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容縣城東、西街與北正街交匯處叫「四牌樓」,這裡車水馬龍,商家鱗次櫛比,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平坦寬闊的街道,反映著華容縣城的欣欣向榮。
歷史淵源
這個名叫「四牌樓」的地方,是千百年前華容古城的中心。史書告訴我們,春秋時華容屬楚國,漢朝時與石首、監利共為一縣。華容單獨建縣後,縣治曾在河東、河西兩地變遷。公元614年的隋煬帝時代,縣治所在地遷到華容河西,這裡就成為華容縣城的中心,後縣府雖然曾遷回河東,但在宋朝至和元年又遷回河西,從此再未變動。明朝時期,因華容人文鼎盛,人才輩出,既有狀元,又有尚書,進士舉人更多,知縣就在縣城中心建立了四座牌樓,上面鐫刻著華容歷代進士的大名。
發展沿革
多少年來,四牌樓一直是縣城的中心。三十年前的華容縣城只有東、西、南、北12條狹窄的小街,站在青石板鋪就的街道中心,一眼能把縣城望到盡頭。四牌樓周圍幾座兩層樓的木板樓房,就是華容的最高建築。改革開放以後,縣城擴大、街道增多、馬路拓寬。四牌樓依然是最繁華的所在。那琳琅滿目的母嬰生活用品店、堆紅綴綠的服裝店、天線高聳的電信大樓……給四牌樓帶來了新的活力。
當今
最近,四牌樓又有了新的變化:四牌樓周邊的東正街、西正街、北正街的道路都由水泥路變成了寬闊乾淨的柏油路。四牌樓附近店鋪工作的手機銷售員李夢婷告訴記者,以前的四牌樓路很窄,路面比較爛,不好走,現在四牌樓修得路比較寬,人行道也修得很好,這裡以前還堵車,現在不堵車了。
四牌樓
一個叫響了數百年的地名
一頁記載縣城變遷、發展的史書
她的名字也許永遠不會被人淡忘
來源:今日華容
關注我,每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華容!
微信公眾號關注」華容在線「,華容生活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