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廣元4月29日訊(陽雪梅)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提出要整合運用監督力量。蒼溪縣探索實行縣紀委監委領導班子成員+監督檢查室(審查調查室)+派駐派出紀檢監察組+鄉鎮紀委(監察室)「一體化」管理模式,監審協同一體,考評管理一體,實現了監督執紀「1+1>2」的效果。
「這段損毀路整修後,運輸車輛跑起來帶勁多了。」
「現在出門再也不是晴天一身泥,雨天泥一身!」
陵江鎮境內鎮水路口至張家壩作業區路段,水泥路寬闊平整,砂石運輸車輛往返忙碌,近鄰勞作的群眾喜笑顏開,全然不見一月前路面破舊、場景冷清和群眾怨聲載道境況。
轉變背後,得益於蒼溪縣紀委監委「1+2+2+2+N」機制有效實施。所謂「1+2+2+2+N」模式,即將原來分設的監督檢查和審查調查室統一建立7個紀檢監察室,1名縣紀委監委領導班子成員分管2個紀檢監察室,1個紀檢監察室聯繫指導2—3個派駐部門和1-2個派出片區紀檢監察組,1個片區紀檢監察組聯繫指導4-5個鄉鎮紀委(監察室)。
今年3月,陵江鎮紀委接到群眾信訪舉報,稱因相關部門幹部履職存在問題,致境內鎮水路口至張家壩作業區路段損毀嚴重。張家壩港區是市縣在建重點項目,作業區內4家砂石料場供應著全縣大部門項目工地用料。鎮水路口至張家壩作業區路段損毀嚴重,既影響群眾出行,還制約全縣復工復產。
因群眾信訪反映問題涉及多個部門,陵江鎮紀委立即將此事向縣紀委監委報告。
「五指分開沒力,攥成拳頭才行!」有了「1+2+2+2+N」機制,分管的縣監委委員趙林成立即組織分管的第七紀檢監察室「排兵布陣」,3個派駐派出紀檢監察組和陵江鎮紀委「抱團作戰」,問題線索很快水落石出:因履職不到位,相關人員被黨紀立案審查,5人分別受到誡勉談話和批評教育,「患病」路段也及時得到「手術」治療。 「信訪初核只用了一周多點時間,這多虧『娘家人』指導和協助,如果僅靠我們『單打獨鬥』,效果難免會打折扣。」陵江鎮紀委書記謝正濤感慨。像這樣融合監督力量推進「一體作戰」的實踐,在蒼溪並非孤例。
「我們一定及時整改銷號發現的問題,警鐘長鳴,扎進位度籬笆。」縣國資事務中心負責人賴於強表示。
為壓實「兩個責任」,讓監督真正起到了「帶電」之效。在強化基層紀檢監察組織日常監督同時,蒼溪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定期「點題」監督。收到「題單」後,第四監督檢查室攜手聯繫的派駐政府辦紀檢監察組蹲點監督,在縣國資事務中心等5個單位發現「三重一大」議事決策程序不規範等13個方面問題,量身召開警示談話會,嚴防問題整改「打白板」。
「『一體化』協作機制,可有效破解基層紀檢監察組織不願不敢不會監督的被動局面,又能促進各股監督力量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提升個人監督執紀能力。」第四紀檢監察室負責人張入文認為。
事實上,除深入推進各類監督力量深度融合外,他們還堅持審查調查統管聯辦,按照依紀依法、懲教結合、分片包干、責任連帶原則,緊盯諸如民生領域腐敗和作風等群眾反映強烈的案件,實行「案件合議會審」「集中聯合審理」,紮實做好監督執紀整篇文章。
「『一體化』工作機制的實施,讓監督執紀資源得到優化,力量得到整合,不但壓緊壓實『兩個責任』,還消除了執紀審查空白點。」蒼溪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馬麗介紹。
今年來,根據「一體化」管理模式,該縣已經開展專項檢查2次,發現並整改問題46個,綜合運用「四種形態」問責61人次。處置問題線索60個,協同辦信辦案21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UaM6xXEBfGB4SiUwFS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