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大火,湖北哪些上市公司將受益

2020-07-14     支點財經

原標題:數字經濟大火,湖北哪些上市公司將受益

復甦,是今年二季度以來中國經濟的關鍵詞。

如何乘風破浪、加速復甦,是全國各地持續推進的工作。有著強大韌性的數字經濟,便成為各地政府疫後重振的主要抓手之一。

在此背景下,多地出台了加快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文件,湖北也不例外。

6月以來,湖北出台了《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若干措施》《湖北省數字政府建設總體規劃(2020-2022年)》,武漢則出台了《武漢市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實施方案》《促進線上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等具體方案。

支點財經還了解到,湖北省發改委正在編制全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專項規劃,初步預計明年發布。

那麼,什麼是數字經濟?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過程中,湖北A股哪些上市公司有望受益?湖北發展數字經濟有哪些優劣勢?又該如何搶抓機遇?

火熱背後是大勢所趨

事實上,數字經濟不是最近才「火」。

「行情」早在4年前就已啟動。2016年,G20(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基於數字經濟是全球經濟增長日益重要驅動力的共識,發布了《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希望促進成員之間以及成員之外的溝通與合作,進一步釋放數字經濟潛力。

2017年,數字經濟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推動「網際網路+」深入發展,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隨後,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在此背景下,2017年底浙江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把數字經濟作為 『一號工作 』來抓」。次年,杭州提出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

此後,廣東、上海、北京等更多省市,均紛紛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並出台了相關規劃和實施意見。

國家層面對數字經濟也越來越重視。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及,深化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

在此背景下,我國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張,並成為了國民經濟中最為核心的增長極之一。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由2005年的2.62萬億元,擴張到2019年的35.84萬億元。同期,數字經濟占GDP比重,從14.2%提升至36.2%。

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及占比

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

今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則進一步助推了數字經濟的發展。

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繼續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進「網際網路+」,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在「重災區」湖北,數字經濟在疫情中也表現出了強大韌性。

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公布的信息顯示,抗疫過程中,線上經濟、無人經濟、到家經濟、宅經濟蓬勃發展,帶動大量穩定就業,並催生出新就業形態。視頻會議、遠程醫療、雲課堂、網上展會等 「不打烊」服務,在支持復工復產、提振經濟等方面,也發揮了獨特作用。

即便沒有此次疫情,湖北也有意要加快數字經濟發展。今年1月發布的2020年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便提出,「數字經濟是未來發展競爭的主戰場。湖北不僅要鞏固提升 『九省通衢』樞紐地位,更要奮力搶占流量風口,成為重要數據樞紐」。

由此,湖北和武漢相繼出台了前文提及的數字經濟相關措施和方案。

「數字經濟是大趨勢、大戰略、大潮流、大責任、大機遇,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創新融合,會引發鏈式突破,催生眾多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行業發展、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力量,為地方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2020年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起草小組成員、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綜合處副處長黃沙里對支點財經記者說,「從歷史上看,每一輪技術變革,都會引發區域競爭態勢的重新洗牌,提供『彎道超車』的機遇,湖北應抓住機遇、迅速行動,加快發展數字經濟。」

概念一直在升級

那麼,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會給湖北帶來哪些新機遇?特別是代表國民經濟與產業發展中間力量的上市公司,又會迎來哪些利好?

回答這一問題之前,有必要回顧下數字經濟概念的發展。

數字經濟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美國學者唐·泰普斯科特於1996年所著的《數字經濟:網絡智能時代的前景與風險》一書中。不過,唐·泰普斯科特並沒有對數字經濟進行精確界定,只是用它來泛指網際網路興起後的各種新生產關係。

此後,數字經濟開始流傳開來,並有了一些定義,被認為是在網際網路技術基礎上,出現的電子商務和電子業務等網際網路經濟。

2000年之後,新技術突飛猛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等新型數位技術層出不窮,並加速了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單純的網際網路經濟已經難以涵蓋數字經濟的全部內容。

於是,這些新技術以及由此產生的新型經濟活動,也被吸收到數字經濟的概念中來。在前文提及的《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中,數字經濟便被重新定義為「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不過,新技術一直在演變,數字經濟的概念也因此不斷動態發展。

今年7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則對數字經濟概念再次進行了升級,並提出了數字經濟「四化」框架。

湖北概念股占比超過一半

根據數字經濟「四化」框架,以及前文提及的湖北和武漢出台相關文件的說法,本文對湖北A股數字經濟概念股,進行了梳理盤點。

截至今年7月10日,湖北A股共有109家上市公司。支點財經根據Choice數據、券商研報、投資者互動平台、上市公司公告及財報等內容總結, 湖北A股共有58家上市公司涉及數字經濟概念,在總數中的占比已經超過一半。

這些數字經濟概念股主要涉及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

在湖北A股上市公司里,這些數字經濟概念股的股市表現和整體業績也不錯。以今年7月10日收盤價計算,湖北A股109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為16705.31億元,58家數字經濟概念股的總市值為10982.68億元,後者在前者中的占比為65.74%。

今年一季度,湖北A股109家上市公司的總營收為1765.02億元,58家數字經濟概念股的總營業收入為845.83億元,後者在前者的占比為47.92%。同期,這109家上市公司扣非前後凈利潤孰低(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誰低就取哪個值)合計為44.09億元,58家數字經濟概念股扣非前後凈利潤孰低合計為17.23億元,後者在前者的占比為39.08%。

