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位工友的舉動感動了無數網友
這兩天被一張圖片刷屏了。武漢火神山醫院順利完工,一位全程參與建造的工人,拿到了工資。但是,他想全都捐出來。
工作人員問他:你想捐款?
他說:嗯,把這次的工資捐了,盡點力。
沒有任何華麗的語言,只有簡單樸實的一句話。想想,這是怎樣的一種人呢?他們是中國最最普通的勞動者,在外面工地辛苦了一年,好不容易熬到過年回家,和家人團圓幾天。
但大年三十,接到緊急任務,放下筷子就來災區建醫院了。
當我們端起熱騰騰的餃子時,他們在工地上站著吃完年夜飯。晝夜奔忙,不辭辛勞。餓了,隨便扒拉兩口盒飯;累了,隨便找個土坑躺下就睡著⋯⋯
10天的時間,1000餘個床位,34000平方米的建築面積,在億萬網友的翹首以盼下,7000餘名建設者日夜鏖戰,終於趕出了一個火神山!
讓世界見證了中國速度,也讓我們看到了這群可愛又可敬的建設者!網友紛紛留言,向建築工人表達敬意!
02 他們在和時間賽跑,和病毒賽跑
2020年的春節,對於億萬中國人來說,都是難忘的記憶。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人無法踏上返程的列車,與親人團聚。就在1月24日除夕夜,當大家都守在電視機前收看春晚時,火神山醫院開始破土動工。除夕夜工地上燈火通明,上百台挖掘機同時開工,晝夜不停,場景讓人震撼!
除夕之夜,集結這麼多人施工,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忙活了一年,誰不想回家團圓啊。特別是建築業的工人,他們一年到頭都在外邊,日曬風吹,非常辛苦。每到年末,他們比任何人的腳步都匆忙,只想早點吃上家裡的團圓飯。
然而為了火神山醫院及時交付,早一天建成醫院,就能早一天收治病人,這是和時間賽跑,和病毒賽跑!很多工人聽說工地急缺人,他們沒有一絲一豪的猶豫,火速趕來工地。
胡大姐說,正在吃年夜飯的時候她接到電話,火神山急需工人,她放下電話,立刻組織了十幾個工友趕到現場。
除夕之夜,她和工友們坐在冰冷的管道上吃了年夜飯。
24小時不停地干,只有吃飯的時候才能歇一會兒。有的工友實在是太累了,躺在寒冷的工地上都能睡著。
那些不能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的工友,都在隨時等待指令。一聲令下,他們責無旁貸!
03 是什麼讓他們不顧一切?「鐵人精神」永放光芒
我不止一次的想,這群最普通的勞動者,他們大部分都是最基層的平民百姓,在國家建設最需要他們的時候,義無反顧。
有網友稱在醫院工地幹活的工人,每天的工資是2000塊。我不知道是真是假,毫無疑問,高額的工資是誘人的,但我想,大部分的工友們並不是衝著高額工資去的。
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鐵人精神」。
上世紀六十年代,面對國家建設急需石油的燃眉之急,全國各地的幾萬名工人,來到了大慶,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石油會戰。
在當時非常艱難的條件下,剛到大慶的王進喜,就喊出了「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口號。他帶領幾十名硬漢,人拉肩扛卸運鑽機,只用5天就打完了大慶會戰的第一口油井,創造了當時的最高紀錄。
在打第二口井時,發生了井噴。為了制服井噴,王進喜顧不上腿傷,跳進齊腰深的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井噴制服了,可他的傷腿已血肉模糊,泥漿把他的手腳燒起了大泡。從此「鐵人王進喜」的名號就傳開了。
時代變遷,鐵人的精神卻沒有變。火神山工地的這群建設者,他們不正是新時代的鐵人嗎?正常情況下,建設這樣體量的醫院,至少需要兩年工期。連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賽驚訝地評論稱,「我一生中從未見過這種動員」。
他們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擔當的中國工人。國家困難之時,他們挺身而出。他們沒有高深的學問,講不出那些華麗動人的語言,但是他們卻有中國人特有的樸實和善良,他們可能懂不了什麼大道理,但是卻深深明白,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中國工人,為你們驕傲!
註: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感謝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UfWygHABgx9BqZZIWcX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