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本名:愛新覺羅.玄燁)是清朝入關的第二位皇帝,他的父親順治是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
康熙八歲登基稱帝,從康熙二十三年到康熙四十七年期間曾六下江南。
每次南下都到南京明皇陵去祭拜朱元璋,並且行三跪九叩大禮,這是先皇沒做過的事。
至今明皇陵還留存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4個字——治隆唐宋。
據考證說是康熙親筆所題。意思是明太祖朱元璋開創、治理的大明超過了唐朝和宋朝。
讀史的人都知道明朝是被清朝滅亡的,按說康熙和朱明王朝有不共戴天之仇。
這就奇怪了,康熙為何跪拜朱元璋呢?
原來康熙所做的一切是為了籠絡漢人,是為了緩解民族矛盾。
歷史上清朝入主中原屬於異族侵略,之前除了元朝外都是漢人統治天下。
由於漢人是正統的共識,「反清復明」的抗爭一直持續不斷。
比如清朝為了從思想上徹底征服漢人,強制推行「易服和剃髮令」,隨之爆發了清朝「嘉定三屠」的血腥鎮壓,民族矛盾十分尖銳。
此時順治皇帝還年幼,國家大事由他的叔叔攝政王多爾袞做主。
面對如此亂局,清朝第一謀士范文程對多爾袞道:「我主不宜咄咄逼人,漢人反抗是暫時的,現在當務之急是為崇禎皇帝重修陵墓,然後遷葬崇禎。
對外宣稱我們奪取的是李自成的江山,不是從崇禎手中奪取的天下,這樣漢人更容易接受」。
(范文程)
不得不說范文程確實足智多謀,他要轉移漢人的目標,把矛盾引向農民起義軍。
講真李自成確實做了18天的皇帝,崇禎確實被李自成起義軍逼著煤山上吊了。
但這之前清朝才是明朝的大外患。
崇禎皇帝生前沒有修建自己的陵墓,死後被李自成草草葬到了田貴妃墓中。
現在范文程提出為崇禎重修陵墓,並且讓小皇帝祭拜崇禎,目的就是收買人心,緩解民族矛盾。
康熙當政後,為了進一步籠絡人心,為了標榜仁治,表面做戲善待崇禎的後人,實則是要趕盡殺絕。
當全國「反清復明」不成氣候時,康熙在六下江南時祭拜了朱元璋,其所為依然是政治作秀的延續。
一個有謀略的政治家,在取得絕對勝利後,都不吝嗇對前朝的肯定。
比如朱元璋就曾對子孫們說過:「我們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元朝給的」。
這話沒毛病,老朱本是窮光蛋,赤手空拳奪取了元朝天下,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朱元璋得天下靠的是打打殺殺,但他知道馬上可以得天下,但不能馬上治天下,所以稱帝後開始大肆屠殺武將。
與此同時重用一些文人,比如重用浙西四賢——劉伯溫、宋濂、章溢、葉琛等人,宋濂還是皇太子朱標的老師。
朱元璋雖然治國冷酷無情,但他很推崇儒家思想,這從他選擇接班人可窺一斑。
其長子朱標就是一位寬厚仁慈之人,朱標因病去世後,他毅然選擇了同樣寬厚仁慈的孫子朱允炆繼承皇位。
朱元璋深深知道,亂世用重典,要想長治久安還得仁義治國。
其實朱元璋崇拜孔子有一個轉變的過程。
當初他是反對祭拜孔子的,老朱沒多少文化,後來吃了沒文化的虧,許多文人拐彎抹角罵他,大興文字獄就是為了懲罰這些文人。
到後來,老朱想通過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等思想,來束縛這些文人,來維護他的統治。
這時候朱元璋到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孔府跪拜了孔子,目的就是號召天下文人尊孔重教。
孔子宣傳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教子亡,不得不亡」的思想,這正迎合了他屠殺功臣的行為。
綜上所述,無論是康熙跪拜朱元璋,還是朱元璋跪拜孔子,都是為了維護其統治採取的一種策略,不過是政治秀罷了,二人心中實際在暗罵。
文/秉燭讀春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V0sTuXQBLq-Ct6CZAdu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