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公共鋼琴彈奏出城市愛的溫度

2020-03-27     人民網四川頻道

3月23日,偶然路過省體育館地鐵通道的成都市民李文博,忽然間被一陣錚錚淙淙的琴聲吸引。這是蘇聯民歌《紅莓花兒開》的旋律,循聲望去,一位戴著口罩的老者在通道一角的鋼琴前全情投入地彈奏。他身旁有一塊紙牌,上書「這是一台公共鋼琴」。

這一幕讓李文博頗有些激動:「我沒想到成都居然會有『公共鋼琴』這種新鮮事物,而且居然有普通人能彈,突然感覺我們的城市好有愛。」他把這一幕拍成視頻發到朋友圈。

其實,這台「公共鋼琴」並非近日才出現。自去年8月底鋼琴擺放在此處以來,它迎接過練琴的小朋友,拿著可樂偶然路過此處的胖大叔,以及在附近做保潔的阿姨。他們彈奏出或熟練或生澀的音符,共同匯成城市最有溫度的樂章。

一台治癒系的鋼琴

省體育館地鐵通道,是成都頗富藝術氣質的地下通道。大約從2016年起,細心的過往行人發現這裡不再有商業廣告。路過此處,偶然會看到有年輕人在這裡自彈自唱,牆上會不時掛出各種展覽。5月20日,這裡會出現一面愛的「表白牆」。周末,喜馬拉雅、京東閱讀聯合在此舉辦「讀書日」,讓大家感受讀書的樂趣。

這處地鐵通道緊接成都來福士廣場,也是商場的黃金廣告位。改變緣自對它的重新定位——打造成都商業綜合體有溫度、有人文關懷、有情懷的一條通道。當流行音樂、畫展、讀書分享會紛紛進駐,在這裡擺放一架「公共鋼琴」的想法在去年萌發了。

成都來福士廣場的相關項目負責人介紹,「公共鋼琴」十多年前就曾在國外出現。最有名的是2008年英國藝術家盧克·傑拉姆認為人們在生活中和陌生人交流極少,他決定將藝術與溝通結合,將色彩艷麗的鋼琴擺放在公共場所,以此促進陌生人之間的溝通。那一年,他把15架鋼琴帶到英國伯明罕的各地持續巡演。此後,上千架鋼琴被安裝在全球的數十個城市。「我們擺放一架公共鋼琴,是為了讓為生活奔波的人們,有一處能讓自己放緩節奏的方寸之地。上下班路上的片刻停留,或許就能傳遞美好,用音樂與路人共享溫暖與快樂的情緒。」

他們花幾千塊錢買了一台二手英昌鋼琴,在一旁的海報上寫下「願您留下動人的樂曲,共同傳遞音樂的力量」「也請愛護它,我們需要與音樂長久相伴」的文字。

鋼琴很快吸引了過往行人中的音樂愛好者。在附近上班的李柯經常都要路過通道,她看到過買菜歸來的老人、拖著行李箱的女孩、稚氣未脫的孩子都曾坐在那裡,伴隨著《彩雲追月》《卡農》等優美旋律,讓這位新手媽媽「感覺很治癒」。

彈出平凡人心中的詩和遠方

幾個月來,這架有些老舊的鋼琴不斷發掘著來自普通人的感動,成就著平凡人的夢想。

今年65歲的徐桂仙,在省體育館地鐵站做保潔。她年輕時喜歡音樂,曾經自學過橫笛、腳踏風琴。當這台「公共鋼琴」擺在那裡以後,徐桂仙有一天專門起了個大早,在上班之前,小心翼翼地坐在琴凳上開始彈奏。那一刻,她覺得自己年輕時的「鋼琴夢」仿佛實現了。

有時候,徐桂仙會穿著來不及脫的保潔服去彈琴,花白的頭髮、粗糙的雙手和一身保潔打扮,迅速引起過往行人的關注,成為網絡上小有名氣的「鋼琴奶奶」。她不介意人們拍下她並不熟練的指法,「當我沉浸在音樂中,生活中碰到的困難好像就不存在了」。

成都中科院光電所88歲的張大爺,也喜歡在附近散步後,坐在這裡彈上幾曲。「杜甫一千多年前就寫成都『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你看現在這麼多人來彈奏鋼琴,說明成都藝術底蘊深厚,成都人懂得用音樂慰藉生活。」

去年10月,這架鋼琴還見證了成都人澎湃的愛國熱情。那幾天,有人在它上面插了一面小紅旗,來這裡彈琴的很多人都選擇了《我和我的祖國》,深情的旋律持續迴蕩,讓不少行人淚濕眼眶……

工作人員表示,鋼琴會定期檢修長期擺放。它期待著人們停下腳步,用音樂分享心情,把愉悅和詩意傳遞給每一個路過的人。記者 吳曉鈴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W-9cHHEBfwtFQPkdb8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