前文提及的多項湖北和武漢數字經濟相關措施和方案的出台,無疑會給這些概念股帶來利好。譬如,在「數字經濟13條」中,僅在實施5G萬站工程上,今年就要新建5G基站5萬個以上,實現5G網絡武漢市城區室外全覆蓋。

在這些相關措施和方案的實施下,湖北A股數字經濟概念股的業績值得期待。

湖北數字經濟全國排名第七

同時值得期待的,還有湖北數字經濟產業的蓬勃發展。

除了上述數字經濟概念股外,湖北還有很多數字經濟相關的非上市企業,以及國內知名數字經濟企業在這裡落地,他們整體構成了湖北數字經濟的發展水平。

譬如,數字產業化里最有代表性的5G概念,湖北本土還有年銷售額均過億元的湖北康泰塑料有限公司、湖北楚天通訊材料有限公司、湖北楚天電纜實業有限公司等,他們生產的光纜護套、光纜鋼鋁帶、光纜等產品,可廣泛用於5G建設中;總部註冊地不在湖北、但在湖北有業務布局的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及中國鐵塔,也都是湖北5G建設的中堅力量。

又如,在產業數字化里最有代表性的電商零售概念,湖北本土還有樓蘭蜜語、寧美國度、貓人等公司,他們各自在休閒零食、DIY電腦、內衣領域,線上銷售額在全國均排名靠前;外來企業里,小紅書、美菜網、每日優鮮等獨角獸企業,在湖北都有較大布局,並將第二總部落地武漢。

正因為有這些企業的支撐,近年來湖北數字經濟的整體發展情況越來越好。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年)》顯示,2018年湖北數字經濟規模超過了1萬億元,位居中部第一、全國第八。同時,數字經濟占GDP比重超過了30%。

前文提及的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則顯示,湖北數字經濟規模排名往前提升一位,在全國排名為第七位。

各省市自治區數字經濟增速及數字經濟占GDP比重

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

單從武漢來看,其數字經濟表現更加喜人。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武漢數字經濟增加值為5772.06億元,占GDP比重達38.9%。到去年時,武漢數字經濟占GDP比重已達40%左右。去年底,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發布了《2019城市數字發展指數報告》,從數字環境、數字政務、數字生活、數字生態4個一級指標及20個分指標,對各城市進行綜合評分,武漢超越北京、廣州、深圳等城市,排名第三(前兩名是杭州和上海)。

隨著前文提及的多項湖北和武漢數字經濟相關措施和方案的逐步實施,湖北和武漢數字經濟在全國的表現,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需要誕生像阿里這樣的平台型企業

「湖北要打造數據樞紐,絕不能只滿足於在中西部板塊領先,更要奮力實現『彎道超車』,力爭打造全國甚至全球的數據樞紐。」黃沙里對湖北數字經濟的發展寄予厚望。

在黃沙里看來,湖北發展數字經濟有幾大優勢:一是科技資源優勢,湖北科技創新能力位居全國第七位,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大學和科研機構創新實力突出,在人工智慧等領域擁有一批有重大影響力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二是傳統產業優勢,湖北傳統產業占比大,產業轉型任務重,但因此利用數位技術提升現有產業的空間更大,數字經濟發展的潛力也更大。

不過,黃沙里也坦言,雖然湖北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較好,但與發達省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她舉例說,雖然湖北在新一代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產業方面,培育了一批有競爭力的企業,但從整體上來看,這些企業大多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提供者、應用者,還沒有誕生像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這樣的平台型企業。

這與前文盤點湖北A股數字經濟概念股的結果一致,即欠缺數據化治理和數據價值化的相關企業。

「這些平台型企業除了提供基本服務,也越來越具備金融、數據收集等功能,而這些資源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黃沙里解釋說,以數據為例,依託大數據,未來將衍生出數據服務、數據化學、數據材料、數據製藥、數據探礦等一系列戰略性新興產業,「掌握不了戰略資源,湖北的發展空間就會受到擠壓。」

「湖北要搶占流量風口,打造數據樞紐,依然任重道遠。」黃沙里說,「全國各地都在開足馬力發展數字經濟,中流擊水,不進則退,慢進也退,只有順應潮流才能傲立潮頭。」

黃沙里從政府層面提出了建議,認為應重點加強「五大支撐」:一是強化基礎設施支撐,加快基礎設施疊代升級,把「硬環境」做硬;二是強化產業支撐,重點抓好大數據、智能製造、「芯屏端網」等優勢產業,培育一批龍頭企業,集聚更多第二總部和獨角獸企業;三是強化環境支撐,優化營商環境,打造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和數字經濟發展的「軟環境」,以「放管服」改革為重點轉變政府職能,把市場主體的活力充分激發出來;四是強化財力支撐,既要做好減法,頂格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又要做好加法,加大支持創新創業的財政投入,讓科技企業更加專注於創新;五是強化人才支撐,以湖北豐富的高校院所為基礎,著力在數字經濟各領域培養若干批高素質人才。

記者丨林楠 蔣李

編輯丨何輝 吳玲

【小編推薦】中芯國際、吉利汽車帶火「回A」概念,這些AH股是價值窪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Vm6sS3MBiuFnsJQVBM3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