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與巴基斯坦屬於一對宿敵,在許多領域雙方都在進行著競爭,軍工領域更是重中之重,但是印巴在軍工領域的政策相當的不一樣,印度往往非常的追求性能,可以說以世界一流的標準,經典代表就是LCA戰機,巴基斯坦這相對的務實而已,往往強調的是求人不如求己!不是非常的注重性能,而是強調能夠適合自己,經典代表是 梟龍戰機。
新機交付
如果對比印巴的這兩款代表型號的戰機,大家都會發現它們都屬於國際合作型號,大量採用引進技術,但是在風格上相差很大,LCA是高端的代名詞,梟龍則為實用的代表,如今這二款戰機都進入量產階段,明顯可以看出,LCA的產量不足,至今僅突破20架總產量大關,相比之下,梟龍產量早已超100架。
參觀生產線
可以說巴鐵追求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尤其是在生產方面大大領先,證明自主生產才是王道!巴鐵堅持自產梟龍成果喜人,在經過系列的努力之後,梟龍產量一再提升,生產成本反而在下降,讓巴方占據了很大的便宜,更重要的是還有大改進,目前不僅已經投產了雙座型號,而且還推出了第3代改進型號,很快將在下一階段開始進行量產。
外銷了
目前的梟龍3代型,在性能上又有了新的提高,主要就在於換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在主要性能上已經可以與美製 f35的雷達相比,甚至超過了目前印度即將列裝的陣風戰機的雷達,也就是在多目標打擊能力方面有所不足,但是這已經完全可以滿足巴方的所有需求。
巡邏
如果對比一下的話,LCA戰機的技術水平更高,採用的新技術更多,以至於價格極為昂貴,比梟龍貴了好幾倍,目前LCA仿然為生產愁,目前的每年量產量只有個位數,這還是在印度已經建立了三條生產線的基礎之上,在工作效率上與因巴基斯坦相比差距很大,如果考慮到兩個項目啟動的時間的話,印度可謂是事倍而功半了。
第100架下線
也許有人不注意這種差距,實則差距相當有影響, 梟龍戰機在性能提高的同時,產量也在上升,價格還降了,這樣就助力空軍規模直追對手,目前 巴基斯坦空軍已經擁有20個作戰中隊,相比之下印度只有30個中隊,如果再進一步發展的話,巴基斯坦可能會實現28個中隊的目標,而到那時印度可能只剩下27~26個中隊了,雙方的力量對比可能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印巴在軍工領域採用了不同的發展策略,效果也明顯不一樣,巴方明顯更給力一點,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