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際網路公司里有這樣一句話:上市不叫牛,能賺錢才叫牛。眾所周知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市值總是會被高估一些,但是網際網路公司想要盈利那可是難上加難。甚至國內很多網際網路巨頭滴滴、京東、美團,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負債經營。
京東逆流而上
雖說很長一段時間,京東的盈利能力都成為了一個難題。本身就無法實現盈利的京東還橫向發展了京東物流,所以這幾年京東都在負債經營。但是前段時間京東給外界交了一份漂亮的財報,財報顯示京東的盈利能力再創新高。
其實京東難以盈利的根本原因在於它的運營模式,和阿里巴巴不同的是,京東大部分的店鋪都是自營。所謂自營就是將進貨、倉儲、物流、交易、售後等服務整合起來,從上到下都是自己負責,不交給第三方。
自營所帶來的優勢和弊端都非常明顯,優勢是可以讓消費者得到更好的購物體驗,而弊端則是因為成本太高,並且操作量大,很難盈利。但是或許是因為京東多年堅持的服務至上、品質至上,如今京東已然跨過了冬天,走進了春天。
美團多處開花
如果說京東是負債經營,那美團就絕對是虧損之王了。在2019年世界500強企業評選中,美團也成為了500強企業中虧損最厲害的企業。這和美團創始人王興的理念存在著必然聯繫——野心太大了。
起初的美團定位是一個線上的服務型網站,主要做一些團購。但是如今美團在並沒有實現盈利的情況下卻各種加碼,收購摩拜單車、上線美團打車……不得不讓人佩服王興的勇氣,但是風險和收益並存,如今美團已經多處開花,甚至有消息爆料如今美團市值大漲,甚至成為了國內前三。
拼多多繼續下沉
說到虧損,怎麼能忘記拼多多呢?作為一個2015年9月才創立的電商品牌,拼多多卻靠著「砍單」的模式病毒式發展,如今已經成為國內家喻戶曉的第三大電商平台。甚至很多網友抱怨:我從未在拼多多上購買過產品,卻被周圍的朋友逼著砍單而讓它成為了常駐APP。
拼多多的出現,刷新了國內電商的底線。大部分電商品牌都有一個最終信條:可以不賺錢,但是絕不能虧本。可惜拼多多並不是這樣想的,甚至19年的618,拼多多還喊出了百億補貼擊穿底價的口號,在那一天,數以萬計的產品被虧本賣出,「愛貪小便宜」的中國消費者也難以抗拒它的魅力。
而如今京東和美團都已經實現了盈利,拼多多卻並沒有,反而在不斷下沉。但是拼多多卻樂在其中,或許對於拼多多來說,流量才是現階段最重要的。或許拼多多還在等待,等一個收穫的季節。
大家還知道哪些虧損的科技公司呢?你認為拼多多什麼時候會實現盈利呢?京東逆流而上,美團多處開花,拼多多卻甘願繼續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