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花鳥畫的才情,喚起一片靜謐(75幅)

2019-10-09     紅鯉魚文化




他的畫意,像極了一首首古琴曲,輕柔、縝密、沉靜而又悠遠。他的畫和別的畫放在一起,可能不是最先在視覺上刺激你的,但是你在看過了所有的作品後,肯定還會再返到他的畫前。




張曉彥:1975年出生於河南洛陽。天津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市青年美術家協會會員。2005年榮寶齋出版《張曉彥畫集》,同年榮獲"天津市十佳青年美術家"稱號。

參展與獲獎經歷:

《晨風》入選"慶祝建國五十周年天津市美術作品展"。

《嬉戲》獲"天津市首屆花鳥畫展"三等獎。

《槐蔭沐清風》在"紀念毛澤東同志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六十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中獲優秀獎。《柳蔭深處蟬鳴聲》在"全國第五屆工筆畫大展"中獲優秀獎。

《晨露》入選"全國當代花鳥畫藝術大展"。

《雨後初晴》獲第十屆全國美展銀獎。

《晨》在"紀念天津市建市六百周年畫展"中獲一等獎。

《花鳥四季條屏》獲天津市青年美術作品展金獎。

《思鄉》入選"中國百家精品邀請展"。


張曉彥的花鳥作品氣息寧靜生動,工寫兼施的描繪手法使得畫面淡趣天成,工拙相得益彰。在藝術苦旅之上,張曉彥以超然之心靜觀萬物,從寂靜之道厚積薄發,漸入佳境。

張曉彥的墨法有唐風宋韻,他的古意從何而來呢?這歷代丹青高手們夢寐以求的智慧與手感,是如何賦予於他的呢?勤奮與感悟之外,應該還有與生俱來的稟賦。所有的墨客都宣稱自己高蹈於傳統,而真正能夠將傳統之燈點亮的,茫茫人海中,也就那麼有數的幾隻手。


曉彥的敘述里,也不會有多餘的言辭,他只是告訴你,在陽光掠過的時候,那些羽翼是多麼的靈性、生動,那些剛剛綻開的花瓣中,又凝結著怎樣的對歲月的敬意。

花鳥畫的才情,喚起的是一片靜謐。張曉彥構築的世界是靜寂的,這墨池邊的靜寂會洗去藏在都市人心底的火氣,讓你在傾刻鬆弛下來。


和他的那些畫有著相同的氣質,張曉彥的性格穩重、沉靜,從不長篇大論,去又不使人乏味。從他待人的懇切與熱情,你可以感受到他的誠實與善意。


與那些鋒芒畢露的畫有些區別的是,張曉彥的畫並不濃烈,也沒有過多的顏色,去更加引人駐足。就像是反覆推敲的詩句,張曉彥的畫語是慢慢道來的,在快速風雲的藝壇中,這份慢工似乎讓曉彥失去了什麼,但同樣是這份慢,也讓曉彥擁有了一個更加完整的世界。


可以這樣認為,張曉彥太過於沉溺在自己的畫境中,以至於那裡的一枝一葉,一羽一翎,一絲一發,都需要一個個遲緩的撫觸來陳述。這不是張曉彥的深情,這是大自然的深情。


但是你不要以為曉彥的畫里就沒有強烈與激越。他的激越不是用於宣洩,而是源於沉澱。同樣的森林、禽鳥、猿猴,曉彥只不過是恢復了它們本來的樣子,讓我們看到在歲月蒙塵以前,還會有這樣的光華。


有魅力的畫作應該就是這樣吧,讓你猜不透這份靈性究竟從何而至。仿佛沒有任何先兆,從動筆的那一瞬,那份氣象就召之即來了。凡是召之即來的氣象,都算是大氣象吧。


枯坐在畫室里,還能有一份大氣象作陪,想來也算溫暖。這也應該是上蒼對畫家青燈冷雨,孤苦作藝的回報吧。雖然浸在毫端的點點墨跡,只是謹守著自己的諾言,並沒有奢求升騰,卻終究會有一束光,讓這裡的一切晴朗、燦爛。這是張曉彥的墨境,也是神的美意。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XVb5rm0BMH2_cNUgM5o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