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至少有390萬人因為運動,避免了死亡!不知道你就虧了!

2020-08-01   健康時報

原標題:每年至少有390萬人因為運動,避免了死亡!不知道你就虧了!

說實在,太多的人,吃了缺乏運動的虧,卻還不以為然。

2020年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全球健康》上由劍橋大學團隊領銜開展的研究發現:全世界每年至少有390萬人通過充分的身體活動而避免了過早死亡。

而在中國,運動預防了18.3%的死亡,相當於避免了101.65萬40-74歲人群死亡。

因為運動而受益的例子,比比皆是,醫學專家尤其倡導多運動!

1. 胡大一:萬步走18年,走出了健康!

著名心血管內科專家胡大一不僅鼓勵大家健走,他自己也是一名健走愛好者,他曾在其個人微信公號上分享了自己堅持走健走18年的改變:

體重下降22公斤,升高的甘油三酯下降了;母親和弟弟都有高血壓,至今自己血壓正常;血糖保持正常14年。

2. 王隴德:平均每天鍛鍊一小時

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曾被腰間盤突出、脂肪肝所困擾。他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並開始鍛鍊!

無論工作多忙,他都要抽出時間鍛鍊,平均每天鍛鍊一個小時,從不給鍛鍊找藉口。平常做做力量訓練、打打太極拳,周末游游泳等。每次出差,他都帶上輕便的拉力器。

講起鍛鍊,他在《開講啦》節目說:「很多人不能堅持運動,主要是沒有緊迫感,沒意識到鍛鍊身體對他們生命的重要。想鍛鍊總是有時間的,也不用什麼高檔設施。我每天晚上10點後,邊看電視邊鍛鍊一個多小時。」

71歲的王隴德

3. 鍾南山:每星期至少2-3次運動

2020年4月14日,鍾南山院士在一次與前中國女排隊長惠若琪視頻連線中分享了自己對於運動的看法時強調:運動應該像吃飯睡覺那樣成為生活中必需的一個成分。

在接受央視採訪時,鍾南山院士自述曾在2004年因透支太厲害,突發心肌梗死,家人及時發現並送醫,最後放了一個支架。現在每個星期都有兩三次(運動),包括慢跑、單雙槓、室內划船等等。

80多歲的鐘南山

鍾南山院士也鼓勵大家堅持體育運動。「堅持運動,一般在30或40歲,鍛鍊與不鍛鍊,感覺沒那麼明顯,但當你50或60歲時,你會感覺不一樣。當然,在我這個年紀,會有一個更明顯的區別。」

早運動,少生病!

運動可以避免死亡,可以幫助患病的人們恢復健康。但如若能更早的開始堅持運動,則甚至可能會不生病、少生病!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張文宏教授2020年7月中新網的採訪中談到,「只有適度運動,才能讓我們保持很好的應激狀態。如果我們一天到晚就是宅在家裡吃吃吃,那麼身體里的胰島素越來越少,免疫力也下降。最好,一周能保持兩次運動,具體什麼運動項目,跑步、打球,自己選擇——但有個基本條件,是出汗。達不到出汗的效果,像談戀愛一樣慢悠悠兜馬路,這個不行的。」

1. 運動幫你遠離心血管疾病

適量運動對血壓、血脂、血糖都有好處。2004年刊發在《北京體育大學學報》一篇關於運動與血脂的研究進展就談到,有氧運動能降低血漿中的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水平,升高好膽固醇,降低壞膽固醇。 從而幫助改善血脂。

2. 運動幫你遠離癌症

太多的研究證明運動可以降低人們患癌的幾率。也因此,美國體力活動指導方針諮詢委員會發布的2018年《科學報告》中寫明了:運動有助於降低膀胱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食道癌、腎癌、胃癌和肺癌等的發病率。

而且對於患有乳腺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等患者,還可通過運動降低死亡風險。

3. 運動幫你遠離失眠

2015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失眠》一書中指出,對於常常失眠的人來說,運動是調理睡眠有效的方式之一。失眠患者若能堅持跑跑步、做做操、練練太極拳等,經過一段時間的體育運動,會對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過程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為恢復正常的睡眠建立良好循環,從而可以從根本上消除失眠。

4. 運動幫你遠離肥胖

總是覺得喝水都胖,認為自己是「肥胖基因」沒法改變?那都是藉口。2019年刊發在《PLoS Genet》的一項涉及超1.8萬人的研究發現,只要規律運動,就要比不運動的人有更低的體重指數(BMI),即使是那些有「肥胖基因」的人。

5. 運動幫你遠離抑鬱

2018年刊發《柳葉刀·精神病學》上一項對120萬人進行的研究發現,一般人每個月總有那麼三四天不開心,而那些積極鍛鍊的人鬱悶的日子要比不參加任何運動的人少1.5天。

而對於有抑鬱病史的人,運動帶來的這種好處更為明顯,鬱悶的日子每月要比不運動的人平均少3.75天。

歌手鄭秀文就曾深受抑鬱症困擾,曾在《魯豫有約》的採訪中她表示是「運動救了我」。她每天都會都會堅持跑8公里健身。

動起來,記好這個金字塔!

運動怎麼才科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劉愛玲在2012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分享了一個運動金字塔:

第1層:生活形態的體能運動,儘量多做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動,包括爬樓梯、多步行、做家務、遛狗、把車停遠一些等。這些活動不需要費太多力氣,但多做也可起到健身效果。建議每天儘量多做,至少30分鐘。

第2層:有氧運動,每周3~5次,至少150分鐘

有氧運動包括輪滑、騎自行車、滑冰、爬山、游泳、慢跑、韻律操及一些球類運動。

每周3~5次,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大步走、騎自行車、桌球等);或每周3~5次,至少75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跑步、游泳、韻律操等)。

第3層 :力量和柔韌性運動,一周至少兩次

力量練習包括啞鈴、仰臥起坐、引體向上、伏地挺身等。柔韌性運動包括瑜伽、太極、拉伸動作、柔韌操等。

每周至少2次,每次要做8~10種活動,每個活動重複8~12下。

第4層:靜態活動,越少越好

靜坐活動,包括看電視、電腦等活動。8小時工作一直看電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癱坐在沙發上,把電視打開。這種靜態的生活方式大概是許多人的生活常態。但這樣的情況越少越好。

沒生病的人運動,可以少生病、不生病!

生了病的人運動,可以緩解疾病、避免死亡!

本文綜合自:

Tessa Strain, et al., (2020). Use of the prevented fraction for the population to determine deaths averted by existing prevalence of physical activity: a deive studys.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2019-01-11 胡大一大夫《胡大一:日行萬步18年 心臟關節雙豐收》

2016-12-10 CCTV《開講啦》 你有責任讓自己健康

2019-10-23 CCTV-9 《不老人生·鍾南山》

2020-07-01中新網 《張文宏呼籲科學運動 老百姓跑1/10馬拉松就夠!》

葉國鴻, 汪正毅, 許建生, et al. 運動與血脂的研究進展[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4(7).

Scientific Report

https://health.gov/our-work/physical-activity/current-guidelines/scientific-report

2015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失眠(360度家庭自療全方案叢書)》

Sammi R Chekroud, Ralitza Gueorguieva, Harlan M Krumholz,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mental health in 1·2 million individuals in the USA between 2011 and 2015: across-sectional study. Lancet. August 08, 2018.

2012-05-31 健康時報《運動有個金字塔》

本文編輯:任璇 審稿主任:楊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