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這年過得好輕鬆,今天立春,你看邯鄲平原小麥苗長得咋樣?

2020-02-04     回村歇歇

親,請點下右上「關注」,今天帶您看看邯鄲東部小麥苗長得咋樣?

各位天南地北的條友們:回村歇歇在邯鄲東北平原上一個小村裡為您即時報道。

咱先說說這萬惡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吧!疫情防控導致封村,作為一個村民,咱就自覺遵守封村禁令,不串親戚拜年,取消從大年初二到初六的親朋好友聚會,宅在家裡上網吧!

轉眼正月十一日了,今天是立春,回望從初一到今天,2020這個年反而過得很輕鬆,因為不去參加拜年聚會,自己家裡也不再安排迎接親朋來拜年聚會。年前蒸的饅頭準備的蔬菜等年貨足足夠吃過元宵節了。生活必須品不用出門購買,咱就宅在家裡做好自己管好自己吧!

這人雖然是高級動物,但動物就得活動嘛!今天立春,我們百來戶的小村,出門就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大平原,背上單反,到田野上視察冬小麥苗長勢吧!

過去的2019,屬於暖冬,沒有遇到過一天極寒天氣。冬小麥苗本來長勢就健壯,臘月初五、初七連續兩場不算小的雪,真的為冬小麥苗蓋上了一層雪白的被子。

俗話說臘月雪硬如鐵,可是沒有極寒天氣,一直是0度上下4~6度的氣溫,讓覆蓋冬小麥的雪就像滴灌一樣,每天消融一點點滋養了麥根,覆蓋麥苗的雪一直成顆粒狀,保持了透氣性,麥苗呼吸均勻。

真的,回村歇歇在村裡生活到今天年過半百,還從來沒遇到這樣的冬天。這連續兩場的雪覆蓋冬小麥苗到臘月三十除夕才消融完,麥田有了充足的水分,又氣溫回升快,有利於冬小麥苗生長啊!

往年,別說立春這天,小麥苗長勢綠油油了,過了雨水節氣,小麥苗才看見一抹綠色。所以在1985年,河南駐馬店一帶有個木匠第一年住我們村做木匠活,當木匠過年回老家時,看見村外的麥田麥苗被凍干。吃驚地問:怎麼你們這小麥都凍死了,這得改種吧!

我們村人笑道:沒事,到雨水後,麥苗就開始返青了。河南木匠不信,搖搖頭道:俺看夠嗆。等過了正月十五,河南木匠回到我們村後,看見田裡返青的麥苗,再次驚呼道:這地里的麥苗就是又活過來了?

我們邯鄲東部大平原上,遇到乾旱的寒冬,小麥苗葉子真就凍乾了,只有縮在地下的麥苗心葉一點點綠色,冬小麥苗越冬重點是根系生長,心葉處於休眠狀態,直到來年雨水節氣後開始返青。

上面這幾張圖片是緊鄰村邊拍攝,因為放羊的不敢來村邊麥田放,麥苗才保持完好,距離村莊遠的麥田的麥苗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年年被羊群糟蹋得不像樣子。

俺來科普一下:下圖麥田不是羊群啃的。這是三戶人家的麥地,中間這戶麥苗跟兩邊對比,麥苗明顯蒼白髮干。這應該是麥種不一樣。這要遇到乾旱寒冬,會比這凍得更厲害,這樣的麥種就要造成減產了。

剛過去的2019年冬小麥,就是河南南部的麥種,在同等條件下在我們這裡表現為不耐寒不抗凍,當地繁育的麥種就特別耐寒抗凍。這就是所謂的種子的適應性,中間這塊農田是不是河南麥種呢?

下圖,這壟溝兩邊,右邊麥苗發黃的是家庭農場大面積種植的冬小麥;左邊油綠的麥苗是小農戶田地。一般來說,家庭農場等規模種植的農田都沒有小農戶種植的長勢好。

這邊油綠的小農戶麥田因為距離村莊遠,一直被羊群啃,現在看羊群啃得不厲害,是因為臘月初幾那兩場雪覆蓋了田野,羊群沒法啃噬,這是沾了老天下雪的光。而這個家庭農場的小麥,因為農場小屋有人住,放羊的不敢來地里亂啃。

所以,回村歇歇老農堅信,在目前的耕作模式下,就我們邯鄲東部大平原上,一年兩熟的冬小麥夏玉米耕種,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比小農戶成本高,沒有小農戶管理好。土地規模經營面積越大,成本越高,種的莊稼長勢越差。

雖然是冬小麥夏玉米完全實現了機械化。這裡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小農戶使用除草劑後,還會到地里看除草劑漏打了還活著的草,用手拔掉。而規模經營的農場就不可能做這麼精細。

你要不相信精耕細作,咱就也不用抬槓了。小農戶,都是留守老人留守婦女在勞作,是自己給自己幹活,用的是碎片化時間,正像農民自己說的:種地不打功夫錢。

所以,回村歇歇老農,在村裡耕種了30年地,我們村周圍的20里以遠,哪個村哪一方土地是啥脾氣,基本上摸透了。遠離了農村的人是不可能有這麼深的感觸的。

上圖是三戶農田,中間這一個畦子應該是兩個人口的耕地。其實地里的莊稼也是一個農戶的秉性脾氣。

下圖,這是兩戶農田,田埂兩邊——我們這叫「畦沿兒」,就是圖中的畦沿兩邊的農戶的冬小麥,播期一致,也是因為麥種不同,麥苗長勢不同,不是使用的肥料原因。

下圖:這個畦沿兒兩邊也是兩戶農田。麥苗弱小,是因為播種比較晚。播種晚的原因有二:一是因為水利條件不好;二是農戶怕播種早了,麥苗長得大,防止羊群啃食。

這類麥苗屬於二類麥苗,不可能高產了。

這裡說下,這不是土壤的原因,這裡是壤土,土層深厚,三米以下才有約50厘米砂層,砂層下還是泥土。麥苗長成二類苗,完全是播種不適的原因所致。邯鄲東部平原,在華北平原的大地理環境中,這方地叫「黑龍港」耕作區。

遠離村莊的農田,農戶都特別怕羊群,所以,很多農戶推遲冬小麥播期,來跟羊群鬥爭。但是晚播容易導致冬小麥弱苗。

下圖也是播種晚了。畦沿兒右邊這戶麥田,應該是麥種發芽率低,或者是播種機播深造成的嚴重缺苗。

面對這樣的麥田,這位農戶處於兩難:犁地重種春苗,跟兩邊不協調,不方便收割,還有如果種春玉米,就有可能被灰飛虱傳毒,導致玉米粗縮病;如果不犁,一樣得澆水,最終收不回成本。

下圖,這是同一農戶麥田,中間弱苗的麥畦,應該是冬小麥播種前,被車軲轆來回碾壓後,土地旋耕後都是核桃一樣的土坷垃,而不是細土,因為麥種播後,土壤懸空,小麥根生長過程中扎不到土壤里,導致麥苗弱小。

好了,各位條友:回村歇歇來地里視察了一圈,今天就科普到此為止。不要以為種地是個簡單的農活,一不留心不細心,就會導致減產減收。

咱農民就這麼不容易,農民的希望一半在天上,一半在地上,這樣說,您明白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WqrFGHAB3uTiws8K7K_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