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小白
「人生在世,就應該以最大熱情追求自己喜歡的事,哪怕為此付出生命!」
Alex Honnold這樣形容他熱愛的事業。
Alex Honnold,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岩》的主人公,很多人看完Alex攀岩的紀錄片後,稱他為「瘋子。
徒手攀岩,顧名思義,不藉助任何輔助工具進行攀登,這種攀登毫不容錯,在幾百米高的岩壁上,一個失手就意味著死亡。
在攀岩愛好者中,玩徒手攀岩的不過1%,只因為它的死亡係數,在極限運動中能混到頭把交椅。
這麼危險,為什麼還要去做?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值得以生命為賭注嗎?這恐怕只有極限運動者才能理解。
什麼是勇氣?勇氣是在壓力之下展現出的優雅。這些極限運動挑戰者,與其說在征服自然,不如說在挑戰自己。
其實,極限運動從不是外國人的專屬,這種在死亡邊緣跳舞的勇氣也並非只有Alex才有。
在中國,也有這樣一個必須被大家記住的名字——夏伯渝。
69歲高齡,雙腿2次截肢,罹患淋巴癌,腿部血栓,仍舊一次又一次走向珠峰。
海明威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夏伯渝,就是這樣的人。
「40多年了,不容易啊……我終於上來了我。」
69歲的夏伯渝拿著對講機,泣不成聲。
他的腳下是8848米的珠穆朗瑪峰頂,他的一雙鋼製假肢正插在雪裡。
知乎上有個問題:登上珠穆朗瑪峰是什麼感覺?
最高贊答案寫到:你會看到一切。因為你面臨的是死亡。
攀登珠峰,這是一個普通人體驗不到的感覺。一千萬人當中,只有七個人體會過這種感覺。
攀登珠峰有多難?看一組數據你就明白了。
2007年之前,每10次攀登就會有一次死亡;
已經近300多具屍首深埋在雪山之上;
每個攀登珠峰的人都明白,一有不測,自己的屍首就會長久地留在山上。
這座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高山,令無數健康的登山者望而卻步,卻沒能阻擋住殘障的夏伯渝。
「我終於上來了,40多年了。」夏伯渝的聲音在顫抖。
43年前,他攀登珠峰的時候失去了雙腿。
但他沒有因此放棄。哪怕他的登山難度比他人更高,哪怕他面臨的未知風險比他人更甚。
他為之努力了43年。
「不管碰到任何情況,受到什麼坎坷、挫折、打擊,我都要為了我的理想勇往直前。」
靠著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念,43年後,他靠著一雙假肢,把珠峰踩在了腳下。
你可能說他是偏執狂。但人一旦有了這樣的信念,做什麼事情能不成?
夏伯渝和珠峰的緣分,在1975年就結下了。
當時,24歲的夏伯渝作為中國國家登山隊的隊員,第一次挑戰珠峰。
而他之所以報名參加國家登山隊的招募,僅僅是為了免費體檢。
「我想長這麼大,從來沒有檢查過身體,還是免費體檢,就這樣報了名。」
夏伯渝是個狂熱的足球愛好者,知道自己被選中去登珠峰,他想的是登完後就不幹了,還是回去踢足球。
「想著登山時哪兒都可以受傷,就是腳不能受傷。」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他們遇到了暴風雪。整支隊伍在山上耗了兩天三夜,彈盡糧絕,只能下撤。
就在下撤的過程中,一名同行的隊友不慎丟失睡袋,夏伯渝沒細想就將自己的睡袋給了他。
沒有睡袋的夏伯渝在零下30度的極寒天氣里捱過一夜,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的雙腳被嚴重凍傷。
他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雙腳從肉白色變成紫紅色,再變成干黑色。他碰碰自己已無知覺的雙腳,他很清楚,自己要截肢了。
