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手機隨身攜帶,有微信等信息進來,我們就會收到通知,我們的時間經常會被打斷,也就被碎片化。發現很多人已經被社交軟體綁架了,活在手機里,消耗著時間,忽略了真實的情感,碎片化的知識結構,讓很多人迷失了方向。
我做了12年的電商,沉迷於網際網路12年,電商紅利期全程走過,有非常多收穫和經驗,也有非常大的缺失和痛點,導致我12年人際關係社交能力弱小。
傳統電商不需要與客戶建立情感關係,萬物網際網路,與客戶的連結只需要一張圖片,或者一個短視頻。我的客戶是誰,什麼性格,什麼喜好,全然不知。
去年我受到老師的影響突然頓悟了,我意識到未來我需要惡補缺失,需要融入一些有溫度有情感的社群。
下午與做社交電商的木木,分享我為什麼不做社交電商和微商:
我為什麼不做社交電商?,因為社交電商基於平台賣貨,植入裂變思維。讓更多的人幫忙賣貨。把傳統電商賣貨靠一個店鋪,變成靠一個人,平台幫你解決貨的一切問題,你僅僅需要幫平台找來更多人,俗稱拉人頭。
我為什麼不做微商呢,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微商,都是層級代理微商以賣貨為主,植入裂變模式,讓更多的代理來幫忙賣貨。
通過所謂的賣創業機會,順便把貨賣出去,貨的使命並不考慮貨客戶是否需要,靠炒概念把非需求客戶變成客戶,然後再升級成為代理。
以上兩種商家大部分還是賣貨思維,其實人們更需要的是解決方案,你能幫我解決什麼問題?如果價格合理,又能解決問題,再加上朋友推薦,大家都會很樂意為你分享。
這就是我堅持玩線下社群的原因,只有線下實體社群才具備安全感,每個人的基礎不一樣,必須具備有效的傳幫帶才能正在實現,自用省錢,分享賺錢。
你的微信好友不是越多越好,朋友圈不是刷得越多越好,只有人與人相互幫助,多走動,禮尚往來才能真正有效解決問題。
英國人類科學家羅賓.鄧巴認為,人的大腦皮層大小有限,提供的知識能力只能使一個人維持與大約150人的穩定人際關係,精確交往深入跟蹤交往的人數為20人左右。這就是著名的鄧巴定律。
鄧巴定律還告訴我們,影響我們生活質量與幸福度往往都是這150個人與深入交往的20人。
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要精選值得我們花時間的事情和人,將這些事情做到極致,對我們愛的人付出最真的情感。給予人和事最多的時間和資源。
交流工具的便利帶來的信息泛濫,使得我們生活碎片化,時間被打碎,而這個裂變的時代,培養內心堅定,堅守自我,懂得愛惜身邊的人和物,是非常珍貴的。
尋找幾個適合自己的社交圈子,深入的交流學習成長。人必須要靜下來,才能傾聽到內心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