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人物,必須掌握的6種「角色轉變」模式丨幕後學院

2020-07-15     導演幫

原標題:塑造人物,必須掌握的6種「角色轉變」模式丨幕後學院

角色轉變,又稱為角色轉變弧線、角色的發展或改變幅度,指角色在故事進程中的發展。這可能是整個寫作過程中最難,但也最重要的一個步驟。

雖然人人在談「角色轉變」,但很少有人真正掌握這個流行術語背後的手法。

我們常見的角色塑造方法是:想像單獨的一個人物,儘可能列出他的各種特徵,寫出一個關於他的故事,然後讓他在結局有所改變。這種所謂的「開燈學派的角色轉變」——在最後的場景按一下開關,「啪」的一聲,角色就「轉變了」——是行不通的。

今天我們就來探索另一種更嚴謹、更有機的「角色轉變」方法。

作者|[美] 約翰·特魯比、譯者 | 江先聲

1.讓角色表現自我

在談論真正的角色轉變以及如何創造轉變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自我」?

因為發生轉變的正是「自我」,所以編劇必須先問自己:在故事講述中,自我的目的是什麼?

一個角色是一個虛構的自我,每一個人從無數層面來看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同時他們都具有人性,具有彼此共通的特質。

我們通過行動、空間和時間來呈現這個虛構的自我,讓它與其他人相互對照,看看一個人怎樣會活得好或不好,看看終其一生,他怎樣持續成長。

關於自我,它在故事的歷史上並沒有一個僵化的概念。以下是審視自我的一些最重要的方式:

1、自我是人格的單一單位,受一隻內在的剛強的手控制。

這類自我與他者界限分明,但在尋找它的「命運」。由於深植內心的能力,它註定要上路尋找。這種自我意識常見於神話故事,典型主角是戰士。

2、自我是單一單位,但包含許多彼此頻繁衝突的需求和慾望。

自我有與他人聯結的強烈衝動,有時甚至會把他者吸納進來。這種自我的概念在很多種類的故事中都可以看到,其中最為出色的是現代劇作家的作品,如易卜生、契訶夫、斯特林堡、尤金·奧尼爾,以及田納西·威廉斯等。

3、自我是一系列的角色,由呼應當時社會需求的各色人等來扮演。

馬克·吐溫可能是這個觀點最有名的倡議者。他創作的《康州美國佬大鬧亞瑟王朝》和《王子與貧兒》等「身份轉換喜劇」,呈現的是一個人如何受本身的社會地位宰制。不過即使在《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和《湯姆·索亞歷險記》里,馬克·吐溫也強調了我們所扮演的角色的力量,以及社會通常是如何決定「我們是誰」的。

4、自我是一些形象的鬆散集合。

但它如此不穩定、松垮、易受影響、脆弱且不夠完整,因而可以變形,變得截然不同。卡夫卡、博爾赫斯和福克納是呈現這種鬆散自我觀念的代表性作家。除了通俗小說,我們也可以在恐怖故事,尤其是有關吸血鬼和狼人的故事中看到這樣的自我。

雖然以上自我觀有重要的差異,但角色轉變的目的,和達成目的的技巧大體相同。

【注意:】

1、角色轉變不是發生在故事結尾,而是在開頭。更準確地說,通過布局,讓它有可能在故事開始時就發生。

2、不要把主要角色設想為一成不變的、完整的人,然後講述關於他的故事。應該一開始就設想主角有某種幅度的轉變、某個範圍的可能性。在寫作進程一開始,就必須決定主角轉變的幅度,否則,到了故事結尾,主角就不可能有所轉變。

2.轉變的幅度

1、轉變幅度與趣味性

能掌握轉變的幅度,就能在故事講述「競賽」中勝出,否則只會重寫又重寫,永遠無法完成寫作。

「轉變幅度」到底是什麼?

轉變幅度就是「角色可以是什麼樣的人的可能範圍」,由角色對自我的了解決定。

角色轉變就是主角終於「成為」他想成為的人的那個時刻。換句話說,主要角色不會突然間轉變成另一個人。主角只有完成在整個故事裡持續發生的某個進程,才能成為更深刻、更專注的自己。

從經驗上看:轉變幅度愈小,故事的趣味性愈低;轉變幅度愈大,趣味性就愈高,但風險也隨之升高,因為在大部分故事展開的有限時間裡,角色沒法發生那麼大幅度的轉變。

2、轉變與改變

另外要注意,你可以在一個故事裡展示一個角色經歷了許多「改變」,但這些改變未必全都代表角色有所「轉變」。

比方說,你可以呈現一個角色一開始很窮,最後變得富有;或者他可能原本是個農夫,在結局變成國王;或者他原本有酗酒傾向,最後學會怎樣保持清醒——這些全都是改變,不過不是角色轉變。

真正的角色轉變,與主角的基本信念受到的挑戰和改變有關,而這些挑戰與改變指引主角採取新的道德行動。

角色對世界和自己的基本信念,構成角色的自我認知。他的這些信念,與如何好好生活、如何取得他想要的事物有關。在好的故事當中,主角為了追求某個目標,不得不挑戰自己最深層的信念。由於置身危機的煎熬,他看見了自己真正相信的是什麼,想做的又是什麼,隨後採取了新的道德行動來證明。

3、轉變與自我

作者對於「自我」持有不同的觀點,相應也採取不同的策略來呈現角色的轉變。

在喬伊斯、伍爾夫、福克納、戈達爾、斯托帕德、麥克·弗萊恩,以及阿倫·艾克伯恩等作者的作品中,以及《去年在馬里昂巴》、《放大》、《同流者》、《記憶碎片》、《竊聽大陰謀》和《非常嫌疑犯》等各類電影中,角色轉變不只是讓觀眾看到角色在故事結尾獲得對自我的一點新的認知。觀眾必須實際「參與」角色轉變——在故事講述的整個過程中化身為各個角色,不單體驗每個角色的不同視角,還要找出此刻正由誰的視角看見世界。

3.角色轉變的六大類別

角色轉變的可能性是無窮盡的。你的主角的發展取決於他開始抱有什麼信念、如何挑戰這些信念,以及怎樣在故事結局改變信念。這是打造唯你獨有的故事的方法之一。

不過,有些特定種類的角色轉變較為常見。接下來我會介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類別,這麼做不是為了讓你在故事裡使用它們,而是為了讓你對它們有所了解,這將有助於你理解和掌握寫作「角色轉變」的技巧。

1、從孩童到成人

這類也被稱為「轉變成人」(coming-of-age)故事。這個轉變與孩子的身體變為成人無關。許多作者會在「轉變成人故事」中犯這樣一個錯——在角色發展過程中,讓他經歷首次性經驗——這種經驗或許是可悲的,或許是有趣的,卻與角色轉變毫無關係。

一個真正的轉變成人故事,會讓人看到某個年輕人挑戰並改變他自己的基本信念,然後採取新的道德行動。在以下這些故事中,都可以看到這類轉變:《麥田裡的守望者》、《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大衛·科波菲爾》、《第六感》、《長大》、《心靈捕手》、《阿甘正傳》、《聞香識女人》、《伴我同行》、《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和《項狄傳》。

2、從成人到領袖

在這種轉變中,原本只在意為自己找尋正確之途的角色,了解到自已還必須協助他人找到正確道路。

在以下這些故事裡可以看到這種轉變:《黑客帝國》《拯救大兵瑞恩》、《伊莉莎白》、《勇敢的心》、《阿甘正傳》、《辛德勒的名單》、《獅子王》、《憤怒的葡萄》、《與狼共舞》、《哈姆雷特》。

3、從憤世者到參與者

這種發展實際上是上述從成人到領袖的一種特殊形式。這樣的角色起初只看到自身的價值。他將自己抽離出更大的群體,只關心享樂、個人自由與金錢。在故事結局,主角認識到讓更大的世界步上正軌的價值,重新投入社會,成為領袖。

《卡薩布蘭卡》和《星球大戰》等故事就呈現了這種轉變。

4、從領袖到暴君

不是所有角色轉變都是正向的。在從領袖到暴君的轉變過程中,角色從幫助幾個人找尋正確的道路,轉變為迫使他們遵循自己的道路。

很多演員害怕演出這種轉變,認為這會讓自己看起來很壞。不過這通常會造就出色的戲劇性。

在以下故事裡可以看到這種轉變:《洛城機密》、《好人寥寥》、《霍華德莊園》、《紅河》、《教父》和《麥克白》。

5、從領袖到有願景的人

在這種轉變中,角色從幫助幾個人找尋正確道路,進而看到整個群體未來應如何改變和如何生活。在偉大的宗教故事和一些創世神話中可以看到這樣的轉變。

有些作者往往用摩西故事的結構來描寫這樣的轉變。例如,在《第三類接觸》中,身為普通人的羅伊,幻想自己看到了一座山。他爬上山頂,看到宇宙的未來像一艘巨型宇宙飛船。

你如果希望讓某個角色成為有願景的人,必須克服一個很大的問題:你必須想出那個願景。

大部分嘗試寫作這類故事的作者直到結局才驚覺,他完全想不到整個群體未來的願景。因此,在最後的揭露那一刻,他們只能讓角色看見一道白光或者大自然的美麗景象。這樣行不通。

角色的願景必是細節完整的道德願景。摩西的十誡是十條道德律法。耶穌的「登山寶訓」是一系列道德律法。你的願景也必須如此傳達出來,否則就不要寫這類故事。

6、蛻變

在恐怖、奇幻、精靈故事以及某些張力十足的心理劇里,角色可能發生變形,或出現極端的角色轉變。這時,這個角色實際上變成了另一個人、動物或物件。

這是極端且代價很大的轉變,暗示最初的自我是軟弱的、破碎的、陷於絕境的。在最好的情況下,這樣的發展呈現出帶有極端同理心的行動。在最壞的情況下,它標示著舊的自我完全毀滅,新的自我陷入困境。

在《狼人》、《狼人就在你身邊》和《變蠅人》等恐怖故事裡,人轉變為動物,表明角色徹底縱情於性愛激情和掠食行為。我們看見一個逆演化過程,人類重返動物根源。

在少數故事裡,某個角色會從野獸變成人。金剛或許可算是這樣一個角色,它似乎真的愛上由費·瑞所飾演的角色,為與她同在不惜一死。

《瘋狂的麥克斯2》中的野孩子是個終日咆哮的動物孩子,他不只通過觀察麥克斯學習如何轉變為人,最後更成為族人的領袖。在《吉爾伽美什》中,獸人恩基杜受騙與一個女人同床後,變成了人。

在卡夫卡的《變形記》這個或可稱為「身份轉換悲劇」的故事裡,一天早上,旅行推銷員格雷高爾醒來,發覺自己變成了一隻蟲。這是少見的角色轉變發生在故事開頭的例子。故事剩下的部分,講的就是主角身為蟲的經驗,這個故事是異化的極致。

15 July 2020

  • 專訪李金:指導表演≤表演指導丨匠人說

  • 李安是如何改編劇本的?丨導師說

  • 用電影的方式打開二戰丨鮮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VBZNV3MBnkjnB-0z6Je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