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因為疫情的影響,大部分企業和員工的關係更緊張了。
有些企業沒有熬過冬天,有些企業為了縮減成本,而給員工減薪......
身邊很多朋友都說,打工的命,就應該接受命運的捉弄。
但是,也有人說,要在逆勢中雄起。
至於怎麼雄起,那就是自己做老闆。
但是,創業真的那麼簡單嗎?
我有一個朋友小A,去年在廣州市某廣場和別人合夥開了一家餐飲店。
沒到一年,那家店鋪就解散了,朋友感到很沮喪,覺得自己不適合創業。
那她是怎麼做的呢?
剛開始,她拿著工作幾年積攢的10萬元錢,找了兩個朋友合夥開一家小吃店。
因為她們三個人手頭上都還有其他事情干,所以對於餐飲店基本是交給店長以及三個員工(兩個廚師,一個服務員)。
我們來算下她的成本支出如何:
那麼,她的店鋪至少要月收入達到2萬多一點才能覆蓋成本,產生盈利。
然而,自開店後,她卻陷入了困擾。
店鋪的盈利只是剛好覆蓋了成本,多出來的那點錢,當個生活費還可以。
就這樣熬了不到一年,店鋪就因為經營不力而解散。
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在我看來,她的店鋪很明顯出現了不少問題,主要表現為:
就是這些關鍵原因,讓她們的店鋪沒有熬過艱難的時刻,以關門為終局。
管理的核心是人,不管是領導還是員工,都要從自身出發。
就合伙人來說,成功經營一家店鋪,我們就要找到1+1=3的合伙人。
何為1+1=3?
《經營最重要的事》一書中這樣寫到:
尋找合適的合伙人,就像做一道神奇的加法題,如果做得好,那麼就會1+1=3。
如果選擇了不合適的合伙人,等式就會失衡,可能面臨1+1<1的結果。
就拿我朋友的店鋪來說,她們的工作協調並不愉快。
財務,採購,行政,運營等各方面的管理並不到位,大家對於管理都是想起來就做,事前並沒有規劃。
也沒有將某個職責劃分到具體執行人身上,導致了她們為管理問題爭執不下。
比如,沒有明確的支出計劃,加深了她們的矛盾。
這個人拿一點,那個人用一點,錢不知不覺少了,但沒有記帳,該算誰的呢?
另外,一般來說,像小吃類的店鋪要入駐廣場,都需要滿足三點:除了資本以及產品是否具有獨特性外,還要有強大的運營能力。
但是,她們除了做出產品,就沒有別的思考了。
比如:
將店鋪打造成吸引人拍照的網紅店,
或者把小吃的外形和包裝做得更時尚年輕化,讓自家的產品更多地在朋友圈曝光,
或者通過抖音傳播等等。
這些必備的營銷技巧,都沒有。
如此下來,生意不好就是必然的了。
所謂酒香也怕巷子深。
你既要把產品做得好,更要學會經營之道。
如今,雖然國內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前期對餐飲業還是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很多餐飲大拿都逆境求生,比如海底撈。
2月15日,它就上線了「海底撈生鮮直配」,銷售到家食材;
2月29日,開賣到家「方便菜肴」。
而八合里,則將90%的產品搬到線上,發展「多渠道銷售」。
而這個舉動,直接讓八合里的外賣營業額翻了一番。
創始人林海平說了:
我想用這個來測試下團隊運營和危機處理的能力;
等疫情過後,我們的營業能無縫對接。
這也算是盤活店鋪的關鍵一步了。
所以,要成功經營一家店鋪,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創業真的太難了,但是,也不是說創業真的沒有辦法成功了。
在艱難的上坡路上,我們可以藉助成功人士的經營經驗和方法論。
曾擔任《財富》500強公司的運營官,並幫助公司實現年收入3000%增長的大咖梅納德·韋伯,就是一位戰績斐然的老將。
他將他的經驗描繪成一本書《經營最重要的事》,裡面提到的知識點,能夠有效針對經營中出現的99%經營難題。
包括管理、運營、財務和自身領導力方方面面。
具體一點,比如:
講到底,這些都是做生意經營的精髓——
用對錢、管對人、做對事。
如果這三點做對了,我相信,你已經贏了90%的創業小白。
未來,如果有一天再花10萬塊開一個店,你會對不確定性更樂觀,你也能在任何一次寒冬,擁有化危為機的能力。
與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