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只要命夠長就有可能飛出銀河系,但至少要在1億年以後

2020-07-01     史海觀復

原標題:人類只要命夠長就有可能飛出銀河系,但至少要在1億年以後

常有人好高騖遠的提出,人類有沒有能力飛出銀河系?雖然這個問題現在談起來還為時過早,太過早了,但也不妨展望一下,科幻一下。

時空通訊個人觀點:能,只要人類的命夠長,能夠延續1億年或者10億年,那時人類的文明程度或許達到了三型星系級文明,可以在星系之間穿梭。

人類現在的文明還只有0.73級,也就是距離一型母星級文明也還差得很遠,連地球都搞不定。人類現在的飛行器飛得最遠的才有219億多公里,就是旅行者1號,還是個無人的。有人的飛船隻到達過月球,才38萬公里,有12個人的腳印留在了上面。

按照現在飛得最遠的旅行者1號飛行速度,每秒17公里,飛出太陽系1光年引力半徑需要17000多年,飛到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統,距離4.22光年的比鄰星,需要飛行74000多年。

而科學界最新認定銀河系直徑有20萬光年,我們太陽在距離銀河系中心2.6萬光年的一個支臂獵戶臂上,如果背著中心向外飛,距離銀河系邊緣約7.4萬光年,按照旅行者1號的速度,要飛12億年才能夠到達銀河系邊緣,你說現在的人類有這種可能嗎?現在敢想嗎?

要飛出太陽系進行某些有目的的活動,現在的宇航速度是不可能的,所以首先必須是速度的突破。

至少要達到光速的五分之一,人類才有可能在周邊幾個最近的恆星考察。光速的五分之一就是每秒6萬公里。

除了速度的突破,飛船裝載能力和空間生存保障能力還需有所突破,人類要能夠適應長時間宇宙航行生存條件,才有可能進行星際活動。

前些年霍金在世時,曾經發起過一個叫「突破攝星」的計劃。

計劃的內容是聯合世界上有錢人和頂級科學家,製造一個巨大的光帆,上面搭載一個僅有1厘米大小重1克的微型探測器,用強大的雷射能量催動光帆達到五分之一的光速,以每秒6萬公里的速度飛向半人馬座a星的比鄰星,用二十幾年時間到達那裡,近距離拍攝幾張照片傳送回來。

這個計劃非常高大上,但存在巨大的困難和科學尖端問題難以解決,如怎樣在指甲蓋那麼大的探測器上裝載導航、信號傳輸、拍攝等若干精密儀器,怎樣精準操控這艘微型探測器能夠到達4.22光年的目標,怎樣在每秒6萬公里的速度掠過比鄰星時能夠拍攝到清晰的照片,又怎樣把這些照片用極其微弱的信號經過4年多的傳輸,精準的送達翹首以盼的人類眼中。

即便這些問題都解決了,真的成功了,也還只是一個微型無人探測器的傳送,要能夠搭載人類飛出太陽系,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這項計劃曾經風靡一時,隨著霍金的離世,現在似乎漸漸不聞音信了,不知進展如何,是否已經流產尚不得而知。

退一步說,即便能夠到達周邊恆星系統,也不能代表能夠穿越銀河系。即使是製造出了接近光速的飛船,穿越銀河系也要幾十萬年。

這就涉及到了人類存在形式和壽命問題,也涉及到了人類穿越銀河系的意義問題。

如果有一艘飛船帶者人類的希望向銀河系外飛去,那麼他們去幹什麼呢?他們在接近光速的飛船里,或許由於時間膨脹效應,不會老去,還能夠回來,但地球已經過去千百萬年,早已經是滄海桑田海枯石爛,這些人還有回來的必要嗎,他們來去有什麼意義?

時空通訊在過去發的多篇文章中談到過,高度文明體一定要實現存在形式升級換代,才能夠走向深空,才能夠適應長久的星際探險活動。

這個長久不是幾十年,也不是幾百年,而是成千上萬甚至幾十萬年。這樣人類只有練就不老之軀,才能夠真正地在宇宙中如魚得水,恣意遨遊。

這種不老之軀就是以意識或能量形態存在。這種想法絕非空穴來風,是有可能的,甚至是一個必由之路。我相信一個先進的文明體應該是這樣存在著的。

現在一些世界頂級研究機構就在研究意識轉移、人機結合問題,儘管這僅僅才是很低級很初級的開始,但我相信在久遠的未來,人類能夠完成這種蛻變。

有人認為,如果人類成了那種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還是人類嗎?

這是我們現在人類處於現在樣子的思維,我們無法想像人類到了那種高級存在的意識形態,就像猿人無法理解今天的人類一樣。

但人類只需純能量就能存在時,那種存在的意義和樂趣又豈是我等這種還在黑暗森林猜疑鏈中掙扎的低級動物所能理解的?

請大家記住並理解一句話,人類文明的提升,絕不僅僅是外在世界的變化和提升,還包括人類自身的變化和提升,只有這種同步發展,人類才有可能存在久遠。

所以,時空通訊認為人類只要不毀滅,是有可能飛出銀河系的,但絕不是現在,也不是我們可預見的將來。

科學界認為,人類再過200年,可能升級為一型文明,再過5000年可能升級為二型文明。但三型文明無人預測,遙遙無期,是至少需要億年以上時間考量的。

這雖然只是一種猜想,但猜想和幻想是人類前行的動力,雖然我們看不到這個猜想的實現,但我寧願相信這個猜想是能夠實現的。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VwqIBnMBnkjnB-0z9RF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