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漁民的致富「網」折射小漁村巨變

2019-07-26     江海明珠網

江蘇啟東濱江臨海,江海資源豐富,是全國著名的海洋經濟之鄉。呂四漁港作為首批六大國家級中心漁港之一,依海而興,因漁得名。家住呂四港鎮海漁村的曹衛華一家三代靠打漁為生,爺爺曹良生,父親曹金法,兒子曹衛華雖同為漁民,但因時代變遷,三代人卻有著不一樣的人生軌跡。

集體經濟下的「工分漁民」

曹良生,作為曹家第一代漁民,在上個世紀的「大集體」時代,和農民一樣,靠幹活掙工分。「大隊組織年輕力壯的村民上船捕魚,捕上來的魚蝦由大隊統一收集後銷售,漁民依據上交的魚貨數量記工分。」現年68歲的曹金法回憶起父親那個年代所實行的「工分制」,「出一趟海,船老大14分,副老大12分,漁民11分。一年下來,最多的漁民能掙3000多個工分。按照1個工分一角六毛二計算,每年收入不過四五百元。『工分制』是吃大鍋飯,不管幹多干少,最後收入都差不多。」

撇開收入不說,出海的高風險也是老一輩漁民無法逃避的現實。曹金法回憶,在那個年代,出海打漁的船都是木船,而且船體比較小,一旦遇到大的風浪,很有可能翻船。且不同於現在的機動漁船,以前的漁船航行全靠人力和風力,一旦有任何突髮狀況都有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由於條件限制,那時候出海的時間也相對較短,一般在3~7天左右。人在海上,連一口淡水都喝不到,船上洗臉洗手用的都是海水。漁民在吃飯的時候,一隻手端住碗,兩隻腳還要把菜盆子夾住,否則漁船搖晃,菜盆子容易翻掉。「那時出海危險重重,海上捕魚經常是拿命討生活。」曹金法感慨道,「以前呂四人家裡吃魚都不讓翻面,為的是祈禱家裡人出海能平安歸來。」

改革開放後的「船老大」

1978年,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也吹進了呂四漁區。1979年,海漁村在全縣第一個實行包產到船頭的承包責任制,實現了從「工分制」到多勞多得的歷史性蛻變,漁民的那張網撒得可歡了,收入成倍增長。腰包漸漸鼓起來的曹金法擁有了自己的第一條漁船。

5歲上船,38歲當上「船老大」,已近古稀之年的曹金法與大海打了一輩子交道,網上來的魚蝦也越來越多。從自家承包漁船做「船老大」開始,曹金法每年都要上船出海捕魚,30多年來風雨無阻。「漁民就要和漁船在一起,這才叫漁民。反倒是在岸上的日子,讓我覺得無所適從,心裡空落落的。」曹金法笑著說。

曹金法對漁船有著深厚的感情,他每天都要上船看看。禁漁期間,曹金法也閒不下來,「要好好準備,爭取開捕時能旗開得勝。」眼下,曹金法正忙著織漁網,對於漁民來說,網的好壞直接決定了產量,所以每年曹金法都會緊盯網的質量。今年,曹金法投資近20萬元,讓兒子曹衛華專門購置了三台織漁網的機器。「漁網直接影響著產量,自家做的漁網牢靠耐用,這樣出海心裡才有底氣。」曹金法說。

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船老大」,每次出航前,曹金法都會提前了解天氣情況,進行風力預測,提前到船倉里檢查儀器和設備,這也是他多年養成的習慣。「希望可以滿載而歸,也是對船員的負責。」曹金法說。

往年開捕後,曹金法都會在第一天就出海捕魚,一般要在海上待上半個月。年紀逐漸大了,曹金法的幹勁卻未曾減少,不過作為一個老漁民,曹金法也有自己的困惑。「願意上船捕魚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出高薪都請不到幾個。」曹金法有些無奈。

在線撒「網」的「漁三代」

與父輩們出海打漁、養家餬口的境況不同,如今,海漁村的年輕人有了更多的選擇。

「這些都是我們出海要用的網。」記者見到曹衛華時,他正在自家水產公司整理剛編織好的網具。據目測,鋪在地上的網至少有幾千張,但曹衛華卻笑著告訴記者:「除了這些網,我還有一張網,能把魚貨銷往全國。」

作為從小生長在大洋港的「漁三代」,曹衛華初中畢業後就跟著父親上船出海捕魚。和老一輩不同,在曹衛華的眼裡,傳統的漁業生產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了。現年43歲的「漁三代」曹衛華用自己的方式,經營著祖輩傳下來的生計。

隨著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對漁業生產的扶持力度,大多數漁民的日子已經是年年有「魚」。除了自家的3條漁船出海捕魚,曹衛華每天還會在大洋港港口轉悠,有好的魚貨他會當即收下來。「收下的魚貨全部進自家的冷庫,放在線上銷售。」曹衛華告訴記者,8年前他成立了金峰水產公司,專門從事海鮮的深加工,並相繼開設淘寶和微信店鋪,在線上撒「網」。

曹衛華打開他的淘寶店鋪和微信朋友圈,向記者展示他的訂單。「還沒出海,就已經有北京和上海的客戶預約訂單了,微信朋友圈也有很多上海客戶要鮮貨。」曹衛華拿著手機快速滑動,時不時地收著買家轉帳支付來的貨款。通過微信、淘寶和買家建立聯繫後,工作人員就用冰塊把鮮貨冷藏好發出去。但因海鮮的特殊性,怕時間太長影響口感,曹衛華目前最遠的快遞也就發到北京。

酒香也怕巷子深。「以前的魚再大、再好都需要客人上門挑選、購買,非常不方便,現在一個視頻、一張照片就能搞定。」在曹衛華的微信上,有不少人看到實拍圖片後,向其諮詢價格不菲的呂四黃魚。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曹衛華每年單單在微信和淘寶上的銷售額已超過了300萬元。 潘瑾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UNcWNmwB8g2yegNDan-E.html