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一滴眼淚 | 高梨 豊

2020-07-14     圖像與眼睛

原標題:光的一滴眼淚 | 高梨 豊

「挑釁」雜誌的另一創刊人高梨豊,也是一位值得介紹具影響力的攝影師。高梨豊在1935年生於東京都,畢業於日本大學攝影系,因此受過專業而正統的攝影訓練,他的首個獲獎作品 お疲れ様,也是棚拍肖像的類型的作品。但有趣的是,高梨豊並沒有走上廣告或時尚攝影這條道路,反而在1964年受到當時已是攝影大師的東松照明的邀請加入其創辦的專欄 I am a King,也因此認識了當時身為編輯的中平卓馬。這成為了 「挑釁」雜誌的起始點。

與中平卓馬、森山大道以及另兩位 「挑釁」雜誌的創刊人多木浩二及岡田隆彥不同,高梨豊還較為正統,畢業後也是以專業攝影師的姿態在日本設計中心從事廣告及時尚攝影,因此在 「挑釁」雜誌中,他的作品較中平和森山比較沒有失焦與搖晃,照片反差也較弱,但他卻以其對城市的獨立攝影論來詮釋,也因此其作品更像是一件先有理論才有作品的學院式的系列作。不過,我們在討論高梨豊時,常常會把他與 「挑釁」及中平卓馬、森山大道聯繫起來。的確,高梨豊也曾表示在那個時期其攝影風格的確是源出於他們的:

拍攝 「往都市」的時候,是非常重視身體性的。森山與中平的『晃動、模糊』是因為身體快速跑動的緣故。但我還是覺得攝影必須要規規矩矩的,所以在這個前提下儘可能得和他們保持一致。

高梨豊對都市的攝影論,在 「挑釁」完結後還是影響著日本攝影界。他對城市普通人生活的近距離的觀察與記錄,以平凡普通的日常生活場景作為拍攝對象的 「東京人」,剛好在這個潮流中成為了日本同時代攝影的開山之作。其後70年代的日本攝影師不約而同地把鏡頭面向各自的生活場景,北井一夫、北島敬三、須田一政及石內都等均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大放異彩。

縱觀日本攝影歷史,甚少攝影師能像高梨豊一樣能夠在攝影中同時精通數種領域及風格的。在今天我們談論高梨豊時常常會只限於其 「挑釁」時期的作品,而且他的名字往往是放在中平卓馬和森山大道之後,實際上,高梨豊的作品橫跨的時代之長久,而且也一直走在日本攝影發展的浪頭上。他風格多變,不太是一位很容易定位的攝影師,但他絕對是日本攝影中一璀璨的光芒。

高梨 豊

Yutaka Takanashi

1935-

๑҉

代表作品

1974:『Toshi-e』 (Towards the City,往都市)

1977:『町』

1983:『東京人』

1993:『初國』

2000:『地名論』

2004:『NOSTALGHIA』 (鄉愁)

2007:『囲市』

素材來源

photodialect.com

輪值主編: MADS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Vm5jSnMBiuFnsJQVyq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