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美!這裡是錦江雙流段!

2019-11-30     天府雙流

近日,成都市正式啟動「最美河湖」「最美護河人」評選活動,在全市掀起了一股「水」熱潮,得到社會廣泛參與。媒體成都河湖行第一站走進錦江雙流段,共同感受錦江雙流之美。

錦江從永安鎮毛家灣進入雙流區境內,全長20.9公里,平均河寬150米。雙流區匯入錦江的河流有江安河、鹿溪河、老南乾等河渠17條。

2017年初,按照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河長制工作的統一部署,制定了《錦江(雙流段)水生態治理工作方案》,並以河長制工作為抓手,有序推進錦江治理工作。解決了錦江及其支流共有排口620個(其中錦江主河道排口34個,匯入支流排口586個)全部收集處理;更使錦江(府河、南河)出水段面(黃龍溪鎮夏家坨國控考核斷面)水質持續好轉,人民滿意度持續提升。

讓我們一起看看

河長們的行動吧

水清岸綠,盡現生態美景的錦江雙流段

(袁浩 攝)

臨河而居,迎著清晨的第一抹陽光,美麗的錦江從畫中醒來。雙流以「綠色發展」為指引,著力發展現代農業,保護水環境,以青山綠水為底色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無論是春夏秋冬,抑或是白晝黑夜,錦江兩岸的美麗風光永遠不會「打烊」。

城區和城鎮段重點打造節點和公園,郊野段建設大地景觀和林盤,串點成片,連片成景,營造「望山、親水、觀田、游林、賞花、渡濕、訪古、拾趣、讀城」的特色景觀,實現「四季有景」,配套打造「夜跑錦江」「夜遊錦江」「夜市錦江」「夜宿錦江」四大夜間娛樂產品,聯動夜間經濟發展,實現「全時可游」。

青山如屏,碧水如帶,如今的錦江雙流段盡現一幅青山綠水、生態宜居的秀美畫卷。

生態健康,紮實踐行治理錦江的雙流做法

錦江的「美容師」 (袁浩 攝)

雙流區全力抓好中央、省、市關於河湖長制工作的重大部署,按照市上「一年治污、兩年築景、三年成勢」的錦江水生態治理工作時序要求,大力實施「一核三治四改」的「134」工作舉措,全力推進水生態環境治理,努力實現錦江(雙流段)「安全流暢、水清岸綠、生態健康、管護高效、人水和諧、群眾滿意」。

2019年1—10月錦江黃龍溪國控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Ⅳ類,水環境持續改善。制定了《錦江(雙流段)水生態治理工作方案》,以河長制工作為抓手,有序推進治理工作,在完成一階段排口治理工作的基礎上,正在加快推進二階段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各項工作。

錦江雙流段匯入支流條條河(永安鎮段5.7公里),在2016年以前,共有46家養殖場通過16個排口排污到條條河,造成水體污染,發黑髮臭,農業用水無法使用,於2017年4月被判定為雙流區黑臭水體之一。通過關閉條條河沿線養殖戶,整治排口,目前條條河水質基本穩定在Ⅳ類。同時對條條河進行景觀工程打造,將河岸周邊打造成生態濕地公園,總占地面積約26萬平方米,其中綠地面積18萬平方米、水面面積4.64萬平方米、停車位118個,綠地率高達86.5%。目前,條條河濕地公園A區已建成開放,B區、C區正在打造中,建成後將成為連接雙流核心區綠道與錦江生態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實現人水和諧,生態之河的雙流夢想

自2017年以來,雙流區全面完成了28個農村居民聚居點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目標任務,覆蓋9個鎮(街道)及23個行政村,同時對條條河進行景觀工程打造,將河岸周邊打造成生態濕地公園,建成河道綠化景觀走廊10餘公里,新增綠地面積50餘萬平方米,新建鳳舞湖、芙蓉海6處人工湖泊。

雙流還通過三艘多功能水質凈化船每天兩次對白河河段內的鳳舞湖、芙蓉海等湖泊進行水體曝氣復氧,降解有機污染物和氨氮,提升水體質量,多管齊下,打造水美岸綠的優質水生態環境。

為打造全民治水護河新局面,雙流區積極開展聘請民間河長和「小小河長」參加河長制管理工作,打開了全民治水新格局。

2019年,新增5名民間河長,補充「官方」河長巡河力量,促進河長制工作良性發展。

此外,雙流區正加快智慧水務建設,進一步優化完善河長制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統,加強與市級信息平台數據對接,探索河長制工作在線考核,建立河長制專欄,定期推送河長制工作動態、政策文件等信息,暢通群眾參與途徑,實現人水和諧、生態之河的雙流夢想。

美麗錦江、美麗雙流

人水和諧

智慧河長

鍥而不捨

才造就了這段美麗

給錦江雙流段點個贊!

給默默付出的河長們點個贊!

你們辛苦了!

關於我們

主 編:鵬 哥

編 輯:佳 佳

新聞來源:成都河湖

主辦單位:中共成都市雙流區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雙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VyB9uW4BMH2_cNUg3OJ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