這次原打算登完就不幹的珠峰之行,竟讓他永遠失去一雙小腿,這是夏伯渝始料不及的。
24歲懷揣足球夢的夏伯渝,一夜之間變成了殘疾人,你可以想像到他的無望。
「心情非常複雜,對人生失去了信心,覺得下半生要在輪椅上度過了。」
1975年5月27日,夏伯渝躺在病床上,聽到了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的新聞。
他的9名隊友書寫了歷史,自己卻只能無力地躺著,夏伯渝第一次感受到了萬念俱灰。
那是夏伯渝一生最黯淡的日子。
他不敢想以後,也不願意去想,他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廢人了,每天就這麼渾渾噩噩地躺著,沒有希望。
醫生告訴他,安上假肢後,他不但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還可以再登山。
「我一想還有這麼好的事情啊,還能再登山,就這樣,再登珠峰就成了我的一個夢想,一個奮鬥的目標。」
目標是有了,但抵達目標的路並不好走。
安上假肢後的復健磨合期,比想像中要長得多。
在20世紀70年代,醫療設施水平有限,夏伯渝的第一代假肢就是一個木頭板加鐵條的合成物。
套上這樣的假肢走路,每邁一步就會讓他脆弱的腿部殘端和假肢相互摩擦、產生傷口、腿部腫脹,甚至鮮血淋漓。
但夏伯渝都扛住了,他反覆提醒自己,如果貪圖舒適而選擇摘下假肢,那麼一摘下就穿不回去了。
3年後,夏伯渝終於適應了假肢,再次站了起來,但是這離靠假肢登山,甚至登頂珠峰還有很遠的距離。
「假肢沒有知覺,踩到哪兒是什麼情況,平不平,你完全不知道。只有力量傳遞到腰上才能讓我感覺到。所以,我上山的時候身體都往前傾,用兩根登山杖保持平衡。這樣一來,我要比一般人多付出三分之一的體能。」
為了讓自己的體能跟上攀登珠峰的夢想,夏伯渝開始對自己展開魔鬼訓練。
他一年四季洗冷水澡,每天會做一套完整的力量訓練,負重深蹲1500次,引體向上100個,伏地挺身360個,仰臥起坐240個。
同時,他每周一三五會去登香山,每周二四六會去行走10公里。
然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長年的高強度運動,讓他的雙腿殘端流血不止。
1993年,他不得不再次截肢。
病痛在夏伯渝身上並沒有就此打住,三年後,夏伯渝罹患淋巴癌,為此他不得不做了多次手術和放療。靠著堅強的意志力,夏伯渝打贏了和癌症對抗的這一戰。
「活著一天就拼搏一天。」這是夏伯渝的信仰。
從第一次攀登珠峰意外失去雙腿開始,夏伯渝有很多的理由可以放棄,但他卻沒有,他始終用一種死磕的精神來對待自己的夢想。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他堅持每天爬一次香山,並保持著山腳到山頂平均用時45分鐘的記錄。2014年,夏伯渝覺得自己可以向珠峰靠近了。
闊別珠峰39年之後,夏伯渝又來了。
珠峰依舊在那裡,但夏伯渝卻不再是初見時的青年模樣,他已經是一個65歲的「無腿」老人。
這次攀登,夏伯渝艱難地登到海拔五千多米的大本營,正準備突擊頂峰,卻突遭雪崩,16名「登山專業戶」夏爾巴人遇難。
此次登山被稱為尼泊爾登山史上最嚴重的山難,為此,尼泊爾政府取消了當年所有的攀登珠峰計劃。
2015年,夏伯渝又來了,結果遇到了尼泊爾百年不遇的大地震。
地震引發珠峰雪崩,其中一支探險隊22人無一生還。這使得2015年首次成為無人成功征服珠峰的年份。
2016年,夏伯渝再一次如約而至。這是夏伯渝離登頂最近的一次。
他登到了8754米,距離登頂只有94米,忽然颳起了強勁的暴風雪,1米之外什麼都看不清。
在快速權衡之後,夏伯渝做出了一個最為艱難的決定——下撤。
當他退到海拔7400米的地方,正巧遇到了其他正在拍視頻的登山者。他們把鏡頭轉向夏伯渝,夏伯渝摘下氧氣面罩,對著鏡頭說,
「剛才我們登到8750米,趕上大風,什麼也看不見……」
說到這裡,他忽然語塞,眼淚再也抑制不住了。
說不遺憾是騙人的。94米,只差了94米。夏伯渝備受打擊,感覺整個人已完全透支。
「在下撤過程中,我不停地摔倒,感覺越走越遠,怎麼走都走不到。」
「那一天是真的累垮了,那真是我穿上假肢四十年里經歷的最難受的一天。」
更讓夏伯渝無法接受的是,這次距離登頂最近的第四次挑戰,讓他的腿得了血栓。為了夏伯渝的健康著想,醫生勸他不要再登山了。
但夏伯渝依舊做著登珠峰的準備。
他去走戈壁、走沙漠、攀岩。上次的攀登讓他篤定,自己體力各方面完全可以上去,要不是天氣原因,自己早已登頂。
「我不想讓我這一生再有遺憾,明年我將再次去登珠峰,這是我一直奮鬥的目標,我永不放棄。」
夏伯渝為什麼一定要登珠峰?很多人問過他這個問題。
夏伯渝說:我不是媒體所說的英雄,其實我很簡單,就是想登山。儘管路很陡,很危險,我心裡只有一個想法:上!從來不想別的。
為什麼一定要?你們不怕死嗎?這是極限運動者經常被問到的問題。
Alex回答,你直面恐懼,只因這是實現目標的必然要求,這就是你的人生道路,你要好好走下去。
2017年12月,夏伯渝遞交了登山手續,準備次年向峰頂奮進。
但沒想到,2018年1月,尼泊爾發出禁令,盲人和雙腿截肢的殘疾人被禁止登山。
這樣的消息對夏伯渝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但夏伯渝仍沒放棄,他決定打官司,爭取暫停禁令。
「我知道,只有你克服困難你才能有新的作為,所以我一直都沒有放棄過。不管在任何情況下,如果不去克服它,人就永遠沒有進步。」
3月7日,尼泊爾暫停了禁令,夏伯渝馬不停蹄地奔向珠峰。
北京時間2018年5月14日10時40分,這位卸掉假肢只有1.21米的69歲老人,終於征服了8848米的珠峰。
坐在分享會上,夏伯渝看起來就是一個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老人。只是臉上的血痂還提醒著剛剛過去的一切。
他說起這43年來的「好事多磨」,感慨萬千。
「登頂就是一個結果,更重要的是過程,40多年我一直在堅持,在拼搏,讓我的生活更充實,更有意義,我想登頂是夢想的力量,堅持的結果,是永不放棄帶來的收穫。」
夏伯渝不是瘋子,他是凡人。
他和很多人一樣,願意用生命中所有的時間和熱誠,去追隨一件真正熱愛的事物。
如果說有什麼不同,無非是他比常人多了一些勇氣和堅持罷了。
你要問夏伯渝,登山的意義在哪裡?登頂珠峰的意義又在哪裡?
他會告訴你,是為了戰勝不可戰勝的困難。
成功者不是從不失敗,而是從不放棄。而對於失敗者而言,不是堅持太難了,而是放棄太容易了。
在我們的身邊,太多人遇到一點阻力,聽到一些嘲諷,經歷一些挫敗,就選擇了繳械投降,在現實面前屈服,接受自己的懦弱、失敗。
有人問「人的一生為什麼要努力?」有一句回答說得非常動人——因為最痛苦的事,不是失敗,是我本可以。
我本可以成為作家,但我自己放棄了。
我本可以成為一個歌手,但我自己放棄了。
夏伯渝的經歷,其實告訴我們的,不是他最終成功了,而是,人不能丟失最寶貴的精神—勇氣、執著、堅持。
沒有誰生下來就是英雄,大家都是凡人。那些在我們看來稱之為奇蹟的事兒,哪一個不是由凡人創造的呢?
沒人能限制你的可能性,除非你自己放棄自己。沒有人能打敗你,除了你自己。
沒有什麼能阻止你。戰勝你的懦弱和懶惰,戰勝你對自己的懷疑,打破自我設限。從今天開始,去堅持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去刻意練習,把熱愛的事情變成專業,你只管努力好了,剩下的,交給時間。
我們不一定要征服這個世界,但我們,一定,一定不能輸給自己。
—END—
作者簡介:林小白。熱衷旅行,熱愛寫作,出版了《行動力》《每天多出一小時》。公眾號:林小白向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