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食品,在高密已經絕跡!

2019-06-01     山左歷史

餶錐、嘎渣、鋤刃、趴崮

與60歲以上的老年人拉家常,會常聽他們說現在的孩子喝奶粉享大福了,自己小時候是用餶錐、嘎渣喂大的。年輕人聽了常一頭霧水:餶錐、嘎渣是什麼東西?

細問之,方知有些延續存在了幾千年的傳統食品現已絕跡了。先民們靠吃著這些食品繁衍生息,將社會一步步推向進步,創造了一個個人間奇蹟與輝煌,這些食品功不可沒,應當將其追回到我們的記憶中來。

餶錐是將和好的麵糰,攥成一根徑粗約5厘米,長約15厘米的面棍,形若粗骨,因此得名「餶錐」。埋在鍋底灰里燒熟後,由大人嚼著喂孩子。餶錐是最原始的一種食品,據說自人類掌握了種植技術,餶錐就成了人們的食品。餶錐的製作方法常用了原始人的燒烤技術。

嘎渣是將和好的麵糰做成一片片像小孩子鞋底樣的東西,放在鍋里烙熟,烙脆,由大人嚼著喂孩子。

除此之外,高密西鄉曾盛行吃鋤刃、趴崮兩種食品。

鋤刃是由小麥粗面或者高粱面、地瓜面做皮,面里填滿剁碎了的黃菜(黃菜是曬乾了的蘿蔔、白菜、辣菜葉子等)後,做成扁形的大包子,一個約有半斤多重,蒸熟後又大又硬實,有點像鋤頭刃子,因此得名。

趴崮是用少許小麥粗面或地瓜面,摻上黃菜,攥成一個大糰子,蒸熟食用。因其高大,像座小山崮,人們就稱其為「趴崮」。

鋤刃、趴崮是人們在生活困難時期創造出來的特殊食品。上述食品雖已絕跡,但食品文化做為人文自然遺產的重要內容,我們應當給予充分重視並深入研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WA74X2wBUcHTFCnfJ0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