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笑出聲?為時尚早

2019-08-29   成功快車

Costco笑出聲?為時尚早

"Costco可能都沒預料到會來這麼多人,管理太混亂了。"

8月27日,美國連鎖會員制倉儲超市Costco大陸首店在上海閔行正式開業,雄心滿滿的Costco可能沒有想過他們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將面臨什麼,開業四小時,賣場成了修羅場。

8月27日下午1點左右,Costco上海閔行店宣布下午暫停營業。在會員APP上通知消費者,"因賣場交通人潮擁塞,為提供您更好的購物體驗,今日8月27日下午開市客賣場將暫停營業,將避免前往。"

隨後更是發布往後賣場限流2000人的公告。

Costco到底是何方神聖?

Costco是美國會員制倉儲式超市,以低價、精簡的商品和會員制為核心商業模式,曾被稱為"沃爾瑪的唯一對手"。它擁有全球供應鏈體系,商品保持在4000個左右精選SKU(庫存量單位)。在全球11個地區設有超過770家的分店,會員量超9600萬。

可是Costco並不是第一家在中國開業的倉儲式會員制超市,或者說,國內的倉儲式超市絕對不少。

1996年8月,沃爾瑪旗下的山姆中國首店在深圳開業,同年9月、10月,來自荷蘭的萬客隆和德國最大零售商麥德龍進駐廣州和上海;1997年,美國普爾馬斯特在北京開店。這些外資零售商超實行的都是倉儲式付費會員制。而它們有著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在華發展並不順暢。

麥德龍收縮在華業務

2018財年,麥德龍在華銷售額為209億元,然而,麥德龍在華業績的巔峰卻停在了2008年,營收高達5198億元,從2014年開始麥德龍營收一路下滑。

2018年9月起麥德龍開始有意收縮其在華的零售業務。然而麥德龍足夠的粘性較強的B端用戶以及全球供應鏈優勢仍吸引著資本的目光。各組財團紛紛問價競購麥德龍,近日傳出物美報價20億元美元收購麥德龍在華業務。

山姆走到線上

2010年前後電商零售席捲而來,實體零售遍地凋零,各大外資商超選擇退出中國抑或被本土零售商收購。山姆會員店則發起線上線下融合的衝擊。除自有電商平台外,山姆還入駐了京東,並設前置倉滿足核心會員需求,推出"一小時極速達"服務。

Costco憑什麼爆?

1、 低到爆的價格

Costo用了三個方法,將商品價格壓到極低:超級倉庫模式、極低的土地成本以及供應鏈的極度整合。這三種方法讓Costco的商品價格能夠比傳統的超市低30%-60%,也是這樣的價格,讓目標用戶是中產階級的Costco可以快速搶占下沉市場。

2、 質量過硬

小米CEO雷軍曾說,在Costo,你可以閉上眼睛買東西。

3、 無理由退貨和退差價

Costco進入中國之後宣布兩了個會員政策,一個是所有銷售的商品可以不限天數無理由退款,另一個則是如果你在購買物品後的30天內發現價格下調了,憑消費記錄可以直接享受Costco給你補差價,直接秒殺所有零售平台的售後。

Costco笑出聲?為時尚早

Costco這來華第一槍算是打響了,知名度一夜席捲全國。但不代表Costco就可以站穩跟腳。

Costco目前完全是照搬美國模式,這也是導致了開店首日現場秩序極度混亂的原因-缺乏本土化的管理。事實證明照搬美國模式是不夠的,倘若要深耕中國市場,Costco還將面對本土化難題,一方面是Costco要在華找到合作的供應商以控制成本;另一方面,Costco要面臨消費分層問題,一邊要下沉到二三線城市,尋找更廣闊的的增量市場,一邊要留住一二線城市中,對普通大賣場有些厭倦的中高端消費者。

"中國零售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如果直接照搬國外的會員倉儲式超市模式,會面臨不少挑戰。"凱度消費者指數業務部門大中華區總經理虞堅這麼表示。

在小編看來,Costco來華第一炮打得的確漂亮,雖然現場極度混亂,但事實就是Cost物美價廉的形象在國人的心中立了起來。但Costco將美式的固有運營模式硬套到國內,個人認為結果不會太樂觀,例如廣受國外客戶熱衷的付費會員服務,在國內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

加之目前國內的零售業處在激盪時期,Costco選擇此時入市,結局會是一舉奪魁還是泯然眾人,黯然失色,還得看Costco接下來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