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這個小縣城不簡單,詩仙李白竟七次到訪,最終長眠於此

2020-11-04     江濤視覺

原標題:安徽這個小縣城不簡單,詩仙李白竟七次到訪,最終長眠於此

詩仙李白是中國古代詩人中最為大眾所熟悉和喜愛的一位,他的一篇篇曠世之作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李白25歲初次經過安徽時,就與馬鞍山結下了不解之緣,一首熟悉的千古名篇「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就是當時途經當塗縣天門山所作。

李白走遍了中國各地名山大川,他的晚年有近十年的時間是在安徽度過的, 對當塗風景名勝反覆吟詠讚頌,留下五十多篇詩文,其中《夜泊牛渚懷古》、《望天門山》、《橫江詞》等成為千古絕唱,世代傳頌。

雖然李白去過非常多的地方,但是他卻對安徽的這個縣城鍾愛有加,那就是當塗,他一生共七次來到這裡,最後在當塗「騎鯨升天」,長眠大青山。

-

關於李白身上有許多謎,他的出生是個謎,他的去世是個謎,但李白在安徽當塗的青山墓地是毫無爭議的。

如今,當塗人已把李白墓擴建成了李白文化園。

-

李白文化園是李白詩意棲居地,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這裡環境得天獨厚,周圍峰巒疊嶂,山青水碧,環境幽雅,與采石磯、天門山形成李白文化旅遊線。園內亭台樓閣俱全,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閣、太白祠,李白墓、青蓮書院、十詠亭、盆景園等景點。

李白文化園入口是一座四柱三門式青石牌坊,正面「詩仙聖境」四個字為當代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所題。

背面「千古風流」四字為已故當代草聖林散之先生所寫。

在翠峰連綿的馬鞍山市當塗縣青山腳下,長眠著一位中國歷史上最有風采的大詩人——李白。

進入園門,迎面是黑瓦白牆的照壁,中間是一幅大型浮雕,生動刻畫了李白《望天門山》的詩境: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讓人腦海中一下浮現出李白第一次乘船順江途經當塗的場景。

李白碑林獨成一院 ,裡面亭台軒榭錯落有致,有幾分江南園林的建築特色。

門上掛「太白碑林」牌匾,是由郭沫若先生書寫。

廊屋四周鑲嵌了當代名家書寫創作的李白各個時期的詩作,均鐫刻於碑石上,共108方,其中最有代表的書法作品,有毛澤東書寫李白的《夜泊牛渚懷古》,魯迅的《越中覽古》,郭沫若的《我來采石磯》等,風格各異,蔚為壯觀。

-

出太白碑林,便是青蓮湖。

編輯

李白邀月像,昂首向上,手舉金樽,似要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

古樹參天,曲徑通幽。

此處「十詠亭」,牆上鑲嵌著五塊石碑,每塊石碑上鐫刻著兩首詩,共十首,是李白專門為當塗吟詠的一組詩,包括當塗美麗的山、水、溪,以及歷史典故等。

這面牆上寫的是「十詠亭記」。

-

這座石拱橋名為「捉月橋」,掩映在翠竹綠樹之間,取材自李白采石磯頭跳江捉月的傳說故事。

李白墓園院門上刻有」造極「二字,讚譽太白詩仙的文采和人品之高。

李白墓前的太白祠,位於整個陵園的核心位置,祠堂內有李白晚年塑像。兩側壁上鑲嵌碑刻若干,刻有范傳正撰文的墓志銘,以及李白絕筆《臨終歌》全文。

這是太白祠內李白佩劍的形象,非常少見,表現了他「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情景。

太白祠後面,就是李白墓地。

李白墓是唐代墓葬的形制,環境幽靜,整體清爽、乾淨,並不華麗,卻給人安靜和肅穆莊嚴的感覺。

墓呈圓形,突起的墳塋上芳草萋萋,四周用石磚相砌。墓前所立石碑「唐名賢李太白之墓」,據說是詩聖杜甫手書。也許是取「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之意吧。

-

-

-

---------------------------------------------------------------------------------

交通情況

自駕游:205國道新橋入口:馬蕪高速李白墓園出口。

公交車:當塗縣內中巴車:當塗—烏溪、當塗—黃池、當塗—大隴、當塗—興永

馬鞍山火車站旁邊的馬鞍山汽車站買到到太白鎮的汽車票(8.5元/人),讓司機在李白墓園門口停下即可。

免費政策

2020年2月,為致敬奮鬥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從疫情結束景區恢復營業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醫務工作者憑醫師執業證、醫師資格證、護士/護師資格證等有效證件,即可免門票遊覽景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WE9vknUBjdFTv4tAW5p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