沒想一下就說:「打他個狗X的!」機槍打飛機,很難命中的,但9連很幸運,他們打中了飛機的油箱。
在空中,冢田攻似乎還要掙扎,想要逃脫,但顛簸的飛機卻像一隻無頭的蒼蠅,是要到處亂撞的樣子。抗戰的史料為人們記錄了當時的一幕:「蒼蠅」的屁股冒著黑煙,極力地嘯叫著,越過田家灘的王家嶺,俯衝向荊竹沖孫家灣的圓峰尖,撞在一棵古松樹上後,墜入金家屋的山岩里。兩名駕駛員被拋出機艙摔死,其他9名軍官都被燒成了炭屍。
冢田攻和他的隨行人員被直接不徹底地「火化」了,次日,我軍民將飛機殘骸和「火化」屍體運到田家灘,埋在沙河灘里。冢田攻就此成為抗日戰爭期間,被中國軍隊擊斃軍銜最高的日本陸軍將領。然而,事情並沒有完結,冢田攻死後,接替他的橫山勇中將開始瘋狂報復,為了找到冢田攻的屍體,鬼子掃蕩了整個大別山區,期間多次發動血腥屠殺。
經過近一星期的偵察,日軍兵分兩路來到田家灘。這一天是12月25日,經盛鴻的著作里有過這樣的描述:日軍像發了瘋一樣,挨村挨戶燒殺擄掠,無惡不作,其所到之處,都是一片火海。那些來不及逃走的婦女,有的被強姦,有的被刺刀捅死……
當地有位叫許品璋的教書先生,他的媳婦當時才16歲。鬼子圍了過來,這個女子沒法,只能爬上柴樓。鬼子要上樓抓她,她蹬掉了梯子。鬼子狂叫著開槍,她躲了起來。鬼子打不著,瘋了,點起一把火將柴樓燒了。這個女子在裡面一聲沒吭,在鬼子放下的大火里,最終變成了一團美麗卻又無聲無息的火焰。
很快,鬼子找到了飛機墜落地——荊竹沖,他們嘯叫著再次撲向村莊,把那裡的年輕男人全抓了起來,編成了「苦力隊」;把那裡的年輕女人全作為發泄獸慾的對象,任意進行強姦、輪姦……若是有人敢不從或反抗,會被立即刺死或槍殺。受害者血流如注、痛苦掙扎,鬼子發出陣陣獰笑……末了,在一片灰燼的村莊裡,鬼子迫使「苦力隊」將飛機殘骸和日軍屍體運至南京。
在那裡,冢田攻經歷了「二次火化」,他的骨灰和牌位被擺放進了於我抗日將士白骨之上建成的「南京神社」,並成為「大廟」中的鬼子軍銜最高的一個。雖然後來,他的骨灰被裝船運回日本,但其牌位直到抗戰勝利一直都存在於「大廟」。
今天的人們,應該記住這一切,不光是冢田攻墜落的飛機,還應該有那個一聲未吭的女孩,還應該有那個打下飛機來的中國士兵,還應有那兩千多具白骨以及我婦女同胞在鬼子蹂躪下的痛苦掙扎……但是,直到現在,我們都不知道這些人的名字,而我們的歷史總喜歡留給後世一些易忘的粗略數字。(文|路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YhJlsG4BMH2_cNUgK_R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