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抖音上有個小視頻上了熱門:
這是抖音用戶#柯豆和小蟲草#的作品,在他的抖音上傳到視頻中多是這種一家人互相整蠱其樂融融的畫面。
這個視頻在抖音獲得了28萬多的點贊量,大家都十分羨慕號主有這麼一個「性格好」的天使寶寶,即便是粘了「粑粑」在手上都還笑眯眯的,一點也不生氣。
大家都喜歡這種「性格好」的人,但是我們卻好像只有羨慕別人的份,別人家的孩子性格好,別人家的爸爸媽媽性格好,怎麼一到自己家就都是各種暴躁呢?
其實,仔細看看柯豆和小蟲草的其他視頻作品,你會發現,這家人之所以能養出如此「性格好」的孩子,恰恰是因為他們一家都是這樣「性格好」的人。
孩子的智商或許是天生不可控的,但情商、脾氣、性格則更多靠是後天的養成。你是什麼樣的父母,你的孩子就是什麼樣的人。
母親經常處在負面情緒中,動不動就抱怨、大吼,那麼孩子的脾氣也好不到哪裡去;同理,父親一直嚴肅不苟言笑,像一頭獅子,那孩子也多半會變成怯懦的綿羊。
父母「性格好」恰恰就體現在給孩子塑造一個自由、民主、開放、愉快的家庭氛圍上。今天小七老師就跟大家聊聊該如何在孩子童年時期,提供一個適宜的家庭氛圍。
夫妻關係高於親子關係
父母恩愛是孩子的溫暖源泉
過去的家庭教育多是親子關係是最重要的,所以孩子們好像很少看到爸爸媽媽互相表達愛意。
這種環境下的孩子很難對婚姻和家庭有正確的理解和期待。
甚至有些家庭的父母還經常當著孩子面吵架,惡語相向,這種負能量的侵襲下,孩子對「家庭」這個概念產生更多的誤解。
夫妻關係是孩子認識世界、了解愛情、親情的第一通道,也是一個家庭的核心。
一個人的父母關係如何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他以後如何對待別人以及擇偶標準等。
我們經常在熒幕上看到的那些令人羨慕的和睦家庭中,多是夫妻關係要占主導地位,像鄧超和孫儷這對明星夫妻,他們從不吝嗇在孩子面前「秀恩愛」,他們在與自己的孩子平等相處、陪伴的同時,也不斷給孩子灌輸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的家庭主基調。
父母孝順,是孩子榜樣
在#柯豆和小蟲草#的抖音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出鏡的除了爸爸媽媽寶貝,還有很多爺爺奶奶的畫面,老人家幫忙帶孩子,一起給孩子唱歌;夫妻倆對老人恭敬孝順,一家人其樂融融,令人羨慕。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也是父母的鏡子。
那些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也多半都是在與父母的相處中潛移默化學會的。一對總是在孩子面前對待家裡老人刻薄的父母,又怎麼能教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好孩子」呢?
家庭成員彼此尊重,地位平等
在一個家庭中,無論年齡長幼,我們都應該營造一個相對平等的相處方式。不管是夫妻還是父子、母子,都要記得彼此尊重。
尤其在親子關係上,如果大人總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給孩子一種專制壓抑的環境,也不利於孩子成長。
教育學中更提倡我們創造一個相對民主的家庭環境而不是專制或甩手掌柜型的,尊重孩子,讓他能和你平等的對話,是建立自信的第一步。
比如在與孩子交流時蹲下來平等對話而不是居高臨下;在討論問題時多用商量的語氣而不是命令呵斥;在孩子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時更傾向於鼓勵孩子做自己而不是執意去攀比。
在與孩子平等對話的案例中,黃磊可謂是一個典範了,他在一次採訪中,聊到對女兒的教育問題時說道:
「我從未把她當做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屬於我,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她,我們像朋友一樣相處。」
放下自己的身段,克制長輩的姿態,和女兒平等地對話。正是這種尊重的態度才讓黃磊教育出如此優秀的女兒吧。
父母熱愛學習,陪伴孩子共同成長
每一對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能成人成才,但是好的父母絕不是單純的「督促者」而是一個以身作則的「示範者」。
言傳身教這個詞兒相信大家都明白,一對愛學習愛讀書的父母,他們的孩子也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
錢鍾書和楊絳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作為一個文學世家,他們的女兒錢璦從小耳濡目染,養成了愛讀書寫作的好習慣,每天晚上一家三口就是坐在書桌前一起看書學習,過著被書香環繞的幸福生活。
父母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先接觸的第一任老師,一個好的家庭氛圍可以讓孩子擁有健康樂觀的性格。
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圍或許就會讓孩子有一些性格缺陷,比如膽小怕事、脾氣暴躁、拖拉甚至口吃、過於敏感等。
這些典型的破壞家庭氛圍的行為希望大家可以自省:
一、夫妻關係緊張,經常吵架或者冷暴力
這樣的家庭氛圍給孩子帶來的就是低氣壓和被冷落的感覺。
因為父母的爭吵甚至打鬥也讓孩子缺乏自控力,在未來的親密關係中缺乏耐心,孩子在無所適從的同時也不會處理自己的人際關係。
二、家庭成員經常出口成髒,指責孩子
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說髒話是一件很嚴重的事,孩子有樣學樣不說,也會把這樣的戾氣和習慣帶到學校中,長此以往對他的人際相處和發展都是有害的。
另外過度指責孩子也會讓孩子陷入玩世不恭的循環中。
三、對孩子居高臨下,過於專制
專制型的家庭要求孩子無條件的服從大人的要求,兒童在家庭中幾乎沒有什麼話語權。
這種環境下的孩子可能表面上彬彬有禮,但更容易產生焦慮和外部依賴,這些孩子在長大後都有不用程度的心理創傷,比如無法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青春期更叛逆等。
最近一直比較火的「原生家庭」一詞其實正是我們在童年時父母給我們塑造的成長氛圍,希望爸爸媽媽們能不斷學習和自省,為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健康和諧的原生家庭,讓他們都能成長為一個自信自強,充滿正能量的「性格好」的成年人吧。
關於育兒,或許你還有很多問題
沒關係,小七老師一直關注家長們的需求
我們將不斷推出能解決大家育兒問題的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WE4_bW8BMH2_cNUgpxw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