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一份感興趣的工作」,是職場上最大的謊言

2019-12-21   野外花蕾

我就有這麼一個同學,把辭職當吃飯,每份工作沒過多久就擺手不做了,親戚朋友都拿他沒辦法。

對於工作,可能很多人都存在誤解,認為只要能找到感興趣的工作,那麼一定能在這個行業中闖出一番天地。

事實卻很揪心,工作後我們才發現,沒有一份工作,我們不想辭職。

同樣,沒有一份工作,我們不會感到厭惡。


日本作家松浦彌太郎說過這麼一句話:成功的反面不是失敗,而是什麼都不做。

光憑興趣擇業,我們很快發現工作不盡如人意,於是萌生退意。

光憑興趣工作,卻沒有真正的看家本領,我們根本無法勝任。

興趣,不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沒辦法替你工作。

很多人找工作時總說要符合自己的興趣,也就是自己喜歡。

可問題是,很多人真正感興趣的,只是工作本身的光環。

想去當明星,只是覺得當明星能出名,又能賺大錢;想當設計師,只是覺得這份工作很酷炫、光鮮;想當自由撰稿人,只是覺得這份工作很自由......

要知道別人光鮮的背後有著太多不為人知的痛苦,自己不喜歡的人,報之以微笑,默默為他祝福;對喜歡的人,真情流露、真誠相待就好。

人在做天在看,冥冥中自有因果在安排,永遠懷著一顆善良的心,持續做對的事。


為了寫好文章,你是不是堅持閱讀,每個星期至少看一本書,不僅看,而且還認認真真做筆記?

為了寫好文章,你是不是堅持每天寫作,自己哪部分寫得不好,就反覆寫反覆改,直到寫好為止?

不是感興趣才會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會感興趣。

一個很殘忍的真相:很多人所謂的「不感興趣」,只是為了逃避工作中的無聊感。

不少人很難忍受這種無聊,於是想要逃離,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寄希望於找到一份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仿佛這樣就永遠不會乏味了。

然後,他們就會不斷跳槽,希望下一份工作,是自己想要找的那種「喜歡的工作」。

其實,這樣完全是掩蓋了問題的本質,讓人更加看不清楚方向。


因為,沒有哪一份工作是完美的,哪怕再新鮮刺激、你再喜歡的工作,年復一年的重複,遲早會消磨掉你的所有熱情。

光靠興趣,是撐不起幾十年的瑣碎,因為興趣開始的職業,也勢必要靠待遇、成就感、價值感、個人堅持等多種因素撐下去。

興趣的作用,根本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重要,因為牛人之所以能把一件事做好,並不是因為他喜歡這件事,而是因為他有能力把這件事做好。

如果你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那就集中精神,把現在所做的事情做好。

正如職場作家趙曉璃所言:「總有一天你會發現,所謂的優秀,除了選擇之外,更是一種能力和習慣。」

現實中,有很多為了興趣選擇工作的人,都發現真正的工作,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卻因為興趣,在工作中吃了很多虧。

只憑興趣找工作,猶如盲人摸象,只觸摸到皮毛,卻完全不懂工作的意義。


一直以來,我們都相信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少人把這句話視為金玉良言,無論選專業、找工作,言必稱「要自己喜歡」、「感興趣」。

但有這樣一句話:「興趣就像可樂,雖然一時會讓你有愉悅感,但很快就膩了,無法天天喝。」

因此,是時候說出真相了:興趣並不是最好的老師,只憑興趣找工作,簡直是浪費自己的職業生涯。

錢鍾書先生也說過:「很多人都把寫作的慾望,誤以為是寫作的能力。」


興趣,頂多只是一個起點,激勵你對某個事物的愛好和關注;如果只是停留在「喜歡」本身,那你也只能做到自己玩著開心一下,絕對不可能將其發展成職業。

其實興趣的作用,根本沒有我們相像中的那麼重要,因為那些在某些領域做出卓越成就的人,並不一定是他們喜歡這件事,而是因為他們為之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