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黑白攝影好像成了「文藝」「高逼格」的代名詞,不少人開始重新熱衷於進行黑白攝影創作。
有的人是前期直接用黑白模式拍攝,而更多的人喜歡前期正常拍攝,再在後期環節把彩色照片轉黑白。這種創作方式的人氣是如此之高,以至於都有了一種說法,「當你感覺照片不好,轉黑白,有驚喜。」
這個說法其實並不準確,因為並不是所有照片都適合轉成黑白的。有的照片轉黑白,能突出其優點掩蓋其缺點,達到揚長避短的效果;有的作品則正好相反。
到底什麼樣的照片轉黑白會更好看呢?往下看,您就知道了~
1. 排除干擾因素
在紀實攝影領域,你可以看到許多黑白攝影作品。
這並不是因為黑白畫面更「紀實」——畢竟色彩也是「真實」的一部分;也不是因為什麼「逼格」和「歷史感」,更多是出於突出主體的考慮。
尤其是當主體顏色單調,而環境/背景中色彩豐富時,轉黑白是常用的手段。我們來看個例子:
如上圖所示,由於主體的顏色很單調,而背景中存在一些顏色鮮艷的物體(窗框、毛巾),對主體形成干擾,同時對畫面主題的表達也沒有任何幫助;把畫面轉黑白以後,這些干擾因素就消失了。
2. 陰影為主體時
當你拍攝一張被陰影遮住大半的臉部特寫;或者在街道上拍攝陰影和陽光的分界線時,畫面中會出現大片、連續而顯著的陰影,它們會占據重要的地位甚至成為主體。
在這類畫面中,最吸引人的地方無疑是光和影的對比——而色彩,反而成為了一種可能把觀眾注意力從光影上分散的「干擾因素」。
當你看到畫面中存在顯著的光影對比,甚至是大片的光影交織時,不妨試試把照片轉黑白,再通過後期調高對比讓高光更亮,陰影更黑,這樣不僅干擾更少,對比也更顯著。
3. 主體有豐富紋理時
當你想突出畫面中某部分的紋理(比如說路上的磚,屋頂的瓦,樹皮、動物毛皮,某種特殊質感的材質),為它拍攝一張特寫時,紋理和光影層次是畫面表現力的最重要來源,相比之下色彩其實並不重要。
紅磚的紋路在黑白畫面中更引人注目
小象鼻子的質感,躍然片上
即使是拍攝一些色彩鮮艷的物體時,如果需要展現物體的紋理和質感,你也可以嘗試轉黑白再後期提高對比度,說不定也會有意外之喜。
雖然葉子顏色也很誘人,但黑白畫面更能顯出葉脈的紋理
4. 極簡風格
玩極簡風格攝影,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找到一個足夠「乾淨」的背景,為主體留下足夠多的「負空間」,這樣才能讓畫面在簡潔的同時有效突出主體。
然而,在彩色的世界裡,你很難找到大片的純色空間。色彩的差異,光影的干擾.....這些問題卻在黑白畫面中可以得到解決——至少,干擾的程度會減弱很多。
如上圖所示,藍色的大海和藍天其實還是有一定色差的,但在黑白畫面中大海和藍天的差異變小,形成了近似「海天一色」的效果,畫面顯得更「極簡」。
在拍攝一些色彩本身比較寡淡的題材(如雪景、霧景,或線條優美顏色單一的古建築)時,你也可以嘗試轉黑白去獲取更多的負空間,改善構圖。
5. 需要表達特殊情緒時
當你拍攝某些特定題材,需要表達某種特定情緒時,黑白+高對比可以營造出特殊的情感氛圍。
比如說,當你拍攝古建築,想表達「凝重」的感覺時:
或者說你拍攝人像,想表達「憂鬱」「壓抑」等情感時,黑白+高對比+暗角也會有奇效:
以上就是本期要為您介紹的全部內容,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ViFjyHEBiuFnsJQV53F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