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個「兩歲萌娃『出席』福建醫科大畢業典禮」的視頻火了。
視頻中一位醫科大學畢業生的2歲的孩子,趁著媽媽不注意,衝到了前排,和30多個碩士、博士逐個握手。
面對現場3700多名本碩博畢,500多位家長的大場面,小瑆瑆像模像樣地握起了手,而且每一個步伐都走出了大牌范兒,沉穩、大氣、有序。
現場被小萌娃瞬間引爆,也點燃了看到視頻的網友們,羨慕小瑆瑆是握過最多碩士、博士的孩子,也表示知道啥叫見過大場面的人了。
01
見過世面的孩子有多酷
前段時間,明星黃磊的女兒黃多多,又上熱搜。
多多媽媽孫莉在微博中提到:
多多的第一次正式鋼琴比賽我沒能陪伴她,昨天一下飛機得到消息,兩個小孩包攬了鋼琴獨奏、鋼琴四手聯彈、小提琴獨奏等五個一等獎。
第一次參加鋼琴比賽,沒有媽媽的陪伴,包攬了五個獎盃。
這種在比賽中表現出來的沉穩和優秀,正是多多見多識廣的結果。
多多這是第一次參加鋼琴比賽,但在此之前多多參加的話劇比賽超過500場,跨越40多個城市。
這一場場比賽就是一次次歷練,讓她見識了更大的世界,讓她在每一個位置都可以綻放出不一樣的美麗。
在跟大導演史匹柏站在一起時,多多也是全程英語交流,氣氛融洽,毫無壓力感。
會談鋼琴、能演話劇,與大導演全程用英語無障礙交流,在任何一個場合都落落大方,沉穩。
看到這個才華橫溢的美麗女孩,大家都驚呼:見過世面的孩子真的好酷。
見過世面的孩子,常常表現得落落大、榮辱不驚。
今年5月,「股神」沃倫·巴菲公司的股東大會上,一位11歲中國男孩向巴菲特提問,在網上刷屏。
第二次參加巴菲特公司年會的Jessi,向巴菲特和芒格先生提出了懂人性是否有利於投資的問題。
整個提問過程中,Jessi神情自若,清晰明了地介紹了自己,表達了自己參年會的心情,有力明了地向巴菲特先生提出了問題,最後禮貌地表示希望得到芒格先生的補充。
看到這網友們不淡定了,人家11歲對話巴菲特,我們11歲時可能還在抄作業。
人家的11歲在談論人性與投資,我們還在討論哪款遊戲更好玩。
見過世面的孩子,有了開闊的眼界,才有如此高的格局。
02
眼界的高低決定人生的高度
如果一個孩子長期生活在一個狹小的世界裡,他會害怕這個世界,害怕與人交往。
往往會表現出很不自信的樣子,沒有主見、怯場、說話時總是低著頭,而且眼神躲躲閃閃,給人唯唯諾諾的感覺。
也許有人會說,沒見過大世面,對生活並不會有什麼影響。
但事實上,沒有見過世面,就是沒有眼界,不能站在高處和寬廣處看世界,也不可能樹立起多元化的人生觀。
在電視劇《血色浪漫》里鍾躍民問一個孩子:「長大幹什麼?」
小孩回答:「放羊。」
鍾躍民繼續問道:「那放羊幹什麼呢?」
對話在這樣的循環中繼續。
小孩:「娶媳婦。」
鍾躍民:「娶媳婦幹什麼?」
小孩:「生娃。」
鍾躍民:「生娃幹啥?」
小孩:「放羊!」
在孩子的眼裡生命只有一種可能,在放羊—娶媳婦—放羊之間循環。
這正是我們說的格局,格局的大小,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高度。
一位朋友說起他自己的往事時,說起自己正是因為從小見識不足,才讓今天的自己沒能追上時代的腳步。
十五年前,朋友大學畢業,當大部分同學都留在了城市打拚,他選擇了學校的分配,回縣城當一名工廠員工。
因為在他的眼裡生活只有一種方式,安穩,有固定工資。
當學校的老師都去學開車時,他開始算了一筆帳,按每月2000的工資來算,湊夠十來萬買車不吃不喝要5年,車是買不起,學開車有什麼用啊?
他作罷,他從沒有想過時代會變,工資會漲。
當身同學們紛紛買房時,他又按買車的方式算了一遍,覺得這輩子還是買不起。就這樣一路看著房價從原來的3000飆升到2萬依然沒有買。
到頭來,工廠倒閉,朋友下崗,沒有了工作、也沒房、沒車的朋友才開始反思自己。
正是沒有見過外面的世界,一直用狹隘的眼光去判斷世界,才會讓自己變成了被時代淘汰的人。
有人說:「沒見過世面的人,習慣用自己僅有的經驗去揣測這個世界。見過世面的人,會懂得用謙卑而虔誠的態度去對待這個世界。」
見過世面,高格局的孩子,註定是那個走得更高飛得更遠的人。
03
讓孩子見世面是一生的必修課
讓孩子見世面,也許很多人會說我們不是明星家庭,也不是社會名流,沒有足夠的條件讓孩子見世面。
其實,見世面就是豐富孩子們的閱歷和經驗的過程。
只要你願意,無論是繁華的城市,還是鄉間的小道都可以是孩子見世面的地方。
讓孩子見世面,這是一個長時間的滋養和積累的過程。
1.與孩子分享社會經驗
有一次,我問孩子:「寶貝,你覺得10元,能做什麼?」
孩子對我說:「媽媽,10元可以買巧克力和玩具。」
直到有一天,當孩子看到我打開騰訊公益,看到我把十元捐出去後。孩子才知道了十元原來不止可以買巧克力和玩具,還可以做很多的事。
知道了把大家的十元湊起來就一股巨大的力量,可以幫助生病的孩子,可以給小朋友們買書,可以讓沒有飯吃的孩子有飯吃。
從此,孩子對錢和積少成多有了新的概念,還對公益力量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引路人。
和孩子一起討論和分析所見所聞,與孩子分享社會經驗,提高他們對社會的認知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2.讓孩子積極參與生活,了解社會
作家龍應台曾說:
「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
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築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
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他在市場裡頭弄髒自己的褲腳。」
譬如郭晶晶夫婦,深知每天念叨「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義不大,不如直接帶著兒子到農田體驗插秧。
百聞不如一見,實踐出真知,讓孩子參與生活,在生活中不斷地積累屬於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和經驗。
3.行萬里路
多多的見多識廣,大方自信從容,離不開黃磊夫婦的用心陪伴。
他們帶著多多去看世界,這個世界有國外的風景,也有鄉間田野。
讓孩子開闊世面的,不一定是最繁華的風景,也有可能是鄉間的小路上,也有可能是身邊的菜市場,還有各種圖書館、科技館、公園等等。
《後會無期》,裡面有這樣一句台詞:你連世界都沒有見過,哪來的世界觀,世界那麼大,請帶孩子去看看。
見眾生,見世界,才能見自己,孩子在以後才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4.讀萬卷書
有人說:「身和心必須有一個在路上,要麼旅行要麼讀書。」
這句話照樣適合孩子。
看書就是和智者對話,書中有祖國的大好河山;書中有祖國五千年的文明史;書中有全人類智慧的結晶。
書中無限的知識,足以開闊一個人的視野,甚至讓一個人走向成功。
十多年前,巴菲特就將自己的成功歸功於閱讀,並且是大量的閱讀。
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這樣評價他:「沃倫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他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讀書和閱歷是相輔相成的,它們的合二為一才終將成就孩子廣闊的視野和高格局的世界觀。
作家畢淑敏說過:「因為見過世界的廣闊,你就知道自己的渺小。」
也只有見過世界的寬廣,才會知道自己缺什麼,需要什麼,該朝什麼方向努力。
在今天,有閱歷、有見識的孩子,他會表現出自信、大方的模樣,他會愉快地接納自己,也接納世界。
在未來,有閱歷、有見識的孩子,他能正確地選擇出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有足夠的能力面對生活的一切,走向人生的巔峰。
(文章來源:畫荻教子微信公眾號,ID:hoedu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