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的教養是「色悅」

生活中,我們和不同的人相處,會展現不同的態度。對待陌生人,我們是禮貌客氣;對待同事,我們可以不失分寸的開開玩笑;對待親朋好友,我們可以噓寒問暖,親近但不會太親密;但在父母面前,我們通常會本性暴露無遺。

很多時候,我們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是承受了一些壓力,無法發泄時候,就會對父母發泄糟糕的情緒。

孔子曾說過,孝敬父母最難的事情是「色難」,就是說最難的是給父母好臉色。難在我們無法一直保持著一顆恭敬的心,難在我們無法一直有著一個謙和的態度。

我們有時候動不動就把父母當傭人一樣使喚,稍有不順心就對父母大呼小叫、一通發泄,不給他們好臉色看。我們在不經意間的態度,往往會很深地傷害到父母的心。所以「色悅」成了衡量一個人孝心的道德標尺。父母,是這個世界上對我們最無私的人,對父母的態度,藏著一個人最真實的教養。父母與我們的關係是親密的,血濃於水,但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對父母無止境地無理取鬧,沒有人天生就該承擔他人的情緒發泄。即便是父母,也是因為愛我們而承受著,但他們對我們的生養、教養之恩,我們應孝敬、感恩,怎能讓他們承受我們的不良情緒的發泄呢?

俗話說:「脾氣人人有,拿出來是本能,壓下去才是本事。」胡適的妻子江冬秀是脾氣很大的,每次江冬秀髮脾氣,大吼大叫時,胡適就到洗手間裡藉口漱口,故意把牙刷擱進水杯里,把聲音弄得很響,避免正面衝突,讓彼此好受。他從不給妻子一張生氣的臉,因為他曾在《我的母親》里說:「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還難受。」真正有教養的人,把最好的情緒和態度留給父母、愛侶、孩子等家人。和顏悅色才是深愛的外在表現。

周國平曾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我們要做到對父母精神上的敬重與感情上的安慰,對父母和顏悅色,這才是高層次的「孝」。那些給父母買好房、請保姆、吃大餐、去旅遊等只是物質上給父母的享用,是低層次的「孝」。

感謝閱讀